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21790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副车架,包括与车架主纵梁紧固连接的左延伸纵梁、右延伸纵梁,所述左延伸纵梁、右延伸纵梁与车架主纵梁连接的紧固端的横截面与车架主纵梁的横截面相匹配,所述左延伸纵梁与右延伸纵梁的自由端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且此平面低于车架主纵梁所在的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造工艺简单,容易安装,成本低,克服了整体式车架制造成型难的缺陷;有效调降驾驶室高度,提高了整车稳定性和人机舒适性;可使前端比后端轻松的降低更多,不会发生明显的拉裂、拉伤及扭曲变形,不会影响车架总成的强度及尺寸,避免了以往车架整体成型结构引起的汽车行驶跑偏的现象;可以实现不同宽度驾驶室变形车要求,大大提高了车型平台可塑性拓展要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架结构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副车架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市场上轻型商用卡车的车架均为独立承载式车架,车架纵梁为整体式结构;为提高整车的操稳性能,整车的重心应设计的尽可能低。为降低驾驶室安装高度, 传统车架纵梁前段一般设计成前低后高的变截面结构;但是由于车架纵梁板材较厚(一般 4^8mm)且抗拉强度较高(440Mpa以上),截面变化高度差不能太大(IOOmm以下),否则车架纵梁制作成型会出现明显的拉裂、拉伤及扭曲变形,严重影响车架总成的强度及尺寸,严重时会出现汽车行驶跑偏。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对整车的人机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驾驶员要求更便利的上下车。为此人们迫切希望设计一种副车架,解决车架制作结构问题,降低驾驶室高度,提高整车稳定性和人机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克服了整体式车架纵梁制造成型缺陷,扩大了调降整车车身高度范围。还可以提高了整车稳定性和人机舒适性,同时改善了平台车型改进拓展的可塑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副车架,包括与车架主纵梁紧固连接的左延伸纵梁、右延伸纵梁,所述左延伸纵梁、右延伸纵梁与车架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包括与车架主纵梁(1)紧固连接的左延伸纵梁(2)、右延伸纵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延伸纵梁(2)、右延伸纵梁(3)与车架主纵梁(1)连接的紧固端的横截面与车架主纵梁(1)的横截面相匹配,所述左延伸纵梁(2)与右延伸纵梁(3)的自由端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且此平面低于车架主纵梁(1)所在的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赞行邬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