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边梁式梯形承载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15936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变截面边梁式梯形承载车架,属机动车车架,其特征是左、右主纵梁的前段对称地均采用变截面段,左、右主纵梁的变截面段的上侧边均为斜边;车架的左主纵梁的前段与右主纵梁的前段之间开距大,左主纵梁的中、后段与右主纵梁的中、后段之间的开距小,在左、右主纵梁的前段与左、右主纵梁的中段之间设置呈梯形的过渡段;在左、右主纵梁的前段中部至尾端的外侧边上,分别对应铆接安装横截面呈形的左副纵梁和右副纵梁,在左、右主纵梁后段的第五横梁处的内侧边上,均分别对应铆接安装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既能容易实现车型的变换,满足各种重型卡车的不同需求,又提高安装发动机的柔性,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平稳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机动车车架,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型卡车的车架。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重型卡车普遍采用冲压等截面边梁式承载车架,两根纵梁的横 截面前后等宽,这种类型的车架虽结构简单,便于设置其它附件,但随着社 会需求的发展,用户对车型的选择性和对车辆的动力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等截面边梁式承载车架不仅安装发动机的柔性较差,而且发动机的 安装空间较小,尤其无法安装大功率的发动机,已不能满足各种重型卡车生 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 -种新型的变截面边梁式承载车架,既能容易 实现车型的变换,满足各种重型卡车的不同需求,又提高安装发动机的柔性, 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平稳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变截面边梁式梯形承载车架, 包括前端横梁、左主纵梁、右主纵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和尾端横梁。第 四横梁安装在车架的中段,第五横梁安装在车架后段的中部,前端横梁和尾 端横梁与左、右主纵梁采用上、下翼面铆接成一体,而第四横梁和第五横梁 与左、右主纵梁采用腹面铆接成一体而组成车架;其特征是左主纵梁和右主纵梁的前段对称地均采用变截面段,即在前段的长度方向上,左主纵梁和 右主纵梁的前段腹板的各横截面的垂直宽度从前往后依次由小变大,这样, 左主纵梁和右主纵梁的前段均为变截面段,且左主纵梁和右主纵梁的变截面 段的底侧边均为水平直边,与左主纵梁和右主纵梁的中段和后段的底侧边处于同一水平直边,而左主纵梁和右主纵梁的变截面段的上侧边均为斜边;在 长度方向上,车架的左主纵梁的前段与右主纵梁的前段之间开距大,左主纵 梁的中、后段与右主纵梁的中、后段之间的开距小,在左主纵梁和右主纵梁 的前段与左主纵梁和右主纵梁的中段之间设置一个开距由大至小的呈梯形的过渡段;这样,车架的前端横梁和第四横梁之间预留了较大的安装空间,可 适应于各种大功率发动机的安装,能适应重卡市场的不同需求,且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重心,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在左主纵梁和右主纵梁的前段中 部至尾端的外侧边上,分别对应铆接安装横截面呈直角槽形的左副纵梁和右 副纵梁,在左主纵梁和右主纵梁后段的第五横梁处的内侧边上,均分别对应 铆接安装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以提高车架的抗扭转的刚度,有效地减少车 架的应力集中,延长车架的使用寿命,左、右主纵梁和左、右副纵梁以及各 横梁均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冲压制成,以保证车架的抗弯性能。本技术所提出的变截面边梁式梯形承载车架,提高了车架对动力总 成尤其是重型卡车车架对大功率发动机总成需求的适应性,方便了车型的转 换,节省了模具开发费用及新增设备的费用,满足了市场快速反应的需求。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所提出的变截面边梁式梯形承载车架 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的变截面边梁式梯形承载车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所提出的变截面边梁式梯形承载车架的右视示意图。 图1中1、前端横梁2、左主纵梁3、左副纵梁4、左下加强板 5、左上加强板 6、尾端横梁7、右上加强板8、第五横梁9、右下 加强板 10、第四横梁 11、过渡段12、右副纵梁13、右主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图2可以看出 一种变截面边梁式梯形承载车架,包括前端横梁1、左主纵梁2、右主纵梁13、第四横梁IO、第五横梁8和尾端横梁6;第四 横梁10安装在车架的中段,第五横梁8安装在车架后段的中部,前端横梁1 和尾端横梁6与左、右主纵梁2、 13采用上、下翼面铆接成一体,而第四横 梁10和第五横梁8与左、右主纵梁2、 13采用腹面铆接成一体而组成车架; 其特征是左主纵梁2的前段和右主纵梁13的前段对称地均采用变截面段, 即在前段的长度方向上,左主纵梁2的前段腹板和右主纵梁13的前段腹板的 各横截面的垂直宽度从前往后依次由小变大,这样,左主纵梁2和右主纵梁 13的前段均为变截面段,且左主纵梁2的变截面段和右主纵梁13的变截面段4的底侧边均为水平直边,与左主纵梁2和右主纵梁13的中段和后段的底侧边 处于同一水平直边,而左主纵梁2的变截面段和右主纵梁13的变截面段的上 侧边均为斜边;在长度方向上,车架的左主纵梁2的前段与右主纵梁13的前 段之间开距大,左主纵梁2的中、后段与右主纵梁13的中、后段之间的开距 小,在左主纵梁2和右主纵梁13的前段与左主纵梁2和右主纵梁13的中段 之间设置一个开距由大至小的呈梯形的过渡段11;这样,车架的前端横梁1 和第四横梁IO之间预留了较大的安装空间,可适应于各种大功率发动机的安 装,能适应重卡市场的不同需求,且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重心,提高车辆行 驶的平稳性;在左主纵梁2和右主纵梁13前段的中部至尾端的外侧边上,分 别对应铆接安装横截面呈直角槽形的左副纵梁3和右副纵梁12,在右主纵梁 13后段的第五横梁8处的内侧边上分别对应铆接安装右上加强板7和右下加 强板9,在左主纵梁2后段的第五横梁8处的内侧边上,分别对应铆接安装左 上加强板5和左下加强板4,以提高车架的抗扭转的刚度,有效地减少车架的 应力集中,延长车架的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截面边梁式梯形承载车架,包括前端横梁(1)、左主纵梁(2)、右主纵梁(13)、第四横梁(10)、第五横梁(8)和尾端横梁(6);其特征是: a、左主纵梁(2)的前段和右主纵梁(13)的前段对称地均采用变截面段,即在前段的长度方向 上,左主纵梁(2)的前段腹板和右主纵梁(13)的前段腹板的各横截面的垂直宽度从前往后依次由小变大,且左主纵梁(2)的变截面段和右主纵梁(13)的变截面段的底侧边均为水平直边,与左主纵梁(2)和右主纵梁(13)的中段和后段的底侧边处于同一水平直边,而左主纵梁(2)的变截面段和右主纵梁(13)的变截面段的上侧边均为斜边; b、在长度方向上,车架的左主纵梁(2)的前段与右主纵梁(13)的前段之间开距大,左主纵梁(2)的中、后段与右主纵梁(13)的中、后段之间的开距小,在左主纵 梁(2)和右主纵梁(13)的前段与左主纵梁(2)和右主纵梁(13)的中段之间设置一个开距由大至小的呈梯形的过渡段(11); c、在左主纵梁(2)和右主纵梁(13)前段的中部至尾端的外侧边上,分别对应铆接安装横截面呈直角槽形的左副纵梁( 3)和右副纵梁(12),在右主纵梁(13)后段的第五横梁(8)处的内侧边上分别对应铆接安装右上加强板(7)和右下加强板(9),在左主纵梁(2)后段的第五横梁(8)处的内侧边上,分别对应铆接安装左上加强板(5)和左下加强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边梁式梯形承载车架,包括前端横梁(1)、左主纵梁(2)、右主纵梁(13)、第四横梁(10)、第五横梁(8)和尾端横梁(6);其特征是a、左主纵梁(2)的前段和右主纵梁(13)的前段对称地均采用变截面段,即在前段的长度方向上,左主纵梁(2)的前段腹板和右主纵梁(13)的前段腹板的各横截面的垂直宽度从前往后依次由小变大,且左主纵梁(2)的变截面段和右主纵梁(13)的变截面段的底侧边均为水平直边,与左主纵梁(2)和右主纵梁(13)的中段和后段的底侧边处于同一水平直边,而左主纵梁(2)的变截面段和右主纵梁(13)的变截面段的上侧边均为斜边;b、在长度方向上,车架的左主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如汪祥支丁志强付艳丽洪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