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及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56544 阅读:7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其包括一内齿轮,内齿轮内形成一容纳腔,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均匀交替分布内齿和台阶,容纳腔的中心设有一凸轮,凸轮与一中心轴同轴固定连接,凸轮的外周面上设有双向凸轮曲线,凸轮与所述内齿轮内壁之间设有锁止齿板,锁止齿板的一端设有外齿,外齿与所述内齿啮合,锁止齿板的另一端设有齿板曲线,齿板曲线与所述凸轮外周面上的双向凸轮曲线相配合形成双向运动和双点支撑结构。该角度调节装置锁止可靠,径向自有间隙小,抗冲击强度高,能实现靠背的快速翻折,有利于产品的延伸变型,零件通用化程度高,满足客户不同要求的座椅调节角度,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靠背,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上用的角度调节装置 以及采用这种调节装置一种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使人们乘车时更加的舒适,目前很多汽车座椅靠背的角度都是可调节的,目 前国内外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已出现较多不同新颖的调节机构,但不同程度上还存 在着强度利用不充分、锁止不稳定、同步性较差、径向自有间隙大,抗冲击性能差,结构较复 杂等缺点。而且现有同类产品在变化翻转角度时,需要的成本较高,很多零部件不能通用, 零部件通用化程度相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同步性好的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其包括一内齿轮,所述内齿轮内形成一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有均勻交替分布内齿和台阶,所述容纳腔的中心设有一凸轮,所述 凸轮与一中心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凸轮的外周面上设有双向凸轮曲线,所述凸轮与所述 内齿轮内壁之间设有锁止齿板,所述锁止齿板的一端设有外齿,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啮合, 所述锁止齿板的另一端设有齿板曲线,所述齿板曲线与所述凸轮外周面上的双向凸轮曲线 相配合形成双向运动和双点支撑结构。优选的,还包括一固定座,所述内齿轮位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内齿 轮将所述锁止齿板夹在中间,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内齿轮通过抱箍连接。优选的,所述凸轮还与一锁止弹簧连接。优选的,所述锁止弹簧为一漩涡弹簧,所述凸轮上设有一凸轮销,所述漩涡弹簧套 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漩涡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漩涡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 凸轮销连接。优选的,所述双向凸轮曲线依次包括第一推进曲线、退回曲线和第二推进曲线。优选的,所述内齿轮的内壁上各设有三个所述内齿和台阶,内齿轮的内壁与凸轮 之间设有三个锁止齿板分别与所述三个内齿相对应,所述凸轮上设有三条双向凸轮曲线分 别与所述三个锁止齿板相对应。所述容纳腔呈阶梯状,所述内齿、台阶位于所述阶梯状容纳腔的外圈内壁上。上述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通过转动中心轴,使 凸轮带动锁止齿板转动,使锁止齿板与内齿轮脱离啮合而在台阶上滑动,这样即可使与内 齿轮连接的座椅靠背随内齿轮转动,实现靠背角度的调节,当靠背转动到乘客所需角度时, 使中心轴反向转动,使锁止齿板与内齿轮重新啮合,内齿轮被锁止。使用该角度调节装置不仅能实现锁止的可靠性,还有利于减小径向自有间隙,提高抗冲击强度。通过控制内齿轮 上容置腔内壁上的台阶尺寸来调节锁止齿板与内齿轮可啮合和不可啮合的范围,实现靠背 的快速翻折,有利于产品的延伸变型,零件通用化程度高,满足客户不同要求的座椅调节角 度,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角度调节装置的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 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其包括上述的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两 个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中心轴通过一联动杆连接,其中一个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 节装置的中心轴还与一解锁手柄连接。优选的,一个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中心轴与所述联动杆为花键连接,另 一个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中心轴与所述联动杆焊接。优选的,所述花键为十字形花键或多边形花键。上述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通过扳动与中心轴固定连接的解锁手柄带动两 个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动作,实现靠背角度的调节,通过消除同步解锁间隙使同步性更 加的完善,提高了座椅的整体性能,而且采用这种结构在安装时也更加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侧视图。图3 图8为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各零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 3为固定座、图4为抱箍、图5为锁止弹簧、图6为凸轮、图7为内齿轮、图8为锁止齿板。图9为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至8所示,该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一内齿轮3,内齿轮3内形成 一容纳腔32,容纳腔32呈阶梯状,在该阶梯状的容纳腔32外圈内壁上分别设有三个内齿 31和三个台阶33,内齿31和台阶33均勻交替分布,容纳腔32的中心设有一凸轮5,凸轮5 与一中心轴2同轴固定连接,凸轮5与内齿轮3的内壁之间设有三个锁止齿板4,三个锁止 齿板4分别与三个内齿31位置相对应,锁止齿板4的一端设有外齿41,外齿41与相对应的 内齿31相啮合,锁止齿板4的另一端设有齿板曲线。凸轮5的整体可设置为三角形,凸轮 5的三个角上分别设置双向凸轮曲线。三个锁止齿板4上的齿板曲线分别与三个双向凸轮 曲线一一对应,齿板曲线与双向凸轮曲线相配合形成双向运动和双点支撑结构。该双向凸 轮曲线依次包括第一推进曲线51、退回曲线52和第二推进曲线53。内齿轮3位于固定座1上,固定座1与内齿轮3将锁止齿板4夹在中间,固定座1 与内齿轮3通过抱箍9连接固定,内齿轮3和固定座1的回转中心与容置腔32的中心同轴。 在有些应用场合,也可在固定座1上设有六至十二个凸台,通过压力整形,利用材料本身塑 性变形使固定座1与内齿轮3之间获得合适的间隙。中心轴2穿过内齿轮3、凸轮5和固定座1,中心轴2与内齿轮3、固定座1均为间隙配合,中心轴2可相对于固定座1与内齿轮3自由转动。中心轴2上还套接一锁止弹簧 6,锁止弹簧6同时位于内齿轮3内,为涡旋弹簧。该锁止弹簧6的一端与凸轮5上的设置 的凸轮销M固定连接,锁止弹簧6的另一端与固定座1固定连接。内齿轮3上内齿31的 数量为51 192个,可为192或144或120齿等,例如,采用144齿小模数内齿轮3,调节精 度高,步距2. 5° /齿。内齿轮3的阶梯状容置腔32外圈内壁上的三个台阶33塌角(0. 4_0. 7mm),三个锁 止齿板4外齿41的一面塌角(0. 4-0. 7mm),这样在座椅靠背实行快速翻转时,外齿41非塌 角齿顶处和台阶33摩擦,达到快速翻转功能,但不破坏塌角面齿形,延长中心件使用寿命。座椅靠背与上述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内齿轮3连接,即可实现座椅靠背 角度的调节,该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外力使中心轴2转动,进而使凸 轮5沿第一推进曲线51、第二推进曲线53推动三个锁止齿板4转动,进而使锁止齿板4的 外齿与内齿轮3的内齿31脱离啮合,当三个锁止齿板4的外齿41与台阶33相接触时,外 齿41可在台阶33上滑动,这样与内齿轮3连接的座椅靠背随内齿轮转动,实现座椅靠背角 度的调节。当座椅靠背转动到乘客所需角度时,松开中心轴2上的外力,在锁止弹簧6的作 用下中心轴2反向转动,使锁止齿板4上的外齿41脱离台阶33,沿退回曲线52与凸轮相啮 合与内齿轮3上的内齿31重新啮合,这样内齿轮3就被锁止。当需要调节座椅靠背能够翻 折的最大角度时,可以改变台阶33的宽度,台阶33的宽度越宽,座椅可以翻折的角度越大。使用该角度调节装置不仅能实现锁止的可靠性,还有利于减小径向自有间隙,提 高抗冲击强度。通过控制内齿轮上容置腔内壁上的台阶尺寸来调节锁止齿板与内齿轮可啮 合和不可啮合的范围,实现靠背的快速翻折,有利于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内齿轮(3),所述内齿轮内形成一容纳腔(32),所述容纳腔(32)的内壁上设有均匀交替分布内齿(31)和台阶(33),所述容纳腔(32)的中心设有一凸轮(5),所述凸轮(5)与一中心轴(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凸轮(5)的外周面上设有双向凸轮曲线,所述凸轮(5)与所述内齿轮(3)内壁之间设有锁止齿板(4),所述锁止齿板的一端设有外齿(41),所述外齿(41)与所述内齿(31)啮合,所述锁止齿板(4)的另一端设有齿板曲线,所述齿板曲线与所述凸轮(5)外周面上的双向凸轮曲线相配合形成双向运动和双点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渭民沈灿荣崔士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运汽车精密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