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松林专利>正文

动轮式行星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126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轮式行星变速器,属变速装置技术领域。它由输入轴齿轮、行星齿轮、行星架齿轮、内外齿圈、输出齿轮A和输出齿轮B构成。输入轴上加工有输入轴齿轮,输入轴上套装有内外齿圈和行星架齿轮;行星架齿轮上装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分别与输入轴齿轮和内外齿圈的内齿圈啮合;输出轴上装有输出齿轮A和输出齿轮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行星齿轮和输入轴齿轮使输出有两条输出路径,只要输出轴有负荷存在,输入力矩即可通过两条输出路径平衡负荷,变阻力为动力输出。解决了现有变速器输入力矩与阻力矩相互抵销,损耗大量的传动功率,且使变速器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且变速快,工作稳定,功率损耗小,可实现大功率传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具体涉及一种动轮式行星变速器;属机械变速装置
技术背景传统的变速器是主动轮为大轮或小轮,输出轮则为小轮或大轮,以轮的大小不同 而达到变速的目的,其不足之处在于能耗大。本申请人于2003年9月29日申请的专利号 为03125470. 5,名称为“杠杆行星式变速器”的专利技术专利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专利是 由电机带动主动轮,主动轮通过轮盘上的齿带动齿轮转动,齿轮通过轮轴带动链轮转动,链 轮通过链条带动输出轮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轴输出能量,达到变速的目的;与传统变速的同 等条件下相比,该专利可节能30 %。该专利技术虽然在节能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链轮与 输出轮之间的传动是通过链条带动的,链条与链轮、输出轮之间的接触面大,同样也造成部 分传动功率的损耗。另外,当输出轴遇到超负荷的阻力时,输入力矩与阻力矩相抵销,不仅 损耗大量的传动功率,而且使变速器不能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行星轮改变输出路径,当输出轴有负荷阻 力时,能通过两条输出路径平衡负荷,变阻力为动力输出,减少输出功率损失,使功率损耗 降到最小的动轮式行星变速器。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动轮式行星变速器,它由机壳、输入轴、输入轴齿轮、行星齿轮、行星轴、行星 架齿轮、内外齿圈、双联过桥齿轮、输出轴、输出齿轮A和输出齿轮B构成,其特征在于机壳 内并列设置有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设置有过桥轴,输入轴上加工有输入 轴齿轮,输入轴齿轮一侧的输入轴上活动套装有内外齿圈,输入轴齿轮另一侧的输入轴上 活动套装有行星架齿轮;行星架齿轮上固装有行星轴,行星轴上活动套装有行星齿轮,行星 齿轮分别与输入轴齿轮和内外齿圈的内齿圈啮合;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装有输出齿轮A和输 出齿轮B,过桥轴上固装有双联过桥齿轮,双联过桥齿轮分别与内外齿圈的外齿圈和输出齿 轮B啮合;输出齿轮A与行星架齿轮啮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动轮式行星变速器的输出轴采用输出齿轮A和输出齿轮B,直接与行星架齿轮 和双联过桥齿轮连接后达到变速传动的目的,较现有采用链轮与输出轮之间传动的变速器 相比,具有接触面小的优点,避免了现有变速器有部分传动功率损耗的问题。另外,由于通 过行星齿轮和输入轴齿轮使输出有两条输出路径,当输出轴有负荷存在时,输入力矩可通 过两条输出路径平衡负荷,变阻力为动力输出,解决了现有变速器输入力矩与阻力矩相互 抵销,损耗大量的传动功率,且使变速器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该动轮式行星变速器变速 快,工作稳定,可实现大功率变速传动。附图说明附图为动轮式行星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壳,2、输入轴,3、输入轴齿轮,4、行星齿轮,5行星轴,6、行星架齿轮,7、内外齿圈,8、输出齿轮A,9、输出齿轮B,10、双联过桥齿轮,11、输出轴,12、过桥轴。具体实施方式该动轮式行星变速器由机壳1、输入轴2、输入轴齿轮3、行星齿轮4、行星轴5、行星 架齿轮6、内外齿圈7、输出齿轮A8、输出齿轮B9、双联过桥齿轮10、输出轴11和过桥轴12 构成。机壳1内并列设置有输入轴2和输出轴11,输入轴2和输出轴11之间设置有过桥 轴12,输入轴2上加工有输入轴齿轮3,输入轴齿轮3 —侧的输入轴2上活动套装有内外齿 圈7,内外齿圈7与输入轴2之间可相对转动,输入轴齿轮3另一侧的输入轴2上活动套装 有行星架齿轮6。行星架齿轮6上固装有至少两根行星轴5,行星轴5上活动套装有行星齿 轮4,行星齿轮4分别与输入轴齿轮3和内外齿圈7的内齿圈啮合。输出轴11的两端分别 装有输出齿轮A8和输出齿轮B9,过桥轴12上固装有双联过桥齿轮10,双联过桥齿轮10分 别与内外齿圈7的外齿圈和输出齿轮B9啮合,输出齿轮A8与行星架齿轮6啮合(参见附 图)。该动轮式行星变速器工作时,由电机带动输入轴2转动,并通过输入轴2上的输入 轴齿轮3带动行星齿轮4转动,行星齿轮4带动内外齿圈7转动,内外齿圈7通过双联过桥 齿轮10和输出齿轮B9将扭矩输出,从而完成第一条能量传输途径。当输出扭矩的负载使内外齿圈7不能转动时,此时内外齿圈7内的行星齿轮4在 输入轴齿轮3的啮合传动下则会绕输入轴2转动,行星齿轮4则通过行星轴5带动行星架齿 轮6转动,并通过输出轴11上的输出齿轮A8将扭矩输出,从而完成第二条能量传输途径。该动轮式行星变速器由于通过行星齿轮4和输入轴齿轮3使输出有两条输出路 径,只要输出轴有负荷存在,输入力矩即可通过两条输出路径平衡负荷,变阻力为动力通过 输出轴11上的输出齿轮A8和输出齿轮B9输出。较现有变速器的链轮与输出轮之间由链 条传动相比,具有接触面小的优点,避免了现有链条与链轮和输出轮之间的接触面大所造 成传动功率损耗的问题。并且本技术变速快,工作稳定,功率损耗小,可实现大功率传 动。权利要求一种动轮式行星变速器,它由机壳(1)、输入轴(2)、输入轴齿轮(3)、行星齿轮(4)、行星轴(5)、行星架齿轮(6)、内外齿圈(7)、双联过桥齿轮(10)、输出轴(11)、输出齿轮A(8)和输出齿轮B(9)构成,其特征在于机壳(1)内并列设置有输入轴(2)和输出轴(11),输入轴(2)和输出轴(11)之间设置有过桥轴(12),输入轴(2)上加工有输入轴齿轮(3),输入轴齿轮(3)一侧的输入轴(2)上活动套装有内外齿圈(7),输入轴齿轮(3)另一侧的输入轴(2)上活动套装有行星架齿轮(6);行星架齿轮(6)上固装有行星轴(5),行星轴(5)上活动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分别与输入轴齿轮(3)和内外齿圈(7)的内齿圈啮合;输出轴(11)的两端分别装有输出齿轮A(8)和输出齿轮B(9),过桥轴(12)上固装有双联过桥齿轮(10),双联过桥齿轮(10)分别与内外齿圈(7)的外齿圈和输出齿轮B(9)啮合;输出齿轮A(8)与行星架齿轮(6)啮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动轮式行星变速器,属变速装置
它由输入轴齿轮、行星齿轮、行星架齿轮、内外齿圈、输出齿轮A和输出齿轮B构成。输入轴上加工有输入轴齿轮,输入轴上套装有内外齿圈和行星架齿轮;行星架齿轮上装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分别与输入轴齿轮和内外齿圈的内齿圈啮合;输出轴上装有输出齿轮A和输出齿轮B。本技术通过行星齿轮和输入轴齿轮使输出有两条输出路径,只要输出轴有负荷存在,输入力矩即可通过两条输出路径平衡负荷,变阻力为动力输出。解决了现有变速器输入力矩与阻力矩相互抵销,损耗大量的传动功率,且使变速器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且变速快,工作稳定,功率损耗小,可实现大功率传动。文档编号F16H3/74GK201588912SQ20102003937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8日专利技术者徐松林 申请人:徐松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轮式行星变速器,它由机壳(1)、输入轴(2)、输入轴齿轮(3)、行星齿轮(4)、行星轴(5)、行星架齿轮(6)、内外齿圈(7)、双联过桥齿轮(10)、输出轴(11)、输出齿轮A(8)和输出齿轮B(9)构成,其特征在于:机壳(1)内并列设置有输入轴(2)和输出轴(11),输入轴(2)和输出轴(11)之间设置有过桥轴(12),输入轴(2)上加工有输入轴齿轮(3),输入轴齿轮(3)一侧的输入轴(2)上活动套装有内外齿圈(7),输入轴齿轮(3)另一侧的输入轴(2)上活动套装有行星架齿轮(6);行星架齿轮(6)上固装有行星轴(5),行星轴(5)上活动套装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分别与输入轴齿轮(3)和内外齿圈(7)的内齿圈啮合;输出轴(11)的两端分别装有输出齿轮A(8)和输出齿轮B(9),过桥轴(12)上固装有双联过桥齿轮(10),双联过桥齿轮(10)分别与内外齿圈(7)的外齿圈和输出齿轮B(9)啮合;输出齿轮A(8)与行星架齿轮(6)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徐松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