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杆镦粗加厚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6354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钻杆镦粗加厚模具,其包括加厚模1和冲头模2,第三次加厚模为最终成型模--内加厚复制模,其包括夹紧区11、过渡带12和加厚区13,以及与加厚区13依次相连的变形过渡带14和起始区15,并大大延长加厚模过渡带的长度,且采用S形平滑过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钻杆管端内过渡带形状坑洼不平、需车削加工、易出现应力集中、钻杆使用寿命短等不足,与现有技术相比,钻杆管端内加厚过渡带自然平滑过渡,大大降低了变形区的应力集中及使用过程中因尺寸突变产生涡流的几率,减少加厚的管体结合部的应力,最终产品的内过渡带不需要加工成型,延长钻杆使用寿命,确保钻杆质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钻杆管端加厚的模具,特别是一种用中频加热炉 对钻杆管端进行加热,然后利用加厚机对管端进行镦粗加厚的钻杆镦粗加厚 模具。
技术介绍
生产钻杆是利用中频加热炉对钻杆管端进行加热,然后利用加厚机对管 端进行加厚,在加厚过程中,利用加厚模控制管端加厚部分的外径和冲头模控制管端加厚部分的内径,达到管端内外径都合符API 5D标准的钻杆的目的。现有钻杆镦粗加厚工艺的设计原理是利用中频加热炉对钻杆管端进行加热后,利用加厚机分三次对管端进行加厚,每次加厚时内外加厚同时进行, 钻杆管端内过渡带完全自由成型,故而钻杆管端内过渡带的形状坑洼不平,不具连续性,需通过车削加工,其内过渡带最终形状为"Z"字形,且长度 较短(80~100mm),易出现应力集中,使用过程中因尺寸突变易产生涡流, 加大对管体的损伤,钻杆的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钻杆镦粗加 厚模具,以延长钻杆使用寿命,确保钻杆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钻杆镦粗加厚模具,包括加厚模和冲头 模,第一、二次加厚模设计为完全外加厚模——镦粗成型模,其包括夹紧区、3过度带区和加厚区,且第二次镦粗外径大于成品尺寸外径;第三次加厚模为最终成型模——内加厚复制模,其包括夹紧区、过度区、加厚区、以及与加 厚区依次相连的变形过度区和起始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大大延长加厚模过渡区的长度,并采 用S形平滑过渡。本技术由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钻杆管端 内过渡带形状坑洼不平、需车削加工、易出现应力集中、钻杆使用寿命短等 不足,与现有技术相比,钻杆管端内加厚过渡带自然平滑过渡,且内加厚过渡长度可按客户要求在S0 160mm范围可控,大大降低了变形区的应力集中 及使用过程中因尺寸突变产生涡流的机率,减少加厚的管体结合部的应力, 最终产品的内过渡带不需要加工成型,延长钻杆使用寿命,确保钻杆质量。以下结合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详细内容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第二次钻杆镦粗加厚模具外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第三次钻杆镦粗加厚模具的挤压起始位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三次钻杆镦粗加厚模具的挤压完成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 一种钻杆镦粗加厚模具包括加厚模1和冲头模2,第一、 二次加厚模1设计为完全外加厚模——镦粗成型模,其包括夹紧区11、过 渡带12和加厚区13,并大大延长加厚模过渡带12的长度,且采用S形平 滑过渡,第二次镦粗外径大于成品尺寸外径;第三次加厚模为最终成型模一 一内加厚复制模,其包括夹紧区ll、过渡带12和加厚区13,以及与加厚区13依次相连的变形过渡带14和起始区15,并大大延长加厚模过渡带的长度, 且采用S形平滑过渡。第一次加厚模过渡带长度100~120 mm,第二次钻杆镦粗加厚模具过渡带 长度150 180 mm,第三次钻杆镦粗加厚模具过渡带长度可以根据第二次钻 杆镦粗加厚模具和第三次挤压的行程而确定。权利要求1、一种钻杆镦粗加厚模具,包括加厚模和冲头模,其特征是第一、二次加厚模设计为完全外加厚模——镦粗成型模,其包括夹紧区、过度带区和加厚区,且第二次镦粗外径大于成品尺寸外径;第三次加厚模为最终成型模——内加厚复制模,其包括夹紧区、过度区、加厚区、以及与加厚区依次相连的变形过度区和起始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杆镦粗加厚模具,其特征是大大延长 加厚模过渡区的长度,并采用S形平滑过渡。专利摘要一种钻杆镦粗加厚模具,其包括加厚模1和冲头模2,第三次加厚模为最终成型模——内加厚复制模,其包括夹紧区11、过渡带12和加厚区13,以及与加厚区13依次相连的变形过渡带14和起始区15,并大大延长加厚模过渡带的长度,且采用S形平滑过渡。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钻杆管端内过渡带形状坑洼不平、需车削加工、易出现应力集中、钻杆使用寿命短等不足,与现有技术相比,钻杆管端内加厚过渡带自然平滑过渡,大大降低了变形区的应力集中及使用过程中因尺寸突变产生涡流的几率,减少加厚的管体结合部的应力,最终产品的内过渡带不需要加工成型,延长钻杆使用寿命,确保钻杆质量。文档编号B21J5/06GK201333491SQ200820211210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勇 刘, 勇 周, 贺国盛 申请人: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杆镦粗加厚模具,包括加厚模和冲头模,其特征是第一、二次加厚模设计为完全外加厚模--镦粗成型模,其包括夹紧区、过度带区和加厚区,且第二次镦粗外径大于成品尺寸外径;第三次加厚模为最终成型模--内加厚复制模,其包括夹紧区、过度区、加厚区、以及与加厚区依次相连的变形过度区和起始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国盛刘勇周勇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