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34995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将由热塑性树脂或者混合有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构成的膜用于防止空气透过层的充气轮胎,防止膜的剥离、防止分型剂进入内部、且能够改善轮胎的内观。配置在轮胎内侧的防止空气透过层(10),由在带状膜(11)的两侧层叠有带状弹性体层(12、13)的层叠体(14)构成。层叠体(14)局部重叠并且按预定间隔逐次错开地沿轮胎周方向卷绕。层叠体(14)的各相邻卷绕部(14A1、14A2),在使带状膜(11)彼此分离的状态下局部重叠地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由热塑性树脂或者混合有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热 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构成的膜用于防止空气透过层的充气轮胎,更加详细而 言涉及一种防止膜的剥离、且能够改善轮胎的内观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充气轮胎,其中,将由热塑性树脂或者混合有热塑性树 脂和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构成的膜用于配置在轮胎内侧的防止空气透过层(内衬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防止空气透过层,是将膜的轮胎周方向两端部重合接合而构成的, 但以热塑性树脂为主成分的膜,粘合力低,所以即便将膜的两端部压紧接 合,也会有在生胎的成形中接合的膜的两端部剥离,在生胎的硫化中涂布 在轮胎内面的分型剂从膜的剥离部位进入膜的两端部之间这样的问题。如 果像这样分型剂进入膜的两端部之间,则膜的两端部之间的粘接力降低, 所以在行驶中膜的两端部之间张开,该部分成为轮胎故障的起点(起因)。还有,上述膜在高温下柔软易受伤,所以在硫化后为了将轮胎从轮胎 硫化机中取出而折叠硫化嚢时,硫化嚢触及轮胎内面的膜、摩擦膜的表面 时,膜产生损伤,这使得新品(未使用的)轮胎的内观降低。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52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由热塑性树脂或者混合了热塑性树脂 和弹性体的热塑性树脂弹性体组合物构成的膜用于防止空气透过层的充气5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够防止膜的剥离、防止分型剂的进入、且能够改善轮 胎的内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在轮胎内侧配置有 防止空气透过层,该防止空气透过层具有由热塑性树脂或者混合有热塑性 树脂和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构成的膜,其中,所述膜由带状的膜构成;所述防止空气透过层,是将层叠体局部重叠且按预定间隔逐次错开 地沿轮胎周方向巻绕而形成的,所述层叠体在该带状膜的两侧层叠有至少 2层带状弹性体层;所述巻绕着的层叠体具有局部重叠的多个巻绕部;所 述层叠体的各相邻的巻绕部,以带状膜彼此离开的状态局部重叠地接合。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防止空气透过层由在带状膜的两侧层叠有带状弹性 体层的层叠体构成,使带状膜彼此离开地接合各相邻的巻绕部,所以能够 防止在生胎成形时相邻的巻绕部的接合部分彼此容易剥离。因此,在生胎 硫化时涂布在轮胎内面的分型剂不会进入内部。还有,在膜上层叠有弹性体层,所以不会使膜在轮胎内面露出,而使 另外的不容易损伤的弹性体层露出,因此能够避免在硫化后的轮胎内面发 生损伤,能够改善轮胎内面的外观。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图1的防止空气透过层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3是表示防止空气透过层的其他例子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4是表示防止空气透过层的另外其他例子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5是表示防止空气透过层的另外其他例子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是表示防止空气透过层的另外其他例子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7是表示防止空气透过层的另外其他例子的局部放大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胎面部2:胎侧部63:胎围部10、 10A~10E:防止空气透过层11 :带状膜llx: —端部lly:另一端部12、 13:带状弹性体层12x、 13x: —端部12y、 13y:另一端部14:层叠体14A、 14A1、 14A2:巻绕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图l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一实施方式,附图标记l是胎面部,附 图标记2是胎側部,附图标记3是胎圏部。在左右胎圏部3之间延伸设置有胎体层4,该胎体层4中将沿轮胎径 方向延伸的加强帘线沿轮胎周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并埋设于橡胶层中,该 胎体层4的两端部在埋设于胎圏部3的胎圏芯5的周围以夹入胎圏填胶(胎 边沿口填胶)6的方式从轮胎轴方向内侧向轮胎轴方向外侧折回(折叠)。 在胎面部1的胎体层4的外周側,设有多个带束层7,该带束层7中将相 对于轮胎周方向倾斜排列的钢丝帘线等的加强帘线埋设于橡胶层中。在胎 面部1的胎面1A上,形成有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周方向槽8。在胎体层4 的内侧,配设有防止轮胎空腔部9内的空气透过的防止空气透过层10。面对轮胎空腔部9配置在轮胎内侧的防止空气透过层IO,如图2所示, 由3层结构的层叠体14构成。该层叠体14,在胎側部2—边沿轮胎径方 向按预定间隔逐次错开一边局部重叠,并且沿轮胎周方向连续地螺旋状巻 绕,在胎面部1一边沿轮胎宽度方向按预定间隔逐次错开一边局部重叠, 并且沿轮胎周方向连续地螺旋状巻绕。该层叠体14,是在由热塑性树脂或者混合了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构成的窄幅的1层带状膜ll的两侧,层叠有窄幅的2层带状弹性体层12、 13而成的。被巻绕 了的层叠体14,具有局部重叠的多个巻绕部14A。带状膜11具有两端部,在层叠体14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具有一端部 llx、在层叠体1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具有另一端部lly。 一方的带状弹 性体层12也具有两端部,在层叠体14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具有一端部12x、 在层叠体14的宽度方向的另 一側具有另 一端部12y。另 一方的带状弹性体 层13也具有两端部,在层叠体14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具有一端部13x、在 层叠体14的宽度方向的另 一侧具有另 一端部13y。2层带状弹性体层12、 13中的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12,宽度比带状膜 11窄,另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13与带状膜11宽度相等。在另一方的带状 弹性体层13的外面13a上以整体重叠的方式层叠有带状膜11。在该层叠 的带状膜11的外面lla上, 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12以其一端部12x从带 状膜11的一端部llx向层叠体14的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并且整体与带状 膜11重叠的方式层叠。另 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13被配置在带状膜11的内 侧,面对轮胎空腔部9。层叠体14的各相邻巻绕部14Al、 14A2,以带状膜11的一端部llx 与另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13的另一端部13y直接重叠接合、使带状膜11 的一端部llx与另一端部lly离开(分离)的状态,局部重叠。在从轮胎 内面侧观察时,带状膜11以分离的一端部llx与另 一端部lly重复的方式 配设,空气难以从带状膜ll的端部llx、 lly之间透过。作为带状膜11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能够使用现有公知的材料(例如 参照日本特开平10-35232号公报),例如,作为热塑性树脂能够举出聚酰 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等,作为与热塑性树脂混 合的弹性体,能够举出二烯类橡胶、烯烃类橡胶等。还有,为了提高与带 状弹性体层12、 13的粘接性,可以在带状膜ll的表面设置粘接层。作为带状弹性体层12、 13所使用的弹性体,只要与胎体层4的橡胶以 及膜ll的粘接性良好即可,可以使用任意的弹性体,例如能够优选举出二8烯类橡胶、烯烃类橡胶等。根据上述的本专利技术,在构成防止空气透过层10的层叠体14中,相邻 的巻绕部14A1、 14A2以带状膜ll的一端部llx与另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 13的另一端部13y重叠的方式接合,使得带状膜ll的端部llx、 lly没有 接合,所以在生胎成形时带状膜11以及带状弹性体层13的接合端部llx、 13y不会容易地剥离。因此,能够防止在生胎硫化时涂布在轮胎内面的分 型剂(脱模剂)进入内部。还有,在带状膜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在轮胎内侧配置有防止空气透过层,该防止空气透过层具有由热塑性树脂或者混合有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构成的膜,其中, 所述膜由带状的膜构成; 所述防止空气透过层,是将层叠体局部重叠且按预定间隔逐次错开地沿轮胎周方向卷绕而形成的,所述层叠体在该带状膜的两侧层叠有至少2层带状弹性体层; 所述卷绕着的层叠体具有局部重叠的多个卷绕部; 所述层叠体的各相邻的卷绕部,以带状膜彼此离开的状态局部重叠地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9-5 240033/20061. 一种充气轮胎,在轮胎内侧配置有防止空气透过层,该防止空气透过层具有由热塑性树脂或者混合有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构成的膜,其中,所述膜由带状的膜构成;所述防止空气透过层,是将层叠体局部重叠且按预定间隔逐次错开地沿轮胎周方向卷绕而形成的,所述层叠体在该带状膜的两侧层叠有至少2层带状弹性体层;所述卷绕着的层叠体具有局部重叠的多个卷绕部;所述层叠体的各相邻的卷绕部,以带状膜彼此离开的状态局部重叠地接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带状膜和至少2层带状弹性体层分别具有两端部,在层叠体的宽 度方向的一侧具有一端部,在层叠体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具有另一端部;所述层叠体的各相邻的巻绕部,在带状膜的一端部与至少2层带状弹 性体层中的任意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的另一端部重叠接合的状态下局部重 叠。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至少2层带状弹性体层中的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其宽度比带状膜窄;所述层叠体构成为,带状膜的一端部与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的一端部 沿层叠体的宽度方向偏移;所述层叠体的各相邻的巻绕部,在带状膜的一端部与至少2层带状弹 性体层中的另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的另一端部重叠接合的状态下局部重 叠。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另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的宽;l比带状膜窄;所述层叠体构成为,带状膜的另 一端部与另 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的另一端部沿层叠体的宽度方向偏移;所述层叠体的各相邻的巻绕部,在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的一端部与带 状膜的另一端部重叠接合的状态下局部重叠。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带状膜的一端部与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的一端部的偏移量、以及 所述带状膜的另一端部与另一方的带状弹性体层的另一端部的偏移量分别 至少为2mm。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带状膜和至少2层带状弹性体层分别具有两端部,在层叠体的宽 度方向的一侧具有一端部,在层叠体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具有另一端部;所述层叠体的各相邻的巻绕部,在至少2层带状弹性体层中的任意一 方的带状弹性体层的一端部与至少2层带状弹性体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村嘉章泽田贵彦小暮知彦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