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齿轮油水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5525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齿轮油水冷却装置,在上底座和下底座中心部位开有螺纹盲孔,通过中间连杆上、下端部设有螺纹穿过热交换器上开有的中心通孔,将上、下两个底座连为一体,热交换器侧端面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热交换器上、下端面开有的通孔相贯通,上底座上端面有通孔与下底面有通孔相贯通,下底座有通孔和孔相贯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冷却效果好,易于维护,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齿轮油水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当前实验室齿轮油冷却的方式釆用的是外部冷却形式,用风扇 吹变速器外壳,外壳的温度降低后,内部齿轮油的热量再传导到外壳上, 来达到冷却齿轮油的目的。这种方式冷却速度比较慢,当变速器载荷大时 冷却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 构紧凑、设计合理,冷却效果好的变速器齿轮油水冷却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上底座和下底 座中心部位开有螺紋盲孔,通过中间连杆上、下端部设有螺紋穿过热交换 器上开有的中心通孔,将上、下两个底座连为一体,热交换器侧端面设有 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热交换器上、下端面开有的通孔相贯通,上底座上 端面有通孔与下底面有通孔相贯通,下底座有通孔和孔相贯通。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冷却效果好,易于维护,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分离元件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热交换器上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热交换器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上底座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下底座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l一图5可知,本技术在上底座1和下底座4中心部位开有 螺紋盲孔7、 15,通过中间杆3上、下端部设有螺紋13、 14穿过热交换器2上开有的中心通孔12,将上、下两个底座1、 4连为一体,热交换器2 侧端面设有进水口 IO和出水口 U分别与热交换器2上、下端面开有的通 孔8、 9相贯通,上底座1上端面有通孔5与下底面有通孔6相贯通,下 底座4有通孔16和孔17相贯通。本技术组装时,先把中间杆3通过其下端的螺紋14拧在下底座4 中心的螺紋盲孔15里,然后把热交换器2以A面向上的方式,通过其中 央的中心通孔12穿过中间杆3装在下底座4上,最后再把上底座1通过 螺紋盲孔7与螺紋13连接也拧在中间杆3上。冷却装置工作时,热交换器2的进水口 IO和出水口 ll接冷却水的进 和出,齿轮油从上底座1顶部的通孔5进入,从下底面的通孔6流出,经 热交换器2的通孔8进入热交换器内部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然后冷却后 的齿轮油从通孔9流出热交换器,最后进入下底座4的通孔16从孔17流 出。可以通过改变中间杆的长度来增减热交换器的数量,用以满足不同冷 却能力的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齿轮油水冷却装置,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其特征在于:在上底座(1)和下底座(4)中心部位开有螺纹盲孔(7)、(15),通过中间杆(3)上、下端部设有螺纹(13)、(14)穿过热交换器(2)上开有的中心通孔(12),将上、下两个底座(1)、(4)连为一体,热交换器(2)侧端面设有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分别与热交换器(2)上、下端面开有的通孔(8)、(9)相贯通,上底座(1)上端面有通孔(5)与下底面有通孔(6)相贯通,下底座(4)有通孔(16)和孔(17)相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齿轮油水冷却装置,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其特征在于在上底座(1)和下底座(4)中心部位开有螺纹盲孔(7)、(15),通过中间杆(3)上、下端部设有螺纹(13)、(14)穿过热交换器(2)上开有的中心通孔(12),将上、下两个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丁麟辛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