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气囊模块的气体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1109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囊模块的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具有气体发生器外壳,在该气体发生器外壳中设有用于接收推进剂的第一室以及用于点燃该推进剂的点火设备,该推进剂用于点燃第二室中的主气体组。为了简化气体发生器的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用于接收推进剂(7)的第一室(6)由管(4)限定,点火设备(3)布置在管的第一端(5)上,而管的第二端(8)至少近似地达到气体发生器外壳(2),其中第一室(6)和第二室(9)彼此分开,从而在点燃推进剂(7)之前,没有推进剂(7)的部分可经由管(4)的第二端(8)到达第二室(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气囊模块的气体发生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气体发生器用于气囊的启动,气体发生器在气体发生器外壳中具有带有点火设备的推进剂。该推进剂布置在一室中。在此室外部,主气填料设置在该气体发生器外壳中。在碰撞的情形中,推进剂首先被点燃,该推进剂又点燃主气填料,该主气填料产生流入气囊中的气体。在如DE 19812221中公开的已知气体发生器中,用于推进剂的室由杯形套管形成。该套管以其开口端固定到点火设备,而封闭端延伸到气体发生器外壳的区域中。套管具有侧缺口,所述侧缺口在点燃推进剂之前被薄膜封闭。在通过点火设备点燃推进剂之后,薄膜被推进剂的热气破坏。热气通过该缺口进入具有主气填料的室中并点燃该主气填料,由此产生流入气囊中的气体。推进剂主要以颗粒的形式存在,而且主气填料以片剂的形式存在。通过使用杯形套管来接收推进剂需要复杂的生产过程。这里,首先必须将推进剂的颗粒填充到杯中。随后,必须将具有点火设备的气体发生器外壳的下部装配到杯上并且必须连接到该杯。之后,必须将该下部旋转大约180°,从而能填入片剂。例如在车辆着火的情形中,为了保证气体发生器的良好自点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气囊模块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具有气体发生器外壳,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中设有用于接收推进剂的第一室以及用于点燃所述推进剂的点火设备,所述推进剂用于点燃第二室中的主气体组,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所述推进剂(7)的所述第一室(6)由管(4)限定,所述点火设备(3)布置在所述管(4)的第一端(5)上,而且所述管(4)的第二端(8)至少近似地达到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2),其中所述第一室(6)和所述第二室(9)彼此分开,从而在点燃所述推进剂(7)之前,所述推进剂(7)没有任何部分能够经由所述管(4)的所述第二端(8)到达所述第二室(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7-10-5 102007048735.7;DE 2007-12-12 102007061.用于气囊模块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具有气体发生器外壳,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中设有用于接收推进剂的第一室以及用于点燃所述推进剂的点火设备,所述推进剂用于点燃第二室中的主气体组,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所述推进剂(7)的所述第一室(6)由管(4)限定,所述点火设备(3)布置在所述管(4)的第一端(5)上,而且所述管(4)的第二端(8)至少近似地达到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2),其中所述第一室(6)和所述第二室(9)彼此分开,从而在点燃所述推进剂(7)之前,所述推进剂(7)没有任何部分能够经由所述管(4)的所述第二端(8)到达所述第二室(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4)的所述第二端(8)抵靠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2),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2)能够通过点燃所述管(4)中的所述推进剂(7)之后产生的压力而在此处变形,使得在管的第二端(8)与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2)之间产生中间间隔(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2)与所述管(14)的所述第二端(15)之间设置中间间隔(16),该中间间隔(16)被薄膜(17)堵住,在点燃所述推进剂(7)之后,所述薄膜通过所述第一室(6)中的压力而被撕开。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杯形气体发生器,所述管(4)在所述点火设备(3)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所述盖部(2)之间延伸,所述点火设备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底部(1)延伸到所述气体发生器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提供用于布置烟火填料(91)的室(202),此外提供外壳(203),该外壳(203)至少部分地围住所述室(202);管(204),该管(204)限制所述室(202)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管(204)可移动的部件(205),该相对于所述管可移动的部件朝着所述外壳(203)限定所述室(202);装置(206),该装置(206)用于在所述部件(205)上施加恢复力,以便使其保持与所述外壳(203)处于热接触中,从而所述室(202)经由可移动部件(205)和所述外壳(203)而与所述外壳(203)的周围环境处于热接触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施加恢复力的所述装置(206)将所述可移动部件(205)预压在所述外壳(203)上。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204)以一个端部(241)沿所述外壳(203)的内表面的方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204)至少部分地形成为中空圆柱形。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205)至少部分地覆盖形成在所述管的端部(41)中的开口(242)。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205)形成为凸缘状,由此第一部(251)沿所述管(204)的内圆周延伸而且第二部(252)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开口(242)。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252)以一侧抵靠所述外壳(203)的内表面。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252)利用一个外伸部(521)突出到所述开口(242)上方。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施加恢复力的所述装置(206)包括弹性元件(206)或类似弹簧的元件。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202)中设有烟火填料(291),并且所述装置(206)具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是耐热的,且能耐受高于所述烟火填料的引燃温度的温度。15.根据权利要求7和13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206)具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布置在第一部件(204)的端部(241)与所述外壳(203)的内表面之间。16.根据权利要求12和15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一部件(204)的所述端部(241)与所述可移动部件(205)的第二部(252)的所述外伸部(521)之间。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202)是用于接收第一烟火填料的第一室,并且所述气体发生器(101)具有用于接收第二烟火填料(292)的第二室(208)。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202)具有用于点燃所述第二烟火填料(292)的、预先引燃填料形式的第一烟火填料。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体发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尔维奥赖歇尔特张江弗拉迪米尔多尔詹斯基格里特冯布赖滕巴赫海科克雷茨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