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2371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包括一电机,在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一驱动齿轮,其还包括驱动主板和扭矩扩大齿板,驱动主板一端与座椅靠背连接;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主板上,电机输出驱动齿轮穿过驱动主板上的孔;扭矩扩大齿板的一端连接在驱动主板上,,扭矩扩大齿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电机输出驱动齿轮啮合的齿,扭矩扩大齿板的第三端与车身连接;在扭矩扩大固定板与扭矩扩大齿板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更换电机种类,即能实现电机的扭矩放大,从而使得靠背获得更大的驱动力。(*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般涉及用以调节座椅的靠背部分的调角机构,特别涉及用以相对于座椅底部调节座椅靠背方位的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
技术介绍
座椅设置成支撑乘员,并经常包括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在一些情况下,座椅靠背的角度能相对于座椅底部进行调节,以增强乘员的舒适性。座椅可包括选择性地调节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的角度并固定期间的相对方位的机构。这些调节机构可以手动调节或动力调节,例如依靠电动机。本领域已知若干不同的动力调节机构来使座椅靠背倾斜。这些动力调节机构可依赖于座椅构造或在交通工具内的位置而不同。然而,一些座椅位于交通工具结构的一部分邻接靠背的地方。例如,一些交通工具的后部座椅可能具有贴着交通工具主题定位的座椅靠背部分。有时,这些后部座椅装备有铰接的两个或更多个座椅靠背部分。铰接的座椅靠背部分可向前折叠以提供用于支撑货物的平坦表面,并且也可提供进入其他交通工具间隔例如像行李箱的入口。这些向前折叠的座椅靠背可进一步包括锁定机构,以将座椅靠背固定在直立位置以支撑乘员。一些铰接的座椅包括动力调节机构,以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底部倾斜。一种这样的动力调节机构包括齿条河齿轮装置,以将座椅靠背移动到倾斜位置和直立位置。由于空间限制、交通工具包装限制和耐用性需要,这些动力调节机构可能变得复杂而昂贵。因此希望提供一种简单且成本低的动力调节机构,以使安装在交通工具内各种位置的座椅靠背倾斜。为此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6M070公开了一种用于相对于座椅底部移动座椅靠背的倾斜致动器,该倾斜致动器包括安装板和支撑在安装板上用以相对于安装板移动的曲柄,设置有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杆,杆的第一端连接到曲柄,杆的第二端适合于接合座椅靠背。该倾斜致动器的原理是将电机驱动直接附加在四连杆驱动轴或靠背总成上,靠背重量增加或者强度要求的提高将直接导致需要更换更大输出扭矩的电动机,这样电机的外形尺寸将变得更大,从而浪费了宝贵的车内空间,电机价格随之增加且车用电机基本都有噪音要求,电机扭矩变大会直接导致噪音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更换电机就能使靠背调角获得更大的驱动力的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包括一电机,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一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驱动主板,所述驱动主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该驱动主板的第一端与座椅靠背连接,在所述驱动主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开设有一个容电机输出驱动齿轮穿过的孔,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主板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电机输出驱动齿轮穿过所述的孔;一扭矩扩大齿板,所述扭矩扩大齿板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扭矩扩大齿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主板的第二端上并位于驱动主板的第二侧面,扭矩扩大齿板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齿,扭矩扩大齿板的第三端连接在车身上,在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与驱动主板之间设置有一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上的限位槽和设置在所述驱动主板上的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插入到所述限位槽中。或者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上的限位元件和设置在所述驱动主板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元件插入到所述限位槽中。或者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元件安装在驱动主板的第一侧面上,在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上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电机固定元件中的一个插入或穿过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上的限位槽。在所述一个插入或穿过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上的限位槽的电机固定元件上套有转套。所述扭矩扩大齿板的第三端与一固定在车身上的车身固定板连接。本技术的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还包括一侧向固定板,该侧向固定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该侧向固定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固定于所述驱动主板的第二侧面上,且该侧向固定板还对所述电机输出轴形成支撑。或者所述侧向固定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电机固定元件固定于所述驱动主板的第二侧面上,且该侧向固定板还对所述电机输出轴形成支撑。所述扩大齿板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成近似三角形布置。所述限位槽为腰形。在扭矩扩大齿板与驱动主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减噪元件。在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与车身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减噪元件。所述第一减噪元件和第二减噪元件均为减噪片。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a.无需更换电机种类,即能实现电机的扭矩放大,从而使得靠背获得更大的驱动力。b.扭矩放大机构占用空间小,基本依托电机外形,不占用过多的车用空间。c.依靠扭矩扩大齿板,可相应降低电机的要求,节省成本的同时,给予设计更高的自由度。d.同时放大整套锁止机构的静强度和抗冲击能力,使靠背能满足更高的安全性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与靠背及车身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中扭矩扩大齿板与驱动齿轮之间啮合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驱动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位于中间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驱动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位于最后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驱动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位于最前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中扭矩扩大齿板与驱动齿轮之间啮合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参见图1,乘用车后排座椅100安装在车身200上,乘用车后排座椅100的靠背110 通过一电动调角机构300驱动进行位置调整。参看图2和图3,电动调角机构300包括电机310、驱动主板320、扭矩扩大齿板 330、侧向固定板340。驱动主板3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以及相对的第一侧面323和第二侧面324,驱动主板320的第一端321通过铆钉325与靠背连接支架111铰接,靠背连接支架111焊接在靠背110上。在驱动主板320的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之间开设有一孔326。扭矩扩大齿板330具有成三角形布置的第一端331、第二端332和第三端333,在扭矩扩大固定板330的中间部位开设有一限位槽334,该限位槽334为一腰形孔,在扭矩扩大齿板330的第二端332设置有齿335。扭矩扩大齿板330的第一端331通过铆钉336与驱动主板320的第二端322铰接,扭矩扩大齿板330位于驱动主板320的第二侧面3 侧。 为了减少扭矩扩大齿板330与驱动主板320之间的摩擦噪声,在扭矩扩大齿板330与驱动主板320之间设置有减噪片337。扭矩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包括一电机,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一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驱动主板,所述驱动主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该驱动主板的第一端与座椅靠背连接,在所述驱动主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开设有一个容电机输出驱动齿轮穿过的孔,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主板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电机输出驱动齿轮穿过所述的孔;一扭矩扩大齿板,所述扭矩扩大齿板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扭矩扩大齿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主板的第二端上并位于驱动主板的第二侧面,扭矩扩大齿板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齿,扭矩扩大齿板的第三端连接在车身上,在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与驱动主板之间设置有一限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包括一电机,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一驱动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驱动主板,所述驱动主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该驱动主板的第一端与座椅靠背连接,在所述驱动主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开设有一个容电机输出驱动齿轮穿过的孔,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主板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电机输出驱动齿轮穿过所述的孔;一扭矩扩大齿板,所述扭矩扩大齿板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扭矩扩大齿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主板的第二端上并位于驱动主板的第二侧面,扭矩扩大齿板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齿,扭矩扩大齿板的第三端连接在车身上,在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与驱动主板之间设置有一限位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上的限位槽和设置在所述驱动主板上的限位元件, 所述限位元件插入到所述限位槽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上的限位元件和设置在所述驱动主板上的限位槽, 所述限位元件插入到所述限位槽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元件安装在驱动主板的第一侧面上,在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上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电机固定元件中的一个,插入或穿过所述扭矩扩大齿板上的限位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后排座椅靠背高位电动调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贝毅唐臻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延锋江森安亭座椅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