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48987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制动保护装置,在轮毂(1)的中心圈(1a)上套装制动器(2),轮毂(1)与制动器(2)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在所述中心圈(1a)的外圆周上开设有限位槽(1b);所述制动器(1)上设置锁体(3),该锁体(3)内具有锁芯(3a),所述锁芯(3a)内部装有能与之联动的限位柱(4),制动器(2)上对应限位柱(4)的位置开有过孔,所述限位柱(4)能够穿过制动器(2)上的过孔,插入中心圈(1a)外圆周对应的限位槽(1b)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摩托车的车轮锁死,使车轮轮毂不能相对制动器转动,有效防止了以推车方式将摩托车盗走,具有防盗效果好、结构简单可靠、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防盗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摩托车制动的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两轮摩托车都是在方向柱上加装方向锁来实现防盗的,S卩摩托车驻车后, 通过方向锁将方向柱锁定,使方向把管不能转动。摩托车锁住方向后虽然不能骑行,但前后轮仍然能够转动,窃贼通过手扶方向把管推车的方式能够将摩托车盗走,防盗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盗效果良好的摩托车制动保护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制动保护装置,包括轮毂(1)、制动器 (2)、锁体(3)和限位柱(4),在轮毂(1)的中心圈(Ia)上套装制动器(2),轮毂(1)与制动器 (2)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在所述中心圈(Ia)的外圆周上开设有限位槽(lb);所述制动器(1) 上设置锁体(3),该锁体(3)内具有锁芯(3a),所述锁芯(3a)内部装有能与之联动的限位柱,制动器(2)上对应限位柱(4)的位置开有过孔,所述限位柱(4)能够穿过制动器(2)上的过孔,插入中心圈(la)外圆周对应的限位槽(lb)中。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轮毂可以是摩托车的前轮毂,也可以是摩托车的后轮毂。锁体内的锁芯由钥匙驱动,可以采用钥匙插入锁体钥匙孔下压驱动锁芯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钥匙插入锁体钥匙孔转动驱动锁芯的结构。锁芯在钥匙的驱动下能够带动限位柱上下运动, 使限位柱具有锁定和打开两种状态。当限位柱处于打开状态时,限位柱的下端未伸出锁体的底面,轮毂与制动器之间能够相对转动,摩托车整车可以自由行驶。当摩托车驻车后需要限位柱锁定时,采用钥匙插入锁体的钥匙孔中,轻轻下压或转动钥匙,使锁芯带动限位柱向下运动,此时有可能中心圈外圆周的限位槽未正对限位柱,需要将车轮向后旋转,直至限位槽对正限位柱,而限位柱穿过制动器上的过孔,插入该限位槽中,将车轮锁死,达到防盗的作用。在限位柱的锁定作用下,轮毂不能再相对制动器转动,这样采用手扶方向把管推车的方式也不能够将摩托车盗走,防盗效果显著。在所述中心圈(Ia)的外圆周上开设有20-36个限位槽(lb),该限位槽(Ib)在圆周上均勻分布。限位槽的数目以20-36个为宜,这样与限位柱配合的时候,车轮转过较小的角度就有一个限位槽正对限位柱,操作简单、快捷。限位槽的数目过少,锁定时车轮转过的角度较大,既麻烦又费时;限位槽的数目过多,会影响两相邻限位槽之间的强度,造成两相邻限位槽之间的部分发生损坏,从而达不到防盗的效果。在所述锁芯(3a)内的底部位置设有挡板(5),限位柱(4)从该挡板(5)中穿过,在所述限位柱(4)的中部设有限位板(4a),该限位板(4a)位于挡板(5)的上方,且限位板(4a) 与挡板(5)之间装有弹簧(6)。当限位柱向下运动的时候,限位板随限位柱一起下行,限位板压迫弹簧,使弹簧压缩;当钥匙通过锁芯带动限位柱向上运动的时候,弹簧通过弹力将限位柱向上顶起,使限位柱回位更快捷、可靠。在所述锁体(3)的顶部设有护盖(7),该护盖(7)的一端与锁体(3)顶部的边缘相铰接,护盖(7)能够扣盖在锁体(3)上,将锁体(3)的钥匙孔遮掩。护盖具有打开和遮掩两种状态,护盖打开时,该护盖与锁体顶面具有钝角,使钥匙孔敞露,便于钥匙插入;当护盖遮掩时,护盖盖在锁体的顶面,并与锁体过盈配合,将钥匙孔遮蔽,以防止泥水或其它杂质进入钥匙孔中。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将摩托车的车轮锁死,使车轮轮毂不能相对制动器转动,有效防止了以推车方式将摩托车盗走,具有防盗效果好、结构简单可靠、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限位柱的锁定状态图。图3为限位柱锁定后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轮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由轮毂1、制动器2、锁体3、限位柱4、挡板5、弹簧6和护盖7构成,其中轮毂1由中心圈la、外圈Id和辐条Ic组成,中心圈Ia位于外圈Id的中心位置,两者之间通过辐条Ic连接。在轮毂1的中心圈Ia上套装制动器2, 轮毂1能够相对于制动器2转动。在所述中心圈Ia的外圆周上开设有20-36个限位槽lb, 该限位槽Ib在圆周上均勻分布。本实施例中,限位槽Ib优选36个,即,在圆周上每隔10 度就有一个限位槽lb。当然,限位槽Ib也可以是20个、M个、32个或者其它数目。从图1、图2、图3中可知,在制动器2上固定安装锁体3,或者制动器2上一体形成锁体3,该锁体3的钥匙孔的开口在锁体顶面上。在锁体3的顶部设有护盖7,护盖7的一端与锁体3顶部的边缘相铰接,护盖7能够扣盖在锁体3上,将锁体3的钥匙孔遮掩,以防止泥水或杂质进入锁体3的钥匙孔内。所述锁体3内自带锁芯3a,该锁芯3a内部装有由锁芯3a驱动的限位柱4,钥匙8插入锁体3的钥匙孔中,轻轻下压或转动钥匙8,能够通过锁芯3a带动限位柱4向下运动;而通过上提或反转钥匙8,能够通过锁芯3a带动限位柱4向上运动。锁体、锁芯的结构以及通过钥匙驱动锁芯的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在所述制动器2上对应限位柱4的位置开有过孔,所述限位柱4向下运动时,限位柱4的下端伸出锁体的底面,并能够穿过制动器2上的过孔,插入中心圈Ia外圆周的其中一个限位槽 Ib中,使轮毂1不能相对制动器2转动,这样摩托车的车轮被锁死。从图2、图3中还可知,在锁芯3a内的底部位置固定设置有挡板5,限位柱4从该挡板5中穿过。在限位柱4的中部一体形成或者固定设置有限位板4a,该限位板如位于挡板5的正上方,且限位板如与挡板5之间装有弹簧6,该弹簧6套装于限位柱4上,弹簧6 的上端与限位板如相抵接,弹簧6的下端与挡板5抵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限位柱4具有锁定和打开两种状态,当限位柱4处于打开状态时,限位柱4的下端未伸出锁体3的底面,轮毂1与制动器2之间能够相对转动,摩托车整车可以自由行驶。当摩托车驻车后需要限位柱4锁定时,采用钥匙8插入锁体3的钥匙孔中,轻轻下压或转动钥匙8,使锁芯3a带动限位柱4向下运动,此时有可能中心圈Ia外圆周最接近的限位槽1未正对限位柱4,需要将车轮向后旋转,直至限位槽Ib对正限位柱4,而限位柱4穿过制动器2 上的过孔,插入该限位槽Ib中,将车轮锁死,达到防盗的作用。在限位柱4的锁定作用下, 轮毂1不能再相对制动器2转动,这样采用手扶方向把管推车的方式也不能够将摩托车盗走。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制动保护装置,在轮毂(1)的中心圈(Ia)上套装制动器(2),轮毂(1)与制动器(2)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圈(Ia)的外圆周上开设有限位槽 (Ib);所述制动器(1)上设置锁体(3),该锁体(3)内具有锁芯(3a),所述锁芯(3a)内部装有能与之联动的限位柱(4),制动器(2)上对应限位柱(4)的位置开有过孔,所述限位柱(4) 能够穿过制动器(2)上的过孔,插入中心圈(Ia)外圆周对应的限位槽(Ib)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制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圈(Ia)的外圆周上开设有20-36个限位槽(lb),该限位槽(Ib)在圆周上均勻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制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芯(3a)内的底部位置设有挡板(5),限位柱(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制动保护装置,在轮毂(1)的中心圈(1a)上套装制动器(2),轮毂(1)与制动器(2)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圈(1a)的外圆周上开设有限位槽(1b);所述制动器(1)上设置锁体(3),该锁体(3)内具有锁芯(3a),所述锁芯(3a)内部装有能与之联动的限位柱(4),制动器(2)上对应限位柱(4)的位置开有过孔,所述限位柱(4)能够穿过制动器(2)上的过孔,插入中心圈(1a)外圆周对应的限位槽(1b)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远棋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