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差速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81783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差速装置,能够谋求小型化并提高车辆布局自由度。差速器壳体(49)安装在齿圈(48)与小齿轮(35)啮合侧的相反侧的齿圈(48)的侧面上,齿圈(48)在与小齿轮(35)的啮合侧一体地具有供驱动轴穿插的凸台部(54)。在该凸台部(54)上设有能沿该轴向滑动的环状部件(56),还设定有对该环状部件(56)进行引导的引导部(57)。在环状部件(56)上设有锁定销(70),将锁定销(70)插入到形成在齿圈(48)和左输出侧凸轮(65)上的销孔(71、72)中,使差速机构成为锁定状态。环状部件(56)进行滑动的滑动区域以在小齿轮(35)的轴向端部延长线上、且落在小齿轮(35)的直径的投影区域中的方式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使差速停止的机构(差速锁、DIFF-L0CK)的车辆的差速装置及具 有该差速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差速装置是吸收车辆转弯时的左右驱动轮的转速差而产生与各个车轮相对应的 转速并向各车轮分配驱动扭矩的装置。差速装置大体上可以分为具有被称为所谓开式差速器(OPEN DIFF)的一般的差 速机构的差速装置;具有被称为所谓LSD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限滑差速器)的差 速限制机构的差速装置。开式差速器多搭载于以平整地面行驶为目的的车辆等上,而差速 限制机构是能够在车辆的左右驱动轮间的一个车轮处于摩擦系数小的路面上滑动的情况 下等限制差速并确保另一个摩擦力大的路面侧的车轮的驱动力的机构,在以非平整地面行 驶等为目的的四轮驱动车等中,多搭载带差速限制机构的差速装置。另外,差速装置中还有具有使差速停止的机构(差速锁)的差速装置,该差速锁是 使差速装置的差速暂时停止的机构,从而无条件地对左右的车轮传递均等的驱动扭矩。差 速锁是典型地在左右的一个车轮在泥泞等摩擦系数小的路面上打滑而无法脱出的情况下 发挥作用的机构,在四轮驱动车及进行非平整地面行驶等的车辆中,多在带差速限制机构 的差速装置中采用差速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同时具有差速限制机构和差 速锁的差速装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67561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带差速锁的差速装置中,在收纳差速机构的外壳(差速 器壳体)上形成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圆筒部分,在该圆筒部分上嵌入环状部件(套筒)并 使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通过该套筒使夹设在套筒与外壳之间的销移动,由此将销穿插到 在外壳内构成差速机构的输出凸轮部件中,以使差速停止。但是,在这一构造中,由于需要充分确保套筒的移动行程的圆筒部分沿外壳的宽 度方向(车宽方向)形成,因此,存在着宽度尺寸较长的外壳的宽度尺寸进一步变长、差速 装置整体大型化、对车辆的布局自由度造成制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小型化、并 能够提高车辆的布局自由度的车辆的差速装置。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手段,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的差速装置,具 有齿圈(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齿圈48),其与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传动轴(例如实施 方式中的前传动轴2 所具有的小齿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小齿轮35)啮合;差速器壳体 (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差速器壳体49),其安装在所述齿圈的侧面上,形成差速机构室(例如 实施方式中的收纳空间S2);差速机构(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差速机构部50),其被收纳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中;侧齿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左输出凸轮65),其与所述差速机构啮合,并 将来自所述传动轴的驱动力经由左右配置的被驱动轴(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轴31L、31R) 传递至车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轮WF);锁定销(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锁定销70),其使所 述差速机构的差速停止而成为锁定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安装在所述齿圈与 所述小齿轮啮合侧的相反侧的所述齿圈的侧面上,所述齿圈在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侧一体 地具有供所述被驱动轴穿插的凸台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凸台部M),在该凸台部上,设有 能够沿该凸台部的轴向滑动的环状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环状部件56),并且还设定有 对该环状部件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引导部57),在所述环状部件上设有 所述锁定销,所述环状部件滑动并将该锁定销插入到形成在所述齿圈和所述侧齿轮上的销 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销孔71、7幻中,由此,使所述差速机构成为锁定状态,而且,该环状 部件进行滑动的滑动区域(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滑动区域ST)以在所述小齿轮的轴向端部延 长线上、且落在所述小齿轮的直径的投影区域(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投影区域D)中的方式配 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差速机构,不特别限定其形式,是包括带差速限制机构的构造的机 构、被称为所谓开式差速器的一般构造的机构的任一形式的概念性机构。本专利技术中,将与差 速机构啮合并传递驱动力的媒介称为侧齿轮,但该侧齿轮是也包含带差速限制机构的差速 机构的情况下的凸轮部件的概念,并非限定为开式差速器中使用的一般的侧齿轮,而是能 够广泛解释的概念。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设有以将所述环状部件的周区域夹入的方式卡 合在该环状部件上的叉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叉部件74);固定在所述叉部件上,并根据 乘员的操作使该叉部件沿所述凸台部的轴向移动而使所述环状部件移动的杆部件(例如 实施方式中的杆部件75);作为所述叉部件和所述杆部件的支轴的杆轴(例如实施方式中 的杆轴74A),将所述杆轴隔着所述齿圈配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相反侧,并隔着所述凸台 部配置在所述小齿轮的相反侧。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齿圈上的所述销孔由在所述齿圈的 旋转方向上具有长轴的椭圆状的浅孔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浅孔部77)和比该浅孔部直径 小的深孔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深孔部78)构成,并在所述齿圈上设有多个。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销由位于根部的粗直径部(例如实施方 式中的粗直径部70A)和直径比粗直径部小的细直径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细直径部70B) 构成,并在所述环状部件上设有多个。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齿圈上的所述销孔沿所述齿圈的周 方向在所述齿圈的侧面上贯通形成,在所述齿圈的面对所述侧齿轮的侧面上,沿所述侧齿 轮的销孔的轨迹形成有与所述销孔同周的环状的槽(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环状槽79)。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装置用于车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辆 1)的前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轮WF),该车辆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并列的座椅(例如实施 方式中的座椅幻,在该座椅的后方配置有发动机(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E),将所述传 动轴通过该座椅间而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后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后轮WR) 用的差速装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后轮用差速装置30)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向一侧 偏位配置,将所述差速机构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向另一侧偏位配置。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差速装置作为用于在车辆 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配置传动轴(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传动轴25)的车辆(例如实施方式 中的车辆1)的前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轮WF)用的差速装置而搭载,使该差速装置的差 速机构(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差速机构部50)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向一侧偏位配置, 并且,将后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后轮WR)用的差速装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后轮用差速 装置30)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向另一侧偏位配置。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中央后端的车身架(例如实施方 式中的后横梁24A)上设有拖车钩(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拖车钩MB),所述后轮用的差速装置 以在侧面观察时重叠在所述拖车钩的左右一方的方式偏位配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作为高强度部件的齿圈和侧齿轮将差速机构置 于锁定状态,因此能够确保刚性,不会使差速装置厚重。另外,相对于齿圈,在较大的差速器壳体侧的相反侧设置与传动轴的啮合部、凸台 部、安装在凸台部上的环状部件及锁定销,因此,能够缩短传动轴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差速装置,具有:齿圈,其与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传动轴所具有的小齿轮啮合;差速器壳体,其安装在所述齿圈的侧面上,形成差速机构室;差速机构,其被收纳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中;侧齿轮,其与所述差速机构啮合,并将来自所述传动轴的驱动力经由左右配置的被驱动轴传递至车轮;锁定销,其使所述差速机构的差速停止而成为锁定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安装在所述齿圈与所述小齿轮啮合侧相反一侧的所述齿圈的侧面上,所述齿圈在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侧一体地具有供所述被驱动轴穿插的凸台部,在该凸台部上,设有能够沿该凸台部的轴向滑动的环状部件,并且还设定有对该环状部件进行引导的引导部,在所述环状部件上设有所述锁定销,所述环状部件滑动并将该锁定销插入到形成在所述齿圈和所述侧齿轮上的销孔中,由此,使所述差速机构成为锁定状态,而且,该环状部件进行滑动的滑动区域以在所述小齿轮的轴向端部延长线上、且落在所述小齿轮的直径的投影区域中的方式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浩二铃木荣一关文三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