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送铝液的流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08986 阅读:4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输送铝液的流槽装置,流槽的末端设有流出孔,所述的流出孔处设有流量调节机构,所述的流量调节机构为一杠杆机构,包括位于流出孔处的锥形堵头、控制塞杆、支撑环、支撑杆、平衡杆和调节螺杆,其中平衡杆的一端与控制塞杆的上端连接,控制塞杆的下端设有一锥形堵头,平衡杆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杆连接,调节螺杆穿过固定板与固定板下方的调节螺母连接,支撑环套接在平衡杆上,支撑杆的上端与支撑环连接,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的流量调节机构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流槽的金属外壳上。使用该装置,可以有效控制铝液流量,解决铝锭块大小不均匀的现象,减少铝液损耗,降低铝液中铝渣的含量,提高铝锭产品的外观质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铝电解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送铝液的流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铝电解生产系统的铸造工艺是用抬包从电解槽抽取铝液,首先倒入混合炉进行配料、搅拌、扒渣,然后铝液从混合炉流入静置炉进行除气、除渣、静置等精炼处理, 最后,静置炉内的铝液用流槽输送到铝锭铸造机进行浇注。流槽是金属敞开式,内衬砌有耐火材料,以合适的倾斜度安装,通过重力的作用使铝液流动。正常情况下,静置炉与铝锭铸造机间距10米左右,铝液直接从静置炉炉眼流出,通过流槽,输送到铝锭铸造机的溜槽进行浇注。我公司的铸造车间,由于厂房空间及位置的局限,混合炉与静置炉合二为一,而且混合炉与铝锭铸造机之间不仅相距20米左右而且有落差,铝液从混合炉炉眼流出,经过一级流槽和二级流槽流向铸造机的船型溜槽,由铸造机的船型溜槽流向铸造机的分配器进行浇注。以前,铝液的流量是通过调节混合炉的炉眼塞来控制,随着铝液的不断冲击,混合炉的炉眼塞被冲出一定的位移,导致铝液流量增大,因此,必须有专人监护,通过不定时的敲打炉眼塞位置来调节铝液流量。由于铝液流量不稳定,难以控制,铝液流量大导致铸造出的铝锭块大,铝液流量小导致铸造出的铝锭块小,这样就造成了铸造的铝锭块大小不均勻的现象。当铝液在流槽中勻速流动时,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皮保护膜,阻止铝液继续氧化。 由于混合炉炉眼塞位置的下移变化,使铝液流量增加,铝液表面的氧化皮保护膜被冲走,夹杂在铝液中,进入铸造机的船型溜槽,导致铸造的铝锭块含渣量高。另外,铝液表面的氧化皮保护膜被冲走后,铝液根据新的流量再次形成新的氧化皮保护膜,这样就增加了铝液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控制铝液流量、克服铝锭块大小不均勻现象、 减少铝液损耗和降低铝液中铝渣含量的用于输送铝液的流槽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输送铝液的流槽装置,包括流槽,流槽的末端设有流出孔,所述的流出孔处设有流量调节机构,所述的流量调节机构为一杠杆机构,包括位于流出孔处的锥形堵头、 控制塞杆、支撑环、支撑杆、平衡杆和调节螺杆,其中平衡杆的一端与控制塞杆的上端连接, 控制塞杆的下端设有一锥形堵头,平衡杆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杆连接,调节螺杆穿过固定板与固定板下方的调节螺母连接,支撑环套接在平衡杆上,支撑杆的上端与支撑环连接,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的流量调节机构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流槽的金属外壳上。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支撑环通过一对凹凸适配的V形片活动连接。所述流出孔处设有管连接件,管连接件包括管口凸沿和竖直管体,管口凸沿搭接在流出孔的上端,竖直管体穿过流出孔;所述的锥形堵头设置在管连接件内。所述的管连接件,其材料是耐热材料或陶瓷材料。所述的流槽上设有沉渣箱,箱内设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的下部设有通孔。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用于输送铝液的流槽装置,由于采用了流量调节机构,可以有效控制铝液流量,解决了铝锭块大小不均勻的现象,减少了铝液损耗,降低了铝液中铝渣的含量,不仅提高了铝锭产品的外观质量,而且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外,流槽上设有的沉渣箱便于及时捞出铝渣,减少铝液中铝渣的含量。附图说明图1 输送铝液的流槽装置实施例示意图。图2 管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 流量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 沉渣箱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合炉,2-混合炉炉眼,3-—级流槽,4-流出孔,4,-流出孔,5-二级流槽,6-沉渣箱,7-铸造机船型溜槽,8-管连接件,9-锥形堵头,10-控制塞杆,11-铁丝, 11 ’ -铁丝,12-支撑环,13-支撑环下部V形块,14-支撑杆上部V形块,15-支撑杆,16-平衡杆,17-调节螺杆,18-固定板,19-调节螺母,20-入口池,21-中间隔板,22-中间隔板的通孔,23-出口池。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输送铝液的流槽装置,包括一级流槽3、一级流槽3 末端的流出孔4、二级流槽5、二级流槽5末端的流出孔4’、流出孔4和4’中设置的管连接件和流量调节机构、二级流槽5上设置的沉渣箱6。铝液在混合炉1内进行配料和静置后,从混合炉炉眼2流出到一级流槽3,通过一级流槽3末端流出孔4中的管连接件8流入到二级流槽5,再通过二级流槽5末端流出孔 4’中的管连接件流入到铸造机船型溜槽7,铝液通过铸造机船型流槽7流向铸造机的分配器,进行铝液的浇注生产。如图2所示,在一级流槽3末端流出孔4中设置的管连接件8,包括管口凸沿和竖直管体,管口凸沿搭接在流出孔4的上端,竖直管体穿过流出孔4,管连接件8的竖直管体长度是一级流槽3与二级流槽6之间的高度差。一级流槽3中的铝液通过管连接件8流入二级流槽5,避免铝液的飞溅,降低铝渣的生成。管连接件8的材料是耐热材料或陶瓷材料。同理,在二级流槽5末端流出孔4’中设置的管连接件,其竖直管体长度是二级流槽5与铸造机船型流槽7之间的高度差。如图3所示,所述的流量调节机构为一杠杆机构,包括伸入管连接件8中的锥形堵头9、控制塞杆10、支撑环12、支撑杆15、平衡杆16和调节螺杆17。其中,平衡杆16是左右两端各有一个小孔的圆形棒,平衡杆16左端的小孔有铁丝11穿过,铁丝的另一端穿过控制塞杆10上端的小孔,将平衡杆16左端与控制塞杆10上端连接;控制塞杆10的下端与锥形堵头9通过螺纹连接;平衡杆16右端的小孔有铁丝11’穿过,铁丝11’另一端穿过调节螺杆17上端的小孔,将平衡杆16右端与调节螺杆17连接;调节螺杆17穿过固定板18与固4定板18下方的调节螺母19螺纹连接。支撑环12套接在平衡杆16上,支撑环12下部焊接有一个V形片13,支撑杆15上部焊接有一个V形片14,支撑环12下部V形片13放置在支撑杆上部V形片14内;支撑杆15的下端焊接在固定板18上。该流量调节机构通过固定板 18焊接在一级流槽3的金属外壳上。采用铁丝连接平衡杆16与控制塞杆10、调节螺杆17,一方面可以使它们之间的连接简便,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控制塞杆10和调节螺杆17的长度与重量,使流量调节机构更加轻巧、灵活;连接的铁丝也可以是其他的金属丝。同理,位于二级流槽6末端流出孔4’内的流量调节机构,其固定板18焊接在二级流槽6的金属外壳上。通过旋转调节螺母19,可以调整调节螺杆17的高低位置,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平衡杆16进一步调整控制塞杆10下部的锥形堵头9在管连接件8内壁的深浅位置。例如, 旋转调节螺母19,使调节螺杆17的位置升高,控制塞杆10的位置下降,锥形堵头9进一步伸入管连接件8内部,锥形堵头9与管连接件8内壁之间的间隙变小,铝液流量随之减少。 反之,铝液流量就增加。使用该流量调节机构,可以有效控制铝液在流槽中的流量,使铝液在流槽中的流量均勻,解决了由于铝液流量不均导致的铸造机浇注的铝锭块大小不均勻的现象。由于铝液在流槽中勻速流动,避免了铝液流量增加导致的铝液表面氧化皮保护膜被冲走的现象,减少了铝液损耗,降低了铝液中铝渣的含量。如图1和图4所示,在二级流槽5末端流出孔4’的前部设置的沉渣箱6,铝液从二级流槽5流向沉渣箱6 ;沉渣箱内设有中间隔板21,中间隔板的下部设有通孔22,中间隔板21将沉渣箱划分为入口池20和出口池23。铝液从二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外壳上。上端连接,控制塞杆的下端设有一锥形堵头,平衡杆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杆连接,调节螺杆穿过固定板与固定板下方的调节螺母连接,支撑环套接在平衡杆上,支撑杆的上端与支撑环连接,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的流量调节机构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流槽的金属1.一种用于输送铝液的流槽装置,包括流槽,流槽的末端设有流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出孔处设有流量调节机构,所述的流量调节机构为一杠杆机构,包括位于流出孔处的锥形堵头、控制塞杆、支撑环、支撑杆、平衡杆和调节螺杆,其中平衡杆的一端与控制塞杆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输送铝液的流槽装置,包括流槽,流槽的末端设有流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出孔处设有流量调节机构,所述的流量调节机构为一杠杆机构,包括位于流出孔处的锥形堵头、控制塞杆、支撑环、支撑杆、平衡杆和调节螺杆,其中平衡杆的一端与控制塞杆的上端连接,控制塞杆的下端设有一锥形堵头,平衡杆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杆连接,调节螺杆穿过固定板与固定板下方的调节螺母连接,支撑环套接在平衡杆上,支撑杆的上端与支撑环连接,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的流量调节机构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流槽的金属外壳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勇贾长福郭兰江周建宝刘立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