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元豪专利>正文

马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5364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达装置,包含平板线圈、上壳盖、下壳盖、电刷及定子部,平板线圈包含设置于上层的第一线路及下层的第二线路,上下层之间以绝缘层分隔,线路在端点连接而形成连续线圈,平板线圈套设于上壳盖的轴承上,在组装并接电后,电刷与平板线圈的一部分接触,而形成部分的电磁铁,藉由相斥的磁性使平板线圈推动,再重复而使平板线圈连续转动,将线圈平板化而能以电路板制造来制作而减少成本,能增加马达装置的转速度及扭力、减少体积、更达到防水功效,而能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中。(*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装置,尤其是具有平板线圈的马达装置。
技术介绍
马达已广泛运用于生活的各种领域中,例如跑步机、抽水机、玩具车、抽水装置、雨刷控制马达等,以最传统的直流电刷马达为例,其主要包含定子及转子(或电枢)两个组件,定子通常为永久磁铁,而转子通常为电磁铁,常以漆包线包覆硅钢片,再接附于轴承上而组成,藉由在通电后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磁性相斥的原理来带动转动。然而,线圈缠绕的数量直接影响到马达的功率,但在增大线圈数量或密度时,无可避免的,线圈的缠绕增加了马达的总体积,且具有成本较高、制作过程不易简化的问题、噪音、功率消耗多等缺点,因此需要一种能缩小线圈体积及改善上述缺点的马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装置。本技术所述的马达装置包含平板线圈、上壳盖、下壳盖、两个电刷以及定子部,上壳盖中具有一轴承,平板线圈为环状,并以第一开口套设于该轴承上而容置于上壳盖中。下壳盖与上壳盖相对,并具有一凹槽相对于该轴承以相互接合,两个电刷焊接于下壳盖中,并朝向上壳盖的方向,与该平板线圈接触,且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另外,每个电刷中包含一弹性组件以维持与平板线圈固定的接触高度,避免影响平板线圈的转动,也避免磨损电刷及平板线圈。该定子部为一环状的永久磁铁或是以多块磁性不同的磁铁拼接而成,容置于下壳盖中,并具有与第一开口及凹槽共轴的第二开口,在结合时以由上到下沿着该轴承的顺序分别为平板线圈的第一开口、定子部的第二开口及下壳盖的凹槽。马达装置的平板线圈包含多个在上层的第一线路及在下层的第二线路,上下层之间以绝缘层分隔,又第一线路及第二线路以金属材料制成,分别在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连接,而使线路相连为连续的线圈,第一线路及第二线路可以为直线或曲线分布。当该马达装置组装并接电后,电刷与平板线圈中的一部分线圈接触,使电流通过而形成部分的电磁铁,藉由与永久磁铁相斥的磁性推动平板线圈转动,而平板线圈转动后电刷与下一组的部分线圈接触,以此方式连续不断地推动平板线圈。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利用平板线圈可以使得原本线圈缠绕的方式平板化,并且能够运用现有已经完善的电路板制造方式来制作,能够大幅地减少人工成本、设备成本及制造成本,更能够减少马达装置的体积、增加转速度及扭力,更由于整体的空间密合度高,而能够达到防水的功效,能够广泛地运用于现今的各种领域之中,以使马达装置能够达到轻薄短小及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马达装置的立体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板线圈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平板线圈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平板线圈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马达装置的定子部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参阅图1,为本技术的马达装置的立体爆炸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马达装置1包含平板线圈100、上壳盖110、下壳盖120、两个电刷130以及定子部140,上壳盖中具有一轴承115,平板线圈100为环状,并以第一开口 105套设于该轴承115上而容置于上壳盖110中。下壳盖120与上壳盖110相对,并具有一凹槽125相对于该轴承115以相互接合,两个电刷130焊接于下壳盖120中,并朝向上壳盖110的方向,与该平板线圈100 接触,且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负极(未显示)连接,另外,每个电刷130中包含一弹性组件 (未显示)以维持与平板线圈100固定的接触高度,避免影响平板线圈100的转动,也避免磨损电刷130及平板线圈100。该定子部140为一环状的永久磁铁,容置于下壳盖120中, 并具有与第一开口 105及凹槽125共轴的第二开口 145,在结合时以由上到下沿着该轴承 115的顺序分别为平板线圈100的第一开口 105、定子部140的第二开口 145及下壳盖120 的凹槽125。参阅图2及图3,分别为本技术的平板线圈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平板线圈100包含多个在上层的第一线路25及在下层的第二线路 35,上下层之间以绝缘层(未显示)分隔,又且第一线路25及第二线路35以金属材料制成, 分别在第一端点41与第二端点43连接,而使线路相连为连续的线圈,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线路25及第二线路35为直线分布,而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线路25 及第二线路35为曲线分布。参阅图4,为本技术的平板线圈的动作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该马达装置1 组装并接电后,电刷130与平板线圈100中的一部分线圈接触,使电流通过而形成部分的电磁铁,藉由与永久磁铁相斥的磁性推动平板线圈100转动,而平板线圈100转动后电刷与下一组的部分线圈接触,以此方式连续不断地推动平板线圈100。参阅图5,为本技术的马达装置的定子部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 本技术的定子部140也可以是以多个磁性为北极的磁铁151、及磁性为南极的磁铁153 交互连接为环状而形成。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利用平板线圈可以使得原本线圈缠绕的方式平板化,并且能够运用现有已经完善的电路板制造方式来制作,能够大幅地减少人工成本、设备成本及制造成本,更能够减少马达装置的体积、增加转速度及扭力,更由于整体的空间密合度高,而能够达到防水的功效,能够广泛地运用于现今的各种领域之中,以使马达装置能够达到轻薄短小及效率更高。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技术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技术意图保护的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平板线圈,为一环状,并以具有一第一开口 ;一上壳盖,具有一轴承,用以套设该平板线圈,使该平板线圈容置于该上壳盖中;一下壳盖,与该上壳盖相对,并具有相对于该轴承的一凹槽以使该上壳盖及该下壳盖相互接合;两个电刷,焊接于该下壳盖中,并朝向该上壳盖的方向,与该平板线圈接触,且该两个电刷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负极连接;以及一定子部,为永久磁性,容置于该下壳盖中,该定子部的形状为环状,并具有与该第一开口及该凹槽共轴的一第二开口,其中,组装该马达装置时,沿着该轴承的组装顺序分别为该平板线圈的第一开口、该定子部的该第二开口及该下壳盖的该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平板线圈包含多个第一线路,以金属材料制成,设置于该平板线圈的一上层;以及多个第一线路,以金属材料制成,设置于该平板线圈的一下层;其中,该上层与该下层以一绝缘层分隔,且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在多个第一端点及多个第二端点相连接,而使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连接为一平板状的连续线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及所述第二线路以直线、 曲线或直线与曲线的组合设置在该平板线圈的上层或下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子部为一环形的永久磁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子部由多个磁性为北极的磁铁,以及多个磁性为南极的磁铁交互连接为一环状而形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电刷的每一个中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平板线圈,为一环状,并以具有一第一开口;一上壳盖,具有一轴承,用以套设该平板线圈,使该平板线圈容置于该上壳盖中;一下壳盖,与该上壳盖相对,并具有相对于该轴承的一凹槽以使该上壳盖及该下壳盖相互接合;两个电刷,焊接于该下壳盖中,并朝向该上壳盖的方向,与该平板线圈接触,且该两个电刷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负极连接;以及一定子部,为永久磁性,容置于该下壳盖中,该定子部的形状为环状,并具有与该第一开口及该凹槽共轴的一第二开口,其中,组装该马达装置时,沿着该轴承的组装顺序分别为该平板线圈的第一开口、该定子部的该第二开口及该下壳盖的该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豪
申请(专利权)人:张元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