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压镦粗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1267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中对钢锭材料进行加工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钢锭材料锻压镦粗板,所述镦粗板包括上锻压镦粗板,在所述上锻压镦粗板下平面的中心设有凹面,在所述凹面上设一个反挤压盲孔,所述反挤压盲孔与上锻压镦粗板的中心线同心,所述反挤压盲孔与所述凹面相接处采用圆角平滑述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反挤压盲孔的增设为锭身底部沉积堆的向上移动提供了引流导向空间,以促使钢锭在镦粗时含沉积堆的部分向上移动变形,显著地减少了沉积堆在成品中残留。通过改进后的实验证实,钢锭的利用率至少可以提高1-2%,同时也解决了探伤超标的问题,经过实际应用证实是十分成功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中对钢锭材料进行加工的装置,具体涉 及 一 种钢锭材料锻压镦粗板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产品工艺性能方面的要求,在对于一些大型钢锭进行切 削加工前首先都要釆用挤压的方法将其镦粗,由于大型钢锭的底部均 存在着通过冶金、或者是浇铸的方法无法加以去除的材质表面缺陷一 一沉积堆,所以现有的锻造方法通常都是首先釆用球面镦粗板来封钢 锭进行镦粗,在锻造出成品后再将含有沉积堆的钢锭端部下料剁去,剁去的这部分其重量一般约占钢锭总重的5%。现行的这种加工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使部分沉积堆残留在锻件的水口端,故此造成锻 件因探伤缺陷超标而宣告报废。如果釆用在镦粗前先釆用剁刀或切割 机将沉积堆切除的方法,这样又会造成钢锭利用率太低,导致锻造成 本过高的新问题。方了解决这个难题,在上个世纪70年代,人们曾 釆取了先用锻挤帽进行冲孔,再用漏盘镦粗的方法试图来解决水口沉 积堆问题,想法虽好,但是最终由于加工后锻挤帽不易取出,而且操 作比较复杂而至今没能实现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 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刚锭材料锻压镦粗板进行技术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 够显著减少沉积堆在成品中的残留现象,从而可以明显提高锻造产品 成品率的锻压镦粗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釆用 一种锻压镦粗板, 包括上锻压镦粗板,在所述上锻压镦粗板下平面的中心设有凹面,在所述凹面上设一个反挤压盲孔,所述反挤压盲孔与上锻压镦粗板的中 心线同心,所述反挤压盲孔与所述凹面相接处釆用圆角平滑述渡。其中,所述反挤压盲孔的直径为500 ~ 1800mm,深度为150 ~ 500mm。其中,在所述反挤压盲孔的上端还可设置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 所述反挤压盲孔的中心线同心,所述通孔与所述反挤压盲孔相接处釆 用圆角平滑述渡。其中,所述上锻压镦粗板与 一块下锻压镦粗板相配合使用,在所 述下锻压镦粗板上设有一个工艺通孔,所述工艺通孔与所述反挤压盲 孔的中心线同心。本技术的构思是现有的球面镦粗板在操作中会使钢锭底部 的沉积堆随身的挤压变形而向锭身心部移动,造成即使是釆用大变形 量拔长时也无法将其挤出的后果,而通过对现有镦粗板工作面形状的 改进来改变沉积堆在镦粗锻造过程中的受力状态,由原来所接受的正 挤压调整为反挤压,这样就会促使沉积堆向锭身的边缘端移动,预防 了上述情况的发生。方了实现这一目的,在现有上镦粗板工作面设计 的基础之上再增设一个能促使沉积堆向上移动的引流导向空间是十 分必要的。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反挤压盲孔的增设为锭 身底部沉积堆的向上移动提供了引流导向空间,以促使钢锭在镦粗时 含沉积堆的部分向上移动变形,显著地减少了沉积堆在成品中残留。 通过改进后的实验证实,钢锭的利用率至少可以提高1-2%,同时也解 决了探伤超标的问题,经过实际应用证实是十分成功的。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技术中的锻压镦粗板结构示意4图3是现有技术中钢锭在锻压镦粗板内受力状态示意图中1、上镦锻压粗板;2、下锻压镦粗板;3、凹面;4、反挤 压盲孔;5、沉积堆活动区;6、通孔;7、工艺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 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 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至4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锻压镦粗板,包括上锻压镦粗板l,在所述上锻压镦粗板l 下平面的中心设有凹面3,在所述凹面3上设一个反挤压盲孔4,所述反挤压盲孔4与上锻压镦粗板l的中心线同心,所述反挤压盲孔4与所述凹面3相接处釆用圆角平滑述渡。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技术方案是将所述反挤压盲孔3的直径设 置为500 ~ 1800mm,深度设置为150~ 500mm。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凹面3设计为弧形面。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技术方案是将所述凹面3设计为球状弧形面。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反挤压盲孔3的上端还可设置一个通孔6, 所述通孔6与所述反挤压盲孔3的中心线同心,所述通孔6与所述反 挤压盲孔3相接处釆用圆角平滑述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锻压镦粗板1与 一块下锻压镦粗板2相配 合使用,在所述下锻压镦粗板上2设有一个工艺通孔7,所述工艺通 孔7与所述反挤压盲孔3的中心线同心。 实施例l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釆用的下锻压镦粗板2与图l所示的现5上再向上增设一个反挤压盲孔3,该反挤压盲孔3与上、下锻压镦粗板 1、 2的中心线同心,其直径为500mm,深度为150mm,各段工作面 的相接处,如反挤压盲孔3的下沿与原有凹芯状工作面之间,反挤压 盲孔3上方的通孔6底外沿处均釆用大圆角平滑过渡。现有技术的钢锭受力结构示意图和本技术的钢锭受力结构 示意图分别参见3和图4,图中你每5为沉积堆活动区域。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反挤压盲孔3的直经为1800mm,深度为500mm,其余上述实施例的优点是,通过反挤压盲孔的增设为锭身底部沉积堆 的向上移动提供了引流导向空间,以促使钢锭在镦粗时含沉积堆的部 分向上移动变形,显著地减少了沉积堆在成品中残留。通过改进后的 实验证实,钢锭的利用率至少可以提高1-2%,同时也解决了探伤超标 的问题,经过实际应用证实是十分成功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 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 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锻压镦粗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锻压镦粗板,在所述上锻压镦粗板下平面的中心设有凹面,在所述凹面上设一个反挤压盲孔,所述反挤压盲孔与上锻压镦粗板的中心线同心,所述反挤压盲孔与所述凹面相接处采用圆角平滑述渡。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压镦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挤压 盲孔的直径为500 ~ 1800mm,深度为150 ~ 500mm。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压镦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为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锻压镦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面 为球状弧形面。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锻压镦粗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挤 压盲孔的上端可设置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反挤压盲孔的中心线 同心,所述通孔与所述反挤压盲孔相接处釆用圆角平滑述渡。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压镦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锻压 镦粗板与一块下锻压镦粗板相配合使用,在所述下锻压镦粗板上设有 一个工艺通孔,所述工艺通孔与所述反挤压盲孔的中心线同心。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中对钢锭材料进行加工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钢锭材料锻压镦粗板,所述镦粗板包括上锻压镦粗板,在所述上锻压镦粗板下平面的中心设有凹面,在所述凹面上设一个反挤压盲孔,所述反挤压盲孔与上锻压镦粗板的中心线同心,所述反挤压盲孔与所述凹面相接处采用圆角平滑述渡。本技术通过反挤压盲孔的增设为锭身底部沉积堆的向上移动提供了引流导向空间,以促使钢锭在镦粗时含沉积堆的部分向上移动变形,显著地减少了沉积堆在成品中残留。通过改进后的实验证实,钢锭的利用率至少可以提高1-2%,同时也解决了探伤超标的问题,经过实际应用证实是十分成功的。文档编号B21J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压镦粗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锻压镦粗板,在所述上锻压镦粗板下平面的中心设有凹面,在所述凹面上设一个反挤压盲孔,所述反挤压盲孔与上锻压镦粗板的中心线同心,所述反挤压盲孔与所述凹面相接处采用圆角平滑述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燎原锻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