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397687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空气制动系统内部通过控制管路内气体压力变化而起作用的中继阀,更具体的说则是指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该中继阀包括设置有进气通道的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与所述的多条进气通道连通的活动腔,在该活动腔内设置的相互扣合且可沿该活动腔活动的上勾贝体、下勾贝体,以及必要的弹性回复组件。这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适应目前的直通式电控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的中继阀,采用易于精确、快速控制的先导压力输入到中继阀,使得中继阀向制动缸输出随先导压力变化的大流量制动压力,从而完成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保压和缓解等作用。同时该中继阀结构简单,内部易损易耗件少,使用时安装方便,便于维护和检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空气制动系统内部通过控制管路内气体压力变化而 起作用的中继阀,更具体的说则是指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
技术介绍
传统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中的中继阀接受自动制动阀的操纵,根据均衡风缸的 压力变化而动作,直接控制列车管的充风或排风,应用此中继阀的制动系统为传统的列车 管减压制动方式。中继阀由双阀口式中继阀、总风遮断阀和管座三部分组成。双阀口式中 继阀为单膜板结构,其作用是根据均衡风缸的压力,来控制总风向列车管的充风或排风 ’总 风遮断阀根据自动制动阀的手柄位来打开或切断总风向双阀口式中继阀的供风;管座用于 沟通中继阀与外部总风、列车管过充管和中均管等,并将中继阀安装于车体上。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目前已经采用直通式电控制动系统,由于制动控制技术的 改型,传统的中继阀已经不再适用于这种新型的制动控制技术,并且作用也在改变。传统的 中继阀用于控制总风向列车管的充排风,而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中取消了列车管,直通 式电空制动系统中对中继阀的要求是将先导制动控制压力转化为大流量的制动缸压力,此 时中继阀的作用是对制动缸压力的精确、快速控制并流量放大。例如,公开号为CN201544951U,名称为“中继阀”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 一种 使用在动车组上的中继阀,阀体的下腔有鞲鞴,阀体的中部有阀座,鞲鞴向上连接阀杆,阀 杆穿过阀座中间孔,阀杆上部外有弹簧,弹簧上端有螺盖,螺盖装在阀体的上端,阀体有上 腔和下腔,阀体在阀杆中部周围,下腔在鞲鞴的上方,上腔连接列车管,下腔连接制动管,鞲 鞴的下方连接均衡风缸管,螺盖上有防尘盖。本技术特点中继阀用于动车组车辆制动 系统的备用制动控制模块,可按控制压力的大小进行流量放大控制。本产品阀体为铝体,心 脏件多采用黄铜或不锈钢制造,因此本产品质量较轻,且防锈能力较强。另外,公开号为CN101058312,名称为“中继阀”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也公开了一种带有 压缩空气装置汽车的中继阀,特别是用于载重汽车的压缩空气制动设备使用的中继阀,其 中,中继阀包括一个第一机壳件、一个第二机壳件和一个中继活塞,为使气体排入大气,在 第一机壳件或中继活塞上安置了空气导流装置。本技术也是基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适应目前的直通式电控制动系 统控制策略的中继阀,其采用易于精确、快速控制的先导压力输入到中继阀中,使得中继阀 向制动缸输出随先导压力变化的大流量制动压力,从而完成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保压和 缓解等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目前的直通式电控制动系统控制策略 的中继阀,其采用易于精确、快速控制的先导压力输入到中继阀中,使得中继阀向制动缸输 出随先导压力变化的大流量制动压力,从而完成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保压和缓解等作用。本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内部易损易耗件少,使用 时安装方便,便于维护和检修的中继阀。为了实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该中继阀包括设置有进气通道的阀 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与所述的多条进气通道连通的活动腔,在该活动腔内设置的相互扣 合的上勾贝体、下勾贝体,同时该上勾贝体与下勾贝体均可沿着所述的活动腔滑动。这样, 中继阀通过上勾贝体以及下勾贝体在进气通道输入的不同气压的作用下达到不同的位置, 从而使得中继阀具有不同的状态。另外,在所述的上勾贝体与所述的活动腔内部连接设置有用于协调所述上勾贝体 与所述的下勾贝体位置的弹性回复组件。该弹性回复组件优选回复弹簧,该回复弹簧为整 个上勾贝体以及下勾贝体整体提供回复平衡力。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腔由所述的上勾贝体以及下勾贝体划分为三个相互之间彼 此分隔的压力腔,不同的所述压力腔分别与至少一条所述的进气通道连通。这些被分隔且 彼此之间密封的压力腔包括所述的下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之间的常用制动控制腔,所述的 下勾贝体与所述的上勾贝体之间的紧急制动控制腔以及所述的上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之 间的制动腔。每个压力腔都在整个中继阀处于不同状态时提供不同的气压。而这三个压力腔由设置在所述上勾贝体、所述的下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之间连接 的弹性密封件分隔。该弹性密封件优选为橡胶密封件,该橡胶密封件两端分别嵌装在所述 的上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内或者所述的下勾贝体与所述的阀体内,这样有效的防止由于上 勾贝体或者下勾贝体在活动腔内的移动导致密封效果的丧失。另外,在所述的活动腔内还设置有总风压力组件,该总风压力组件在所述的活动 腔内分隔出总风压腔,所述的总风压腔与一个所述的压力腔可控连通,这里的压力腔具体 优选是所述的制动腔。更具体地,所述的总风压力组件优选包括可控的总风阀座,与该总风阀座底端对 应设置的总风口轴套,在所述的总风阀座与所述的阀体之间还设置有总风回复组件。所述 的总风口轴套底面设置有弹性密封组件,使得总风口轴套与制动腔在平时状态下相互保持 密封。为了保证整个中继阀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在所述的阀体中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 卡接组件,同时该阀体还包括用于固定其整体结构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 螺栓。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应目前的直通式电控制动系 统控制策略的中继阀,其采用易于精确、快速控制的先导压力输入到中继阀,使得中继阀向 制动缸输出随先导压力变化的大流量制动压力,从而完成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保压和缓 解等作用。同时该中继阀结构简单,内部易损易耗件少,使用时安装方便,便于维护和检修。附图说明图1中显示的是本技术的中继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代表组件名称说明如下1主阀体2中间体3下阀体 4上勾贝体5下勾贝体 6弹性回复组件 7总风阀座 8总风口轴套9总风回复组件Vl常用制动控制腔V2紧急制动控制腔V3制动腔V4总风压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适应目前的直通式电控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的中继阀,其 采用易于精确、快速控制的先导压力输入到中继阀中,使得中继阀向制动缸输出随先导压 力变化的大流量制动压力,从而完成轨道交通车辆的制动、保压和缓解等作用。同时该中继 阀结构简单,内部易损易耗件少,使用时安装方便,便于维护和检修。图1中显示的是本技术的中继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的 中继阀包括设置有进气通道的阀体,该阀体包括上下扣合安装的主阀体1、中间体2以及下 阀体3,通过扣合安装的阀体保持良好的气密闭。在这样形成的阀体上设置有多个进气通 道(图中未示出),该多个进气通道与阀体内设置的活动腔连通并向活动腔内输入气体,活 动腔则通过其内设置的相互扣合的上勾贝体4、下勾贝体5划分为三个彼此相互分隔的压 力腔VI,V2,V3,具体将在下面的说明书内容中具体说明。另外,该上勾贝体4与下勾贝体 5均可沿着阀体内的活动腔在预定的范围内来回滑动,具体的滑动过程就是通过进气通道 向不同的压力腔VI,V2,V3中导入不同的气体压力来实现的。这样,中继阀通过上勾贝体 4以及下勾贝体5在进气通道输入的不同气压的作用下运动到指定的位置后使得整个中继 阀获得不同的状态。另外,在所述的上勾贝体4与所述的活动腔内部连接设置有用于协调所述上勾贝 体4与所述的下勾贝体5整体的位置的弹性回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该中继阀包括设置有进气通道的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与所述的多条进气通道连通的活动腔,在该活动腔内设置的相互扣合且可沿该活动腔活动的的上勾贝体、下勾贝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青海杨伟君范荣巍金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