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23920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车架上的限位器支架、一个螺栓、一个大螺塞、一个小螺塞、一个闭锁杆和一个弹簧,其中所述限位器支架为中空结构,其上端与所述大螺塞相连接,所述限位器支架的下端设置有中间开孔的弹簧限位装置,所述大螺塞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栓能够通过所述螺纹孔拧入或拧出,所述闭锁杆能够在所述螺栓的作用下在所述限位器支架内上下滑动,并且所述闭锁杆在向下滑动时其下端能够与车辆的悬架相接触,所述闭锁杆的上端与所述小螺塞相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小螺塞和所述弹簧限位装置之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底盘悬架
,具体涉及到一种车辆悬架闭锁装置
技术介绍
自卸车在自卸货物时,随着负载的增加,悬架的变形量会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卸 载的进行,车辆前后载荷变得不均勻,悬架变形量会相差很大,这时车辆可能发生倾斜,在 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发生倾覆。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在车辆在自卸货物时减少前后悬架变形量差异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使车辆悬架在自卸时闭锁、减少 前后悬架变形量差异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车架上的限位器支架、一个 螺栓、一个大螺塞、一个小螺塞、一个闭锁杆和一个弹簧,其中所述限位器支架为中空结构, 其上端与所述大螺塞相连接,所述限位器支架的下端设置有中间开孔的弹簧限位装置,所 述大螺塞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栓能够通过所述螺纹孔拧入或拧出,所述闭锁杆能够在 所述螺栓的作用下在所述限位器支架内上下滑动,并且所述闭锁杆在向下滑动时其下端能 够与车辆的悬架相接触,所述闭锁杆的上端与所述小螺塞相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小 螺塞和所述弹簧限位装置之间。根据本技术,当闭锁杆的下端与车辆悬架相接触时即 实现了悬架闭锁功能,此时悬架与车架为刚性连接,可减少前后悬架的变形量差异。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可在车辆的前后悬架上均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的上述车辆悬架闭锁装置,这些悬架闭锁装置在车辆行驶时均处于解锁状态,在车辆倾 卸货物时均处于闭锁状态。优选地,在上述车辆悬架闭锁装置中,所述闭锁杆的横截面为圆形,在下端设置有 直径大于所述弹簧限位装置的开孔的直径的端头。优选地,在上述车辆悬架闭锁装置中,在所述限位装置和所述闭锁杆的端头之间设置有垫片。优选地,在上述车辆悬架闭锁装置中,所述小螺塞的外径等于所述限位器支架的 中空结构的内径。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车辆自卸货物时将悬架 闭锁,此时车架与悬架刚性连接,可以减少前后悬架的变形量差异,由此增加了车辆稳定 性,并且可防止车辆在极端情况下的整体倾覆;在车辆行驶状态下,可以解除闭锁,让悬架 系统恢复弹性,由此可以吸收能量并且减少车辆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在闭锁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车辆悬架闭锁装置的局部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在行驶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车辆悬架闭锁装置的局部视图。1大螺塞2限位器支架3小螺塞4闭锁杆5弹簧6橡胶块7螺栓A车架 B悬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在闭锁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是图1 所示车辆悬架闭锁装置的局部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在行驶状 态下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车辆悬架闭锁装置的局部视图。如图所示,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车架(或称为车 身)A上的限位器支架2。如图1、2所示,限位器支架2通过螺栓连接在车架A上,然而限位 器支架2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在车架A上。在附图中,车架A仅以示意图的方 式表示,没有绘出其具体结构,然而车架A的具体结构及其与悬架B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是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 用新型的理解。限位器支架2为中空结构,其中可以容纳螺栓7、闭锁杆4、小螺塞3和弹簧5。限 位器支架的上端与一个大螺塞1相连接,所述大螺塞中间具有螺纹孔,螺栓7可以通过该螺 纹孔拧入或拧出。限位器支架2的下端设置有中间开孔的弹簧限位装置,闭锁杆4从该弹 簧限位装置的中间开孔插入限位器支架内。在闭锁杆4的端部设置有小螺塞3,小螺塞3的 外径与限位器支架2的内径相同。在小螺塞3和弹簧限位装置之间设置有一个弹簧5,该弹 簧5优选是压缩弹簧,弹簧5套在闭锁杆4的外部。闭锁杆4的下端为直径增大的端头,在 闭锁杆端头和上述弹簧限位装置之间可设置一个垫片6,该垫片优选为橡胶垫。下面简要介绍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3、4所示, 当车辆正常行驶时,将螺栓7拧出放入工具箱备用。闭锁杆4在弹簧5的向上弹力作用下 向上移动,离开悬架(或车桥)B,这时悬架系统解锁,车架A与悬架B之间为弹性连接,悬架 B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以吸收车辆振动。当车辆倾卸货物时,需要将螺栓7从大螺塞1的上端向下拧入,螺栓的下端逐渐与 小螺塞3的上端接触。随着螺栓7继续拧入,螺栓7将小螺塞3以及闭锁杆4向下推动并 且逐渐压缩弹簧5。随着闭锁杆4向下移动,闭锁杆4的下部端头将与悬架(或车桥)B端 头接触,如图1、2所示。当闭锁杆4的下部端头与悬架B完全接触时即实现了悬架闭锁的 功能,此时悬架与车架A刚性连接,可以防止因悬架变形量过大或者前后悬架变形不均衡 所导致车辆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并且可防止车辆在极端情况下出现倾覆事件。根据本技术,可在车辆的前后悬架上均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上述车辆悬 架闭锁装置(在附图所示的例子中,每个悬架上设置了两个车辆悬架闭锁装置),这些悬架 闭锁装置在车辆行驶时均处于解锁状态,在车辆倾卸货物时均处于闭锁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 凡是依本技术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车架(A)上的限位器支架(2)、一个螺栓(7)、一个大螺塞(1)、一个小螺塞(3)、一个闭锁杆(4)和一个弹簧(5),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支架为中空结构,其上端与所述大螺塞相连接,所述限位器支架的下端设置有中间开孔的弹簧限位装置,所述大螺塞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栓能够通过所述螺纹孔拧入或拧出,所述闭锁杆能够在所述螺栓的作用下在所述限位器支架内上下滑动,并且所述闭锁杆在向下滑动时其下端能够与车辆的悬架(B)相接触,所述闭锁杆的上端与所述小螺塞相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小螺塞和所述弹簧限位装置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前后悬架上均设置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上述车辆悬架闭锁装置,这些悬架闭锁装置在车辆行驶时均处于解锁 状态,在车辆倾卸货物时均处于闭锁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杆的横截面为圆形, 在下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弹簧限位装置的开孔的直径的端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限位装置和所述 闭锁杆的端头之间设置有垫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螺塞的外径等于所述 限位器支架的中空结构的内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车架上的限位器支架、一个螺栓、一个大螺塞、一个小螺塞、一个闭锁杆和一个弹簧,其中所述限位器支架为中空结构,其上端与所述大螺塞相连接,所述限位器支架的下端设置有中间开孔的弹簧限位装置,所述大螺塞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栓能够通过所述螺纹孔拧入或拧出,所述闭锁杆能够在所述螺栓的作用下在所述限位器支架内上下滑动,并且所述闭锁杆在向下滑动时其下端能够与车辆的悬架相接触,所述闭锁杆的上端与所述小螺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悬架闭锁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车架(A)上的限位器支架(2)、一个螺栓(7)、一个大螺塞(1)、一个小螺塞(3)、一个闭锁杆(4)和一个弹簧(5),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支架为中空结构,其上端与所述大螺塞相连接,所述限位器支架的下端设置有中间开孔的弹簧限位装置,所述大螺塞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栓能够通过所述螺纹孔拧入或拧出,所述闭锁杆能够在所述螺栓的作用下在所述限位器支架内上下滑动,并且所述闭锁杆在向下滑动时其下端能够与车辆的悬架(B)相接触,所述闭锁杆的上端与所述小螺塞相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小螺塞和所述弹簧限位装置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永明林梅友田孟义关大鹏沈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