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油泵分油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油泵分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816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3
一种油泵分油结构,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输入轴的外侧套装有反作用轴,反作用轴的外侧套装有内圈,内圈的外侧套装有泵壳;泵壳上有油路;内圈有内圈油孔,反作用轴有反作用轴油孔,内圈油孔与反作用轴油孔构成油腔;输入轴有分油路;油路与油腔连通,油腔与分油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分油效率,保证了分油的准确性、高效性,降低了因分油而导致的反作用轴强度问题,提高了整机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泵分油结构,属于变速器。


技术介绍

1、变速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液压油经过油滤过滤后流向油泵,再从油泵流到阀体,通过阀体各油路的电磁阀控制油路通过壳体、泵壳、输入轴等传递到各离合器及制动器等执行机构,从壳体圆周水平油路到输入轴的竖直轴向油路需要泵壳来完成油路的连接与转换。

2、泵壳在分油过程中,液压油是由多个油路流向反作用轴的不同油腔以完成分油的,分为不同油路后从反作用轴孔位流向输入轴进油孔,在分油时,不同油路之间彼此不关联,且要保证油路密封。在空间较小时,难以实现要求。与此同时,还容易导致反作用轴产生强度不足的情况,进而影响整机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泵分油结构。

2、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油泵分油结构,包括泵壳、反作用轴、输入轴以及内圈;所述输入轴的外侧套装有反作用轴,所述反作用轴的外侧套装有内圈,所述内圈的外侧套装有泵壳;所述泵壳上设有油路一、油路二以及油路三;所述内圈设有四个内圈油孔,反作用轴设有四个反作用轴油孔,所述四个内圈油孔与四个反作用轴油孔一一对应设置并分别构成油腔一、油腔二、油腔三以及油腔四;输入轴内设有分油路一、分油路二、分油路三以及分油路四;所述油路一的出油端与油腔一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腔一的出油端与分油路一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路二的第一出油端与油腔二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腔二的出油端与分油路二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油路二的第二出油端与油腔四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腔四的出油端与分油路四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路三的出油端与油腔三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腔三的出油端与分油路三的进油端连通设置。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4、1、本专利技术能大幅提高分油效率,尤其是在空间较为狭小的状态下依然能够实现,保证分油的准确性、高效性,降低因分油而导致的反作用轴强度问题,提高整机的整体性能。

5、2、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提供分油效率,减小泵壳在工作状态下的磨损,进而提高油泵的整体性能,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可用于大部分油泵分油工况,结构简单,能够快速高效的制作,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生产且成本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泵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1)、反作用轴(2)、输入轴(3)以及内圈(4);所述输入轴(3)的外侧套装有反作用轴(2),所述反作用轴(2)的外侧套装有内圈(4),所述内圈(4)的外侧套装有泵壳(1);所述泵壳(1)上设有油路一(11)、油路二(12)以及油路三(13);所述内圈(4)设有四个内圈油孔,反作用轴(2)设有四个反作用轴油孔,所述四个内圈油孔与四个反作用轴油孔一一对应设置并分别构成油腔一(5)、油腔二(6)、油腔三(7)以及油腔四(8);输入轴(3)内设有分油路一(31)、分油路二(32)、分油路三(33)以及分油路四(34);所述油路一(11)的出油端与油腔一(5)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腔一(5)的出油端与分油路一(31)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路二(12)的第一出油端与油腔二(6)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腔二(6)的出油端与分油路二(32)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油路二(12)的第二出油端与油腔四(8)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腔四(8)的出油端与分油路四(34)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路三(13)的出油端与油腔三(7)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腔三(7)的出油端与分油路三(33)的进油端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泵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内圈油孔的尺寸不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油泵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油腔的截面面积均大于泵壳(1)对应的油路的进油端面积以及出油端面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泵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1)、反作用轴(2)、输入轴(3)以及内圈(4);所述输入轴(3)的外侧套装有反作用轴(2),所述反作用轴(2)的外侧套装有内圈(4),所述内圈(4)的外侧套装有泵壳(1);所述泵壳(1)上设有油路一(11)、油路二(12)以及油路三(13);所述内圈(4)设有四个内圈油孔,反作用轴(2)设有四个反作用轴油孔,所述四个内圈油孔与四个反作用轴油孔一一对应设置并分别构成油腔一(5)、油腔二(6)、油腔三(7)以及油腔四(8);输入轴(3)内设有分油路一(31)、分油路二(32)、分油路三(33)以及分油路四(34);所述油路一(11)的出油端与油腔一(5)的进油端连通设置,所述油腔一(5)的出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金全苏俊元何延宇王墨毕崇盛张艳慧石伟于泳轩韩军龙都智勇马静柴召朋李晓宇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