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6747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的药剂 室及过滤室,所述药剂室内设置有点火装置,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环形过滤 器,所述过滤室出口装设有密封件;密封件增加了环形过滤器的有效过滤面 积,且密封件固定环形过滤器,对进入环形过滤器的气体进行导流,过滤面 积的具体大小根据环形过滤器的长度进行调整,环形过滤器可有效防止产气 药剂反应产生的残渣堵塞环形过滤器,使产气药剂产生的气体能完全排出气 体发生器进入气囊,避免无足够的气体进入作用于安全气囊导致安全气囊处 于潜在失效状态,且避免环形过滤器因被堵死而导致气体发生器爆炸。(*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向汽车的安全保护缓冲系 统提供充气气流的气体发生器
技术介绍
目前,伴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交通安全事故已成为了日趋严重的 社会问题。当车辆发生高速侧面碰撞后,车内乘员由于惯性会向侧靠,与车 内侧边的坚硬物如与汽车门窗等发生碰撞,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一般中、 高端汽车配置有设置在座位侧的侧安全气囊及气帘式安全气囊,侧安全气囊 及气帘式安全气囊在碰撞发生后的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袋,在乘员与 硬物之间形成一个气体缓冲带,从而大大降低乘员的伤亡率。由于空间的限 制,这些安全气囊用的气体发生器多为细长圆柱形状。这类气体发生器根据 泄气孔的位置分布不同分为端部泄气与壳体上泄气两种。市场上这类气体 发生器多为混合式,成本比较高,工艺技术复杂。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公开号"CN201002576Y "名称 为"一种汽车侧气囊、气帘气囊混合式气体发生器"的专利公开了的一种气 体发生器,它具有壳体,壳体内设有压縮气体室和药剂室,压縮气体室和药 剂室之间通过隔板隔离密封,药剂室连接点火管,点火管通过后底座与壳体 连接,壳体的前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与压縮气体室相通,出气口处设有封 口膜片,壳体连接前底座,前底座上设有出气孔。上述的一种气体发生器的压縮气体室内部充有压縮氩气,为混合式气体 发生器,其成本高、工艺复杂,前底座内设有圆柱形的过滤器,药剂室内的 产气药所产生的气体及药剂残渣与压縮气体室的压縮氩气混合经过过滤器 时,药剂残渣容易堵塞过滤器,使气体不能完全排出气体发生器进入安全气 囊,导致安全气囊中无足够的气体,使安全气囊处于潜在失效状态,且药剂 残渣堵塞过滤器易导致气体发生器发生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良好的且易于 加工的气体发生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技术的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的药剂室及过滤室,所述药剂室内设置有点 火装置,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环形过滤器,所述过滤室出口装设有密封件。进一步,所述药剂室与过滤室之间设有导气结构;导气结构对气体进行 引导进入过滤室。进一步,所述外壳上套设有泄气螺塞;泄气螺塞与气囊连接,气体经泄 气螺塞的泄气口进入气囊。进一步,所述密封件包括主体及与主体连接的支耳,所述支耳设有至少 一个。进一步,所述环形过滤器中形成有过滤内腔,环形过滤器与外壳之间形 成过滤器外腔,所述密封件的主体置于过滤内腔上,支耳置于过滤器外腔 上;密封件的主体对过滤内腔进行密封,支耳对经环形过滤器过滤进入过滤 器外腔的气体进行导流进入泄气螺塞。进一步,所述密封件连接固定环形过滤器;密封件密封环形过滤器并固 定环形过滤器。进一步,所述环形过滤器装设于导气结构与密封件之间;导气结构与密 封件共同作用固定环形过滤器。进一步,所述导气结构为导流环。进一步,所述支耳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支耳之间间隔有间距。 本技术的密封件的主体置于过滤内腔上,对过滤内腔进行密封,强 迫气体经过环形过滤器的过滤,进入过滤器外腔,增加了环形过滤器的有效 过滤面积,其过滤面积的具体大小根据环形过滤器的长度进行调整,环形过 滤器可有效防止产气药剂反应产生的残渣堵塞环形过滤器,使产气药剂产生 的气体能完全排出气体发生器进入气囊,避免无足够的气体进入作用于安全 气囊导致安全气囊处于潜在失效状态,且避免环形过滤器因被堵死而导致气 体发生器爆炸。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密封件的主视图; 图3是本技术密封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包括外壳 1 ,外壳1内设有药剂室及过滤室。外壳1于过滤室上方套设有泄气螺塞 6 。药剂室及过滤室之间设有导气结构,本实施例中导气结构采用导气环7 进行说明。药剂室中设有点火装置2 ,药剂室中装设有产气药剂3 。 过滤室内设置有环形过滤器4及密封件5 。密封件5设于过滤室的出口。环形过滤器4内部形成有过滤内腔40,环形过滤器4与外壳1之间形成过滤器外腔41。密封件5包括主体50及至少一个支耳51。支耳51与主体50连接,设置于 主体边缘。支耳51可设置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本实施例中采用设置有三个支 耳51,均布在设于主体50边缘周边。当然支耳51也可设置成其它数目,布置 在主体50边缘,所述支耳51之间间隔有间距。本实施例中主体50设置于过滤 内腔40上密封过滤室,支耳51设置于过滤器外腔41上。密封件5与环形过滤 器4连接并固定环形过滤器4 。导气环7设置在环形过滤器4的入口一端, 密封件5设置在环形过滤器4的出口一端。环形过滤器4设置在导气环7与 密封件5之间固定卡持。密封件5的主体密封环形过滤器4的过滤内腔40,强迫气体经过环形过 滤器4的过滤,进入过滤器外腔41,经密封件5的支耳51之间的空间进行导 流进入到泄气螺塞6的中部设置的泄气孔处。通过改变密封件5的支耳的宽度及调节支耳之间间距可以改变气体发生 器的气体压力-时间曲线,满足不同气囊模块的要求。当汽车进入安全气囊作用程序时,安全系统给点火装置2电信号,点火 装置2产生火花,点燃产气药剂3,产气药剂3产生能在预设时间内充满气 囊的气体,产生的气体带着药剂残渣受导流环7的限制引导进入过滤内腔540,经环形过滤器4过滤进入过滤器外腔41,经过密封件5的导流作用进入 泄气螺塞6,从泄气螺塞6的泄气孔进入安全气囊,安全气囊作用保护汽车 乘客。本技术的密封件5增加了环形过滤器4的有效过滤面积,其过滤面 积的具体大小根据环形过滤器4的长度进行调整,环形过滤器4可有效防止 产气药剂3反应产生的残渣堵塞环形过滤器4 ,使产气药剂3产生的气体能 完全排出气体发生器进入气囊,避免无足够的气体进入作用于安全气囊导致 安全气囊处于潜在失效状态,且避免环形过滤器4因被堵死而导致气体发生 器爆炸。环形过滤器4与泄气螺塞6的泄气孔间接连通,在有限的空间内增 加了环形过滤器4的过滤面积,改善气体发生器的性能。本技术的过滤部分结构还可以用与其他产品中,如液体过滤装置、 气体过滤装置等。.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范围,凡依照本技术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 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的药剂室及过滤室,所述药剂室内设置有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环形过滤器,所述过滤室出口装设有密封件。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室与 过滤室之间设有导气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套 设有泄气螺塞。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 括主体及与主体连接的支耳,所述支耳设有至少一个。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过滤 器中形成有过滤内腔,环形过滤器与外壳之间形成过滤器外腔,所述密封件 的主体置于过滤内腔上,支耳置于过滤器外腔上。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的药剂室及过滤室,所述药剂室内设置有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环形过滤器,所述过滤室出口装设有密封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权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