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及其凸轮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1989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包括靠近油封安装面的轴颈,所述轴颈包括轴向相对的第一轴颈端和第二轴颈端,其中,所述第一轴颈端比所述第二轴颈端靠近所述油封安装面,所述第一轴颈端和第二轴颈端之间延伸具有锥度的外周面,并且,所述第二轴颈端的直径大于第一轴颈端的直径。从而可以补偿由于凸轮轴装配中引起的轴颈涨大公差,降低凸轮轴的咬死风险。(*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凸轮轴及具有该凸轮 轴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的凸轮轴是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一部分,专门负责驱动气门按时开 启和封闭,作用是保证发动机在工作中定时为汽缸吸进新鲜的可燃混合气,并及时将燃烧 后的废气排出汽缸。发动机工作时曲轴通过正时齿轮驱动凸轮轴旋转,当凸轮的凸起部分 顶起挺柱时,挺柱推动推杆一起上行,作用于摇臂上的推动力驱使摇臂绕轴转动,摇臂的另 一端压缩气门弹簧使气门下行,打开气门,随着凸轮轴的继续转动,当凸轮的凸起部分离开 挺柱时,气门便在气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上行,关闭气门。发动机通过曲轴正时齿轮并借由连接到凸轮轴前端的齿型带驱动进气凸轮轴,排 气凸轮轴由一根位于进气凸轮轴后端的短齿皮带实施跨接驱动。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进气 凸轮轴一方面承受来自曲轴的转矩,同时也将作为排气凸轮轴的驱动,工作条件比较苛刻。 凸轮轴轴颈在螺钉固定正时齿轮之后,油封安装面临近的支承轴颈会膨胀,靠近油封安装 面处的支承轴颈会涨大,引起润滑不良,增加了起动时的咬死风险,对于起驱动作用的此类 凸轮轴由于承受巨大的皮带力作用,容易引起咬死而导致凸轮轴断裂。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及具有该凸轮轴的发动 机,其能够降低凸轮轴的咬死风险。为达成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包括凸轮轴,其轴向依次设置第一轴向端面、靠近所述第一轴向端面外周设置的第一 油封安装面、第一轴颈及若干凸轮,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轴向向内开设螺纹孔,所述螺纹孔 深入到所述第一轴颈内部,所述第一轴颈安装径向承载轴承,所述第一轴颈包括轴向相对 的第一轴颈端和第二轴颈端;第一正时齿轮,其安装到所述凸轮轴的第一轴向端面,并通过螺钉拧入从所述第 一轴向端面轴向向内开设的螺纹孔而固定;曲轴,其通过齿型带连接到所述第一正时齿轮;所述第一轴颈的第一轴颈端和第二轴颈端之间延伸具有锥度的外周面,所述第一 轴颈端比所述第二轴颈端靠近所述第一油封安装面,并且,所述第二轴颈端的直径大于第 一轴颈端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凸轮轴还设置第二轴向端面、靠近所述第二轴向端面外周设置的第 二油封安装面及第二轴颈,所述第二轴向端面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相对,所述第二轴颈位于所述第二油封安装面与所述若干凸轮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二轴颈包括轴向相对的第五轴颈端和第四轴颈端,所述第二轴颈 的第五轴颈端和第四轴颈端之间延伸具有锥度的外周面,所述第五轴颈端比所述第四轴颈 端靠近所述第二油封安装面,所述第四轴颈端的直径大于第五轴颈端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一轴颈的第一轴颈端和第二轴颈端之间的直径差以及所述第二轴 颈的第五轴颈端和第四轴颈端之间的直径差不大于0.01毫米。优选地,所述凸轮轴为发动机的进气凸轮轴,所述第一轴颈的锥度以及所述第二 轴颈的锥度不大于1 4000。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其包括靠近油封安装面的轴 颈,所述轴颈包括轴向相对的第一轴颈端和第二轴颈端,其中,所述第一轴颈端比所述第二 轴颈端靠近所述油封安装面,所述第一轴颈端和第二轴颈端之间延伸具有锥度的外周面, 并且,所述第二轴颈端的直径大于第一轴颈端的直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动机凸轮轴中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经过所述油封安装 面并深入到所述轴颈内部。优选地,发动机凸轮轴还包括凸轮,所述轴颈位于油封安装面与凸轮之间,所述轴 颈安装径向承载轴承。优选地,所述轴颈的锥度不大于1 4000。优选地,所述凸轮轴为发动机的进气凸轮轴,所述轴颈的第一轴颈端和第二轴颈 端之间的直径差不大于0.01毫米。本技术的发动机及其凸轮轴针对凸轮轴的涨大位置和涨大方向,通过将凸轮 轴的靠近油封安装面的轴颈改为锥度设计,并且,朝着油封安装面的方向,轴颈的直径变 小,从而可以补偿由于凸轮轴装配中引起的轴颈涨大公差,有效地消除凸轮轴的轴颈与缸 盖上轴承座的初始磨损,降低凸轮轴的咬死风险,从而从源头上降低或消除凸轮轴咬死基 础上的扭断。以下通过参考附图详细说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更明显地揭露本技术的其 他方面和特征。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目的而设计,不作为本技术的范围的 限定,因为范围的限定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仅力 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说明参照以下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与所附图示一并阅读,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 技术,附图中同样的参照标记始终指代附图中同样的元件。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凸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发动机凸轮轴的第一轴颈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发动机凸轮轴的第二轴颈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4本技术的发动机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轴向端面101和第二轴向端面102的凸 轮轴100,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凸轮轴100为发动机的进气凸轮轴。在凸轮轴100的第一 轴向端面101安装第一正时齿轮(未图示),在凸轮轴100的第二轴向端面102安装第二正 时齿轮(未图示),通过齿型带将凸轮轴100的第一轴向端面101安装的第一正时齿轮连接 到曲轴(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轴100为发动机的进气凸轮轴。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凸轮轴100的结构示意图。在凸轮轴 100的轴向依次设置有靠近第一轴向端面101外周设置的第一油封安装面11、第一轴颈12、 若干凸轮13、第二轴颈14、以及靠近第二轴向端面102外周设置的第二油封安装面15。第 一轴颈12位于第一油封安装面11和若干凸轮13之间,第二轴颈14位于若干凸轮13和第 二油封安装面15之间。如图2和图3所示,从第一轴向端面101和第二轴向端面102轴向向内分别开设 有螺纹孔120、140,螺纹孔120、140分别深入到第一轴颈12内部和第二轴颈14内部,第一 轴颈12和第二轴颈14分别安装有径向承载轴承(未图示)。第一正时齿轮通过螺钉(未 图示)拧入从第一轴向端面101轴向向内开设的螺纹孔120而固定。第二正时齿轮通过螺 钉(未图示)拧入从第二轴向端面102轴向向内开设的螺纹而固定。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轴颈12包括轴向相对的第一轴颈端121和第二轴颈端 122,其中,第一轴颈端121比第二轴颈端122更靠近第一油封安装面11。第一轴颈12的第 一轴颈端121和第二轴颈端122之间延伸具有锥度的外周面,并且,第二轴颈端122的直径 D2大于第一轴颈端121的直径Dl。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轴颈14包括轴向相对的第一轴颈端(可以称之为第四轴 颈端)141和第二轴颈端(可以称之为第五轴颈端)144,其中,第五轴颈端144比第四轴颈 端141更靠近第二油封安装面15。第二轴颈14的第四轴颈端141和第五轴颈端144之间 延伸具有锥度的外周面,并且,第四轴颈端141的直径D4大于第五轴颈端144的直径D3。优选地,第一轴颈12的第一轴颈端12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其包括:凸轮轴,其轴向依次设置第一轴向端面、靠近所述第一轴向端面外周设置的第一油封安装面、第一轴颈及若干凸轮,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轴向向内开设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深入到所述第一轴颈内部,所述第一轴颈安装径向承载轴承,所述第一轴颈包括轴向相对的第一轴颈端和第二轴颈端;第一正时齿轮,其安装到所述凸轮轴的第一轴向端面,并通过螺钉拧入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轴向向内开设的螺纹孔而固定;曲轴,其通过齿型带连接到所述第一正时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颈的第一轴颈端和第二轴颈端之间延伸具有锥度的外周面,所述第一轴颈端比所述第二轴颈端靠近所述第一油封安装面,并且,所述第二轴颈端的直径大于第一轴颈端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其包括凸轮轴,其轴向依次设置第一轴向端面、靠近所述第一轴向端面外周设置的第一油封 安装面、第一轴颈及若干凸轮,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轴向向内开设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深入 到所述第一轴颈内部,所述第一轴颈安装径向承载轴承,所述第一轴颈包括轴向相对的第 一轴颈端和第二轴颈端;第一正时齿轮,其安装到所述凸轮轴的第一轴向端面,并通过螺钉拧入从所述第一轴 向端面轴向向内开设的螺纹孔而固定;曲轴,其通过齿型带连接到所述第一正时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颈的第一轴颈端和第二轴颈端之间延伸具有锥度的外周面, 所述第一轴颈端比所述第二轴颈端靠近所述第一油封安装面,并且,所述第二轴颈端的直 径大于第一轴颈端的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中,所述凸轮轴还设置第二轴向端面、靠近所述第二 轴向端面外周设置的第二油封安装面及第二轴颈,所述第二轴向端面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 相对,所述第二轴颈位于所述第二油封安装面与所述若干凸轮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中,所述第二轴颈包括轴向相对的第四轴颈端和第 五轴颈端,所述第二轴颈的第四轴颈端和第五轴颈端之间延伸具有锥度的外周面,所述第 五轴颈端比所述第四轴颈端靠近所述第二油封安装面,所述第四轴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红兰徐冰朱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