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乘客座椅的收纳系统及收纳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3618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当椅背(94)被折叠时,设在左侧座椅(20)右面的中央座椅(90)从中央座椅保持基座(60)拆卸,使得椅背(94)的厚度方向与座垫(92)的厚度方向一致。然后,折叠的中央座椅(90)在车辆(12)中在地板(28)上向前移动,并被收纳进控制台盒(150)的中央座椅收纳部分(170)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设在车舱内的乘客座椅的收纳系统及收纳方法。
技术介绍
因此,因为操作员需要承受中央座椅的重量,所以将中 央座椅收纳进凹槽部分和从凹槽部分取出中央座椅的操作不容易进 行。特别地,根据JP-A-2004-262424,当要收纳第二排的中央座椅时, 需要将座垫从中央座椅的基座拆卸,而当需要再次在后排座椅设置中 央座椅时,需要将座垫配合到中央座椅的基座上。因此,这些操作较 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在根据第一方面用于乘客座椅的收纳系统中,所述座椅本体的椅背被相对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座垫折叠,使得所述椅背的厚度 方向与所述座垫的厚度方向一致。从该状态,所述座椅本体与设置成 沿着水平方向面向所述座椅本体的收纳部分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水 平移动得更加靠近,从而所述座椅本体被收纳进所述收纳部分的内部。 另一方面,当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座椅本体已被收纳进所述收纳部分 时,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收纳部分中的一个移动远离另一个,从而所 述座椅本体被从所述收纳部分取出。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用于乘客座椅的收纳系统中,所述座 椅本体的椅背相对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座垫折叠,使得所述椅背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座垫的厚度方向一致。从该状态,所述座椅本体与设置在 所述车辆的地板部分上的收纳部分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水平移动得 更加靠近,从而所述座椅本体被收纳进所述收纳部分中。另一方面, 当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座椅本体已被收纳进所述收纳部分时,所述座 椅本体与所述收纳部分中的一个移动远离另一个,从而所述座椅本体 被从所述收纳部分取出。 所述收纳系统还可包括主座椅,其设置在所述座椅本 体的侧面;以及联接装置,其用于将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主座椅可拆 卸地联接,所述联接装置设置在所述主座椅中。 所述主座椅可具有座椅保持装置,用于保持所述座椅本体,使得所述座椅本体从所述车辆的车舱的地板向上间隔开。 所述收纳部分可具有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收纳部分的盖子。 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乘客座椅收纳方法包括将设在 座椅本体中的椅背相对于设在所述座椅本体中的座垫折叠,使得所述椅背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座垫的厚度方向一致;以及在所述椅背被折叠 的情况下,将所述座椅本体收纳到收纳部分中,其中所述收纳部分设 置在所述车辆的车舱的地板上。附图说明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乘客座椅的 收纳系统和收纳方法的实施例。 第二排的乘客座椅IO设在由驾驶员座椅14和领航员座 椅16组成的第一排座椅后面。另外,最后排座椅18设在乘客座椅10 后面的第三排中。 乘客座椅10包括作为主座椅的左侧座椅20,其设在相对 于车辆12的宽度方向的左侧。左侧座椅20包括其上表面形成座椅表 面的座垫22、形成靠背的椅背24、以及对应于乘客头部后部的头枕 26。如图7中所示,在地板28(即,车辆12的地板部分)上对应于座垫22的位置设有一对导轨30。每个导轨30都具有沿着车辆12的 纵向方向布置的一对腿部32。所述腿部32固定在地板28上。 并且,每个导轨30都具有沿着车辆12的纵向方向延伸 的轨体34。轨体34的前端固定在所述一对腿部32的前腿上,而轨体 34的后端固定在所述一对腿部32的后腿上。形成座垫22的各滑块分 别设在各轨体34上。滑块36通过各轨体34沿着车辆12的纵向方向 导向,并且还能以如下方式被锁止通过锁止装置(未示出)限制滑 块36沿纵向方向的滑动。 另一方面,椅背24具有如图7中所示的椅背框架44。椅 背框架44具有一对侧框架46。每个侧框架46都形成为板形形状,其 厚度方向与左侧座椅20的宽度方向一致,并且侧框架46布置成沿着 左侧座椅20的宽度方向彼此面对。纵向下框架48被绕着侧框架46 的下端设置。纵向下框架48的中间部分通过适当地弯曲管元件而形 成,例如钢管或不锈钢管。 如图1中所示,中央座椅09设在左侧座椅20与右侧座 椅80之间。中央座椅90可被认为是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本体"。如图2中 所示,中央座椅90包括其上表面形成座椅表面的座垫92、形成靠背 的椅背94、以及对应于坐在中央座椅90中的乘客的头部后部的头枕 96。如图7中所示,座垫92包括通过弯曲钢管、不锈钢管或类似物而 形成的座垫框架98作为整体结构。 座垫框架98包括沿着车辆12纵向方向的一对第一侧管 100和将第一侧管100的前端互相连接的前管102。座塾框架98总体 上形成为在平面图中朝着车辆12后方敞开的"C"形。座垫框架98设 有由聚亚安酯树脂或类似物形成的衬垫部分(未示出),以覆盖整个座 垫框架98。另外,如图2中所示,衬垫部分沿厚度方向的至少上侧覆 盖有由织物、皮革、人造革等形成的外表部分104,而衬垫部分沿厚 度方向的下侧覆盖有由硬质人造树脂形成的座垫基座106。0041] 如图7中所示,支架108配合到各第一侧管100的后端 上。支架108弯曲成侧视图中的"L"形。支架108的一端与第一侧管 100联接,支架108的另一端从支架108的弯曲部分向上延伸。椅背 94的椅背框架IIO设在支架108上方。椅背框架IIO通过弯曲钢管或 不锈钢管形成。椅背框架IIO具有大致沿着车辆12的上下方向的一对 第二侧管112,如图7中所示。0042] 各第二侧管112的一端与下管114联接。椅背框架110 形成为沿着与下管114相反的方向敞开的"C"形。各第二侧管112的 另 一端与上框架116联接。上述座垫框架98覆盖有由聚亚安酯树脂或 类似物形成的衬垫部分(未示出)。另外,衬垫部分被包裹在由织物、 皮革等形成的外表部分118 (见图2 )中。 另一方面,形成椅背94的上框架116的左端设有支架 142。该支架142包括沿着椅背94的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壁144。在 两个壁144之间布置有轴。该轴设有撞击器146,该撞击件146具有 朝着支架142敞开的"C,,形。撞击器146可被认为是本专利技术的"被联接 部分"。顺便提及,撞击器146可相对于沿着壁144的面对方向设置的 轴线枢转。当撞击器146绕着轴线沿着一个方向枢转时,撞击器146 被容纳在设于形成椅背94的衬垫部分中的凹槽部分内,从而撞击器 146被埋设在衬垫部分中。 对应于撞击器146,在左侧座椅20的右面一个侧框架46 的上端附近设有第二撞锁148。类似于前面的第一撞锁140,第二撞锁 148可被认为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联接装置"。在前面的"正常使用状态"期 间,第二撞锁148允许撞击器146从前方与其接合。当撞击器146从 前方与第二撞锁148接合时,第二撞锁148的锁件配合所述接合而移 动,以限制撞击器146从第二撞锁148脱离。 在车辆12的地板28上设有控制台盒150。该控制台盒 150设在中央座椅卯的前方,在驾驶员座椅14与领航员座椅16之间。 控制台盒150可被认为是本专利技术的"收纳部分,,。如图3和图6中所示, 控制台盒150包括在平面图中成矩形形状的下壁152。前壁154沿着 车辆12的纵向方向从下壁152的前端升起,侧壁156沿着车辆12的15宽度方向从下壁152的左端和右端升起。在侧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 延伸壁158形成为沿着纵向方向在各侧壁156的后侧向上延伸。侧壁 156形成为侧视图中的"L"形,其具有阶梯形状,比侧壁156的前侧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收纳在车辆的车舱内的乘客座椅的收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本体,其包括座垫和椅背,所述椅背能够相对于所述座垫折叠,使得所述椅背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座垫的厚度方向一致;以及 收纳部分,在所述椅背被折叠的情况下,所述座椅本体 能够收纳到所述收纳部分中,所述收纳部分设置成沿着水平方向面对所述座椅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英之村里英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