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档变速器和包括该双档变速器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3161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档变速器,包括:输入轴、中间轴、输出轴、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第三齿轮组、第一行星轮系、第二行星轮系、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第二行星轮系包括第四转动元件、第五转动元件和第六转动元件,第一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转动元件、第二转动元件和第三转动元件,第一转动元件和第四转动元件均为太阳轮,第一制动器用于第一转动元件的锁定与松开,第二制动器用于第四转动元件的锁定与松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第一转动元件和第四转动元件均为太阳轮,而且太阳轮不与其它轴或齿轮等连接,所需要的制动力矩小,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档变速器能够传递大扭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双档变速器的车辆。(*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档变速器以及包括该双档变速器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乘用车中,可动力换挡多档变速器能够达到8或10个档位,其中有采用前横置布置方式的(前置前驱动),也有采用直列布置方式的(后置后驱动),这类自动变速器大 多采用多个行星齿轮机构。很多自动变速器还会使用一个附加的启动装置用于车辆的起 步,这种启动装置通常采用液力变矩器。但是由于采用行星齿轮机构的数目较多,在档位切 换时需要制动多个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转动元件,对制动器的要求较高,尤其是需要传递大 扭矩时,现有自动变速器中的制动器无法提供足够的制力矩制动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转动元 件。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多档变速器,包括3组齿轮传动、3个行星排以及两个轴 系,本变速器有4个自由度,要获得确定的运动学关系,需要消除3个自由度,即在每个档位 必须确定3个换挡元件并把其闭合。由于本变速器可以实现8个前进挡和1个倒档,因此 至少需要5个换挡元件。本变速器档位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行星排中的转动元件与3组齿 轮或换挡文件相连,因此在换挡时制动的不仅仅是行星排中的转动元件,所以所需的制动 力矩较大,当需要传递大扭矩时,各转动元件处的扭矩较大,因此需要的制动力矩也相应增 大,但由于制动器尺寸以及加工制造难度的限制,现有的制动器无法提供足够的制动力矩 来制动转动元件和其它需要制动的部件,即此时该多档变速器无法实现所需的传动比,不 能满足传递大扭矩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变速器无法实现传递大扭矩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传递大 扭矩的双档变速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档变速器,其中,该双档变速器包括输入轴、中间轴、输 出轴、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第三齿轮组、第一行星轮系、第二行星轮系、第一制动器和 第二制动器,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第二齿轮组包括 相互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第三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主动齿轮和第 三从动齿轮,第二行星轮系包括第四转动元件、第五转动元件和第六转动元件,所述第四转 动元件空套在输入轴上并与第二制动器相连,第五转动元件与输入轴固定连接,第六转动 元件和第二主动齿轮相连并都空套在输入轴上,第二从动齿轮与中间轴固定连接,第一行 星轮系包括第一转动元件、第二转动元件和第三转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动元件空套在中间 轴上并与第一制动器相连,第二转动元件和中间轴固定连接,第三转动元件和第一从动齿 轮相连并都空套在中间轴上,第一主动齿轮和输入轴固定连接,第三主动齿轮和中间轴固 定连接,第三从动齿轮和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元件和所述第四转动元件均为太 阳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双档变速器。本技术的双档变速器通过分别制动第一转动元件和第四转动元件而实现两 个传动比,即实现了两个档位的切换,由于本技术中的第一转动元件和第四转动元件 均为太阳轮,而且太阳轮不与其它轴或齿轮等连接,所需要的制动力矩小,所以本技术 能够传递大扭矩。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由于包括该双档变速器,因此该车辆可以传递大 扭矩,适用于需要大扭矩的场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双档变速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双档变速器,其中,包括输入 轴1中间轴2、输出轴3、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第三齿轮组、第一行星轮系、第二行星轮 系、第一制动器91和第二制动器92,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41和第一 从动齿轮42,第二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51和第二从动齿轮52,第三齿轮组 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 主动齿轮61和第三从动齿轮62,第二行星轮系包括第四转动元件81、 第五转动元件82和第六转动元件83,第四转动元件81空套在输入轴1上并与第二制动器 92相连,第五转动元件82与输入轴1固定连接,第六转动元件83和第二主动齿轮51相连 并都空套在输入轴1上,第二从动齿轮52与中间轴2固定连接,第一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转 动元件71、第二转动元件72和第三转动元件73,第一转动元件71空套在中间轴2上并与 第一制动器91相连,第二转动元件72和中间轴2固定连接,第三转动元件73和第一从动 齿轮42相连并都空套在中间轴2上,第一主动齿轮41和输入轴1固定连接,第三主动齿轮 61和中间轴2固定连接,第三从动齿轮62和输出轴3固定连接,第一转动元件71和第四转 动元件81均为太阳轮,第一制动器91用于第一转动元件71的锁定与松开,第二制动器92 用于第四转动元件81的锁定与松开。行星轮系通常包括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当其中一个制动即锁定时,另一个作 为动力输入,最后一个即可作为动力输出,如当太阳轮制动时,行星架输入,齿圈即可输 出;齿圈输入,行星架即可输出。当行星架制动时,太阳轮输入,齿圈即可输出;齿圈输入, 太阳轮即可输出。当齿圈制动时,太阳轮输入,行星架即可输出;行星架输入,太阳轮即可输出O当行星轮系中的转动元件没有被锁定时,其中一个输入动力作为主动,其余两个 自由时,其余两个无确定的转速输出。即此时所有的转动元件都不受约束,行星轮系失去传 动作用,此种状态相当于空挡。通过分析可知,在行星轮系中,只要是太阳轮输入扭矩,不论是制动内齿圈还是行 星架,输出扭矩都是增大的,反之,只要是太阳轮输出时,输出扭矩相对于输入扭矩就是减 小的。因此太阳轮上的扭矩相对较小,即制动太阳轮时要克服太阳轮受到的扭矩也较小。第一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转动元件71、第二转动元件72和第三转动元件73,其中第 一转动元件71为太阳轮;第二转动元件72可以为行星架或齿圈;第三转动元件73可以为齿圈或行星架。第二行星轮系包括第四转动元件81、第五转动元件82和第六转动元件83,其中第 四转动元件81为太阳轮;第五转动元件82可以为行星架或齿圈;第六转动元件83可以为 齿圈或行星架。由此可知,第一行星轮系和第二行星轮系中第一转动元件71和第四转动元件81 均为太阳轮,其余转动元件可以对应形成以下4种情况当第二转动元件72为行星架,第三 转动元件73为齿圈时,第五转动元件82为行星架,第六转动元件83为齿圈;也可以是第五 转动元件82为齿圈,第六转动元件83为行星架。当第二转动元件72为齿圈,第三转动元 件73为行星架时,第五转动元件82为行星架,第六转动元件83为齿圈;也可以是第五转动 元件82为齿圈,第六转动元件83为行星架。制动器可以根据需要或变速箱内部的空间选择各种合适的可以实现制动转动元 件的装置,如嵌合式离合器、液压控制的制动器等。优选地,第一制动器91和第二制动器92 均为液压控制的制动器。齿轮与轴固定连接可以通过各种合适的方式实现,如通过花键连接等。即第一主 动齿轮41和输入轴1、第二从动齿轮52和中间轴2、第三主动齿轮61和中间轴2、第三从动 齿轮62和输出轴3之间均可通过花键连接。另外,第二转动元件72和中间轴2、第五转动元件82和输入轴1之间也可以通过 各种合适的方式实现,如通过花键连接等。第三转动元件73和第一从动齿轮、第六转动元件83和第二主动齿轮51之间可以 通过各种合适的方式实现连接以便于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中间轴、输出轴、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第三齿轮组、第一行星轮系、第二行星轮系、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第二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第三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主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第二行星轮系包括第四转动元件、第五转动元件和第六转动元件,所述第四转动元件空套在输入轴上并与第二制动器相连,第五转动元件与输入轴固定连接,第六转动元件和第二主动齿轮相连并都空套在输入轴上,第二从动齿轮与中间轴固定连接,第一行星轮系包括第一转动元件、第二转动元件和第三转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动元件空套在中间轴上并与第一制动器相连,第二转动元件和中间轴固定连接,第三转动元件和第一从动齿轮相连并都空套在中间轴上,第一主动齿轮和输入轴固定连接,第三主动齿轮和中间轴固定连接,第三从动齿轮和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元件和所述第四转动元件均为太阳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磊陈大启陈广全任毅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