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脑血管病的赤芍总苷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1917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赤芍总苷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以赤芍总苷组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如含有赤芍总苷组合物的赤芍总苷注射剂以及含赤芍总苷组合物的赤芍总苷胶囊、片剂,用于预防和治疗人和动物心肌或脑组织缺血缺氧等引起的损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重现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赤芍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部位赤芍总苷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以赤芍总苷组合物为主要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是因供应脑部的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或脑动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坏死。临床表现为瘫痪、失语等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发病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左右。脑栓塞是指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栓子,阻塞了脑血管,造成血管供血区的脑梗塞及脑功能障碍。引起脑栓塞的病因很多。根据栓子的来源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心源性最常见,约占脑栓塞病因的60-70%。脑栓塞后产生脑缺血的改变大致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相似。目前世界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虽然很多,但由于西药的毒副作用和传统中药药效有限等原因,仍然需要不断开发新的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赤芍,在《本经》中记载,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野生种)、草芍药(Paeonia obovata maxim.)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河北、辽宁、吉林、陕西、甘肃等地;性苦,微寒,归肝经;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等。赤芍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比较广泛,可单用,也可配伍成复方用于脑血管病治疗。目前已有多种含赤芍的中药制剂收载于药典和部颁标准中,如脑血栓片、益脑复健胶囊、偏瘫复原丸、回生再造丸、大活络丸等。这些产品均为传统中药产品,组方复杂,虽具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着服用量大、起效慢、使用不便、药效有限及质量控制难等缺点。赤芍总苷是赤芍药的水溶性成分,主要包括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等,以芍药苷为主。文献报道的传统的赤芍总苷的制备方法有水提法、醇提法、水提醇沉法,由于赤芍药材的成分复杂,含有非苷类的成分如逆没食子鞣酸、挥发油、树脂、粘液质等,所以传统的制法得到赤芍总苷的含量一般均较低,不适合开发成现代中药制剂(参见川北医学院学报,2000年,15卷第4期49-50页)。也有报道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赤芍总苷(参见中成药,1999,21(12)),该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醇提液浓缩后,再用水溶解上柱,采用20%的乙醇洗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研制含赤芍有效部位赤芍总苷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研制的药物组合物,有效成分的含量高,杂质少,疗效好,临床使用的药量大大减少,并且质量易控。杂质的减少不但可改善中成药常有的吸潮性,而且使药效显著,减少有些杂质所导致的副作用,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涉及研制赤芍总苷药物组合物的制备工艺,该方法能够提高活性成分含量,去除大量杂质,同时重复性、稳定性好,并且原料的得率高,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研究制定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赤芍总苷组合物,可用下述方法得到取赤芍药材,水提取,将水提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杂质,再用60-90%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80~90%,滤去沉淀物,滤液浓缩、干燥。大孔吸附树脂柱型号为D101、D-3520或AB-8型。所述的赤芍总苷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材粉碎后,加6~7倍量水热提3次,每次2h,将提取液过滤后,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再用70~75%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85%,滤去沉淀物,滤液浓缩、干燥。赤芍总苷组合物中,赤芍总苷含量至少为50%。赤芍总苷组合物中,赤芍总苷含量为50~95%;芍药苷含量为40~85%。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赤芍总苷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前述任一项赤芍总苷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口服制剂辅料或胃肠外途径给药的辅料。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是含有赤芍总苷组合物1~5mg/ml的赤芍总苷注射剂;或者含有赤芍总苷组合物2mg/ml的赤芍总苷注射剂。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是每粒或片含有赤芍总苷组合物10~100mg的赤芍总苷胶囊、片剂。本专利技术运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采用水提后直接上柱、水洗脱后再用50~90%乙醇充分洗脱,最后再用95%乙醇精制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此方法不但操作简便,降低了成本,而且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大量研究表明,D101、D-3520或AB-8型大孔树脂对赤芍总苷的吸附分离效果最好。根据上述赤芍总苷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制成的制剂符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5的要求,即未在国内上市的中药、天然药物提取的有效部位制成的制剂。根据上述赤芍总苷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赤芍总苷组合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混合,制成含有上述赤芍总苷组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口服制剂,如片剂、胶囊、滴丸、软胶囊等,以及胃肠道外途径给药的制剂,如粉针、注射液等。由于赤芍总苷组合物水溶性好,为便于脑血管疾病急救用,适合将赤芍总苷组合物制成注射液。注射液中赤芍总苷组合物浓度为1~5mg/ml,优选浓度为2mg/ml。通常成人用量为每天10~100mg赤芍总苷组合物,优选20~40mg赤芍总苷组合物,一天给药一次。赤芍总苷组合物,也可制成每粒(片)含有赤芍总苷10~100mg的胶囊和片剂。优选每粒(片)含有上述赤芍总苷50mg的赤芍总苷的胶囊和片剂。通常成人用量为每天30~300mg赤芍总苷组合物,优选100~200mg赤芍总苷组合物。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赤芍总苷组合物中,总苷的含量至少为50%,甚至可达50~95%,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芍药苷,通过高效液相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可占赤芍总苷组合物的40~85%。虽然本专利技术的赤芍总苷中除主要含芍药苷以外,还含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等成份,但该赤芍总苷以及含赤芍总苷的药物组合物总体疗效优良。药效学试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赤芍总苷以及含赤芍总苷的药物组合物总体上有很好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与传统的制剂相比,本专利技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剂量小,毒副作用小。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赤芍总苷组合物,由于采用了中药现代化技术中的大孔吸附树脂技术,不但使其中的活性成分的含量提高,从而提高了药效,而且去除了大量杂质,既解决了中成药常有的吸潮性大的问题,又减小了副作用。本专利技术对赤芍总苷的制备方法作了改进。针对现有的水提法、醇提法、水提醇沉及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方法的不足,运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采用水提后直接上柱、水洗脱后再用50~90%乙醇充分洗脱,最后再用95%乙醇精制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此方法不但操作简便,降低了成本,而且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大量研究表明,D101、D-3520或AB-8型大孔树脂对赤芍总苷的吸附分离效果最好。与现有技术(参见中成药,1999,21(12))相比,用水提取比用70%乙醇提取成本低;用水提液直接上柱比浓缩后再用水溶解浓缩物上柱减少了工艺步骤,且能耗减低;该文献中没有公开大孔树脂的型号,因此不能得知在什么型号的树脂柱上用20%的乙醇能够将赤芍总苷洗脱完全。采用多种动物模型研究赤芍总苷组合物的药效,并和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治疗缺血性脑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赤芍总苷组合物,可用下述方法得到: 取赤芍药材,水提取,将水提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脱杂质,再用60-90%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80~90%,滤去沉淀物,滤液浓缩、干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安贺彦宇徐健张锡昌张喜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