一种铝水引流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6650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铝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水引流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成型有容料腔的池体,池体可转动地配装有池盖,池盖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盖衬、盖壳以及固定架,盖衬的内部嵌装有与外接电源电连接的加热元件;当铝料熔炉流出的铝水流入容料腔时,池体与池盖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盖设于容料腔的正上方的盖衬通过内部的加热元件进行加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设池盖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流入容料腔内的铝水与外接空气接触,同时,还通过盖衬内部的加热元件对容料腔进行加热处理,故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流入容料腔内的铝水提前冷却凝固,即具有使用效果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铝回收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铝水引流池
技术介绍
铝是目前工业系统中应用很广泛的金属,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 7 g/cm,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 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铝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铝合金构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铝矿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废铝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铝制品加工过程中,经铝料熔炉加热融化后的铝料变成铝水,为便于将铝水分配至相应的铝制品成型装置,铝料熔炉的旁侧一般会设置导流槽,导流槽主要用于引导铝水流动;其中,铝料熔炉与导流槽之间设置有引流池,铝料熔炉流出的铝水先流入引流池的容料腔,再经引流池流入导流槽,引流池主要起到暂时储存铝水的作用。现有的引流池一般采用无盖结构,即部分流入引流池的容料腔的铝水会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并会发生提前冷却并凝固的现象,凝固后的铝料在容料腔内堆积并影响引流池正常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铝水引流池,该铝水引流池能够有效地防止流入容料腔内的铝水提前冷却凝固,使用效果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铝水引流池,包括成型有容料腔的池体,池体可转动地配装有池盖,池盖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盖衬、盖壳以及固定架,盖衬的内部嵌装有与外接电源电连接的加热元件,当池体与池盖闭合时,盖衬盖设于容料腔的正上方。其中,所述池体的旁侧装设有下支脚,所述固定架对应下支脚装设有上支脚,上支脚与下支脚铰接。其中,所述盖衬为耐高温陶瓷盖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铝水引流池,包括成型有容料腔的池体,池体可转动地配装有池盖,池盖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盖衬、盖壳以及固定架,盖衬的内部嵌装有与外接电源电连接的加热元件;当铝料熔炉流出的铝水流入容料腔时,池体与池盖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盖设于容料腔的正上方的盖衬通过内部的加热元件进行加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通过增设池盖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流入容料腔内的铝水与外接空气接触,同时,还通过盖衬内部的加热元件对容料腔进行加热处理, 故而,本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流入容料腔内的铝水提前冷却凝固,即具有使用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1——池体 11——容料腔 2——池盖21——盖衬 22——盖壳 23——固定架3——加热元件 4——下支脚 5——上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铝水引流池,包括成型有容料腔11的池体1,池体1可转动地配装有池盖2,池盖2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盖衬21、盖壳22以及固定架23, 盖衬21的内部嵌装有与外接电源电连接的加热元件3,当池体1与池盖2闭合时,盖衬21 盖设于容料腔11的正上方;其中,为达到较好的隔热效果,本技术采用耐高温陶瓷材料来制备盖衬21。在本技术工作过程中,当铝料熔炉流出的铝水流入容料腔11时,池体1与池盖2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盖设于容料腔11的正上方的盖衬21通过内部的加热元件3对容料腔11进行加热处理(如图1所示);当加热元件3加热完毕后,池盖2打开,池体1的容料腔11此时袒露于空气中,这样可以便于池盖2以及池体1冷却(如图2所示)。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技术通过增设池盖2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流入容料腔11内的铝水与外接空气接触,同时,还通过盖衬21内部的加热元件3对容料腔11进行加热处理,故而,本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流入容料腔11内的铝水提前冷却凝固,即具有使用效果好的优点。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池体1的旁侧装设有下支脚4,固定架23对应下支脚4装设有上支脚5,上支脚5与下支脚4铰接;须进一步解释,池体1的外层一般为一层钢制的外壳,池体1的外层以及池盖2的固定架23 —般采用钢板与型钢焊接而成。如图1和图2 所示,下支脚4可以采用螺接方式或者焊接方式固定于池体1的外壳,与下支脚4 一样,上支脚5也可以采用螺接方式或者焊接方式固定于固定架23 ;在打开或者关闭池盖2的过程中,上支脚5相对下支脚4转动。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铝水引流池,包括成型有容料腔的池体,其特征在于池体可转动地配装有池盖,池盖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盖衬、盖壳以及固定架,盖衬的内部嵌装有与外接电源电连接的加热元件,当池体与池盖闭合时,盖衬盖设于容料腔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水引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旁侧装设有下支脚,所述固定架对应下支脚装设有上支脚,上支脚与下支脚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水引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衬为耐高温陶瓷盖衬。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废铝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铝水引流池;本技术包括成型有容料腔的池体,池体可转动地配装有池盖,池盖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盖衬、盖壳以及固定架,盖衬的内部嵌装有与外接电源电连接的加热元件;当铝料熔炉流出的铝水流入容料腔时,池体与池盖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盖设于容料腔的正上方的盖衬通过内部的加热元件进行加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通过增设池盖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流入容料腔内的铝水与外接空气接触,同时,还通过盖衬内部的加热元件对容料腔进行加热处理,故而,本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流入容料腔内的铝水提前冷却凝固,即具有使用效果好的优点。文档编号F27D3/14GK202133286SQ20112024481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于清国, 安辉, 杨保垒, 王妍妍, 耿占营 申请人:保定隆达铝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水引流池,包括成型有容料腔的池体,其特征在于:池体可转动地配装有池盖,池盖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盖衬、盖壳以及固定架,盖衬的内部嵌装有与外接电源电连接的加热元件,当池体与池盖闭合时,盖衬盖设于容料腔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清国王妍妍耿占营杨保垒安辉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隆达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