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7985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踏板型车辆中,前车架(4)部分地包括直线部。前车架(4)向下延伸,同时其上端与头管(3)接合。前车架(4)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L1)短于头管(3)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L2)。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头管(3)的轴线与前车架(4)的直线部的轴线的延长线之间的交点(X)位置高于头管(3)的上下方向中心(M)。后车架(5、6)向车体后方延伸,同时其前端与前车架(4)的下部接合。接合部(7、8)将后车架(5、6)与前车架(4)接合。接合部(7、8)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头管(3)后端的前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踏板型车辆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常规踏板型车辆的实例,其中在用于操纵前轮的转向杆与 骑乘者乘坐的车座之间设有低地板式脚踏板。如图12中所示,这种踏板型车辆的车架101包括头管102、下管103和一对左、右 侧管104。头管102布置在车体前侧的上部。下管103上端与头管102接合,并向后下方延 伸。左、右侧管104从下管103的下部向后延伸。侧管104通过接合部105与下管103接 合,并向后上方延伸同时在车辆的左右方向向外延伸。脚踏板(未示出)设置在左、右侧管 104的上方。在这种类型的常规车架101中,下管103在车体的侧视图中以大角度向前倾斜。下 管103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A等于或大于头管102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B。此外,下管103与侧管104之间的接合部105位于头管102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 端线C的后方。引文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W0 2004/071858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由于如上所述,下管103以较大角度向前倾斜,因此脚踏板的前后方向长度 变短。这使得骑乘者难以自在地将脚放置在脚踏板上。另一方面,当通过增大前轮与后轮 之间的距离而增大脚踏板的前后方向长度时,轴距增大且车体变大。鉴于这种情况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踏板型车辆,其中可 在不增大轴距的情况下保持较大的搁脚空间。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踏板型车辆设有前轮和后轮、前叉、头管、车座、脚 踏板、前车架、后车架以及接合部。前叉支撑前轮以使其能够旋转。头管支撑前叉以使其能 够旋转。车座布置在头管后方。脚踏板布置在头管和车座下方且位于二者之间。前车架的 至少一部分包括直线部。前车架的上端与头管接合,并向下延伸。当车体处于直立状态时, 前车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短于头管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在此使用的术语“直立状 态”是指前、后轮与地面接触并且在车体的主视图中前、后轮相对于水平面垂直的状态。在 车体的侧视图中,前车架的直线部的轴线延长线与头管的轴线之间的交点位置高于头管的 上下方向中心。后车架的前端与前车架的下部接合,并向车体后方延伸。接合部将后车架 与前车架接合。在直立状态下,接合部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头管后端的前方。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增大轴距的情况下保持较大的搁脚空间。 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踏板型车辆的左视图。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单体的左视图。图3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单体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沿图2中的箭头IV观察到的主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单体的左视图。图6是根据实施方式2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沿图5中的箭头VIII观察到的主视 图。图7是从左后位置观察到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的立体图。图8是从左前位置观察到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的立体图。图9是从左前位置观察到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的立体图。图10是从右后位置观察到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的立体图。图11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车辆的车架的左视图。图12是示出现有技术的车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踏板型车辆的左视图。图2是踏板型车辆的车 架单体的左视图,图3是车架的俯视图,而图4是由图2中的箭头IV所示的车架的主视图。踏板型车辆1的车架2设有头管3、前车架4、左后车架5、右后车架6、连结车架9、 10、11,以及其它组件。头管3是布置于车架2的前侧上部的直管状部件。前车架4是向下 延伸的直管状部件,同时其上端与头管3接合。左后车架5向车体的左后方延伸,同时其前 端与前车架4的下端附近接合。右后车架6向车辆的右后方延伸,同时其前端以与左后车 架5相同的方式与前车架4的下端附近接合。连结车架9、10、11在车辆的左右方向将左、 右后车架5、6连结起来。如图4中所示,在左接合部7中,左后车架5的末端与前车架4接合。另一方面, 在右接合部8中,右后车架6的末端与前车架4接合。在车体的主视图中,左、右后车架5、 6的末端通过左接合部7和右接合部8,以基本上直角与前车架4的下端附近的左、右侧面接合。左接合部7具有主接合部16和加强部件13。而且,右接合部8具有主接合部17 和加强部件14。主接合部16、17是将左、右后车架5、6的末端与前车架4接合的部分。左、 右后车架5、6的末端例如可通过焊接与前车架4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所示,左、 右主接合部16、17在上下方向上布置在完全分开的高度上。然而,主接合部16、17在左右 方向上可部分重叠,即可有些错位。如图2至4中所示,加强部件13、14与前车架4和左、右后车架5、6的上部接合。如图4中明显可见,在车体的主视图中,左后车架5在离开前车架4延伸时向下倾斜,而右 后车架6在离开前车架4延伸时向上倾斜。因而减小左、右后车架5、6在车辆左右方向的 最外部之间的高度差。此外,通过低高度的右后车架6,可以防止向车体右侧的侧倾角的减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左接合部7和右接合部8分别与前车架4重叠。左接合部7 和右接合部8与前车架4接合成在高度方向上错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左后车架5和 左接合部7位置高于右后车架6和右接合部8。因此,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参见图幻,左后 车架5的前部向后下方倾斜,而右后车架6的前部向后上方倾斜。相反地,左接合部7可位 置低于右接合部8。在此情况下,在车体的侧视图中,右后车架6的前部向后下方倾斜,而左 后车架5的前部向后上方倾斜。前叉19被支撑在头管3上,且能够关于头管3旋转。前轮18可旋转地支撑于前 叉19的下端。用于操纵前轮18的车把20设置在前叉19的上端。头灯21、仪表板22和 其它装置设置在前叉19的上端附近。用于覆盖前轮18上部的前挡泥板23固定在前叉19 上。加强部件15设置在头管3与前车架4之间的接合部上。骑乘者跨坐的车座沈布置于向车体后上方延伸的后车架5、6的后部。车座沈布 置在头管3和前车架4的后方。低地板式脚踏板27布置在车座沈与车把20(头管3)之 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骑乘者将脚放置在脚踏板27上。脚踏板27布置在左、右后车架5、6的前部上方。一对左、右发动机支架31、32固定在置于车架2的中央下部的连结车架9上。动 力单元34通过连结部件33由发动机支架31、32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撑。动力单元34 具有发动机35和整体设置在发动机35后部的带式传动装置36。动力单元34是用于踏板 型车辆的普通类型。后轮37可旋转地支撑在带式传动装置36的后部,且空气滤清器38布 置在带式传动装置36的上部。此外,后挡泥板39布置在后轮37的上方。此外,后悬架42连结于带式传动装置36的后部与支架41之间。支架41固定在 左后车架5的后部。车架2和动力单元34的周围覆盖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车体外罩46。因而改善了 车体的外观,并使内部装置等得到保护。车体外罩46由包括例如前罩47、护腿罩48、侧罩 50、底罩51、后罩52、后侧罩53的多个车罩部件构成。后罩部由后罩52和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踏板型车辆,包括:  前轮和后轮;  前叉,支撑所述前轮以使所述前轮能够旋转;  头管,支撑所述前叉以使所述前叉能够旋转;  车座,布置在所述头管的后方;  脚踏板,布置于所述头管和所述车座下方且布置于二者之间;  部分包括直线部的前车架,所述前车架的上端与所述头管接合,所述前车架向下延伸,在所述前轮和后轮与地面接触并且在车体的主视图中与水平面垂直的直立状态下,所述前车架在车辆前后方向具有比所述头管短的长度,其中在车体的侧视图中,所述直线部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头管的轴线之间的交点位置高于所述头管的上下方向中心;  后车架,所述后车架的前端与所述前车架的下部接合,所述后车架向车体后方延伸;和  将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接合的接合部,在所述直立状态下所述接合部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头管的后端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洋大平优望月干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