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及其计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1112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及其计数方法,该系统包括车载处理器、车载存储器、车载显示器、设置在上车门处的第一感光传感器、设置在下车门处的第二感光传感器、设置在车内楼梯下部的第三感光传感器和设置在车内楼梯上部的第四感光传感器,所述第一感光传感器、第二感光传感器、第三感光传感器和第四感光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车载处理器的输入端,车载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车载存储器和车载显示器的输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的计数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及时提醒司机和乘客注意超载,减少安全隐患,为公交中心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参数,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共交通自动化
,具体是。
技术介绍
双层公交车运营中禁止上层乘客站立,上层座位数一定,上层可乘人数即一定。乘客需要通过楼梯前往上层查看是否还有空余座位,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也极易造成拥挤,司机也无法判断上层是否有乘客站立。当上层乘客坐满时,车辆也无法预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该系统及方法能够使双层公交车的司乘人员方便、清楚地了解到上下层乘客数和空余座位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该系统包括车载处理器、车载存储器、车载显示器、设置在上车门处的第一感光传感器、设置在下车门处的第二感光传感器、设置在车内楼梯下部的第三感光传感器和设置在车内楼梯上部的第四感光传感器,所述第一感光传感器、第二感光传感器、第三感光传感器和第四感光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车载处理器的输入端,车载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车载存储器和车载显示器的输入端。所述的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该系统还包括车载发射器,所述车载发射器的输入端与车载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车载发射器的输出端与监控平台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的计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上车门处设置第一感光传感器,当有乘客经过上车门上车时,第一感光传感器将其检测到的上车乘客的感光信号发送给车载处理器,车载处理器根据其接收到的上车乘客的感光信号,对上车乘客人数进行累加计算,得到实时的上车乘客总人数A ; (2)在下车门处设置第二感光传感器,当有乘客经过下车门下车时,第二感光传感器将其检测到的下车乘客的感光信号发送给车载处理器,车载处理器根据其接收到的下车乘客的感光信号,对下车乘客人数进行累加计算,得到实时的下车乘客总人数B ; (3)在车内楼梯下部设置第三感光传感器,在车内楼梯上部设置第四感光传感器,当有乘客经过楼梯时,第三感光传感器和第四感光传感器将各自检测到的乘客的感光信号发送给车载处理器,车载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乘客的感光信号进行分析,若第三感光传感器先于第四感光传感器检测到同一乘客的感光信号,则判定该乘客为上楼,对上楼乘客人数进行累加计算,得到实时的上楼乘客总人数C,若第四感光传感器先于第三感光传感器检测到同一乘客的感光信号,则判定该乘客为下楼,对下楼乘客人数进行累加计算,得到实时的下楼乘客总人数D ; (4)车载处理器根据实时的上车乘客总人数A、实时的下车乘客总人数B、实时的上楼乘客总人数C和实时的下楼乘客总人数D,计算得到实时的上层座位空余数E和实时的下层允许增加乘客人数F分别为:E=EO- (C-D);F=FO- (A-B)+ (C-D); 其中,EO表示上层座位总数,H)表示下层核载乘客总人数;A-B表示实时的车载乘客总人数,C-D表示实时的上层乘客总人数; (5)车载处理器将其分析处理得到的相关数据存储到车载存储器,并在车载显示器上显不O 所述的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的计数方法,该方法还包括:车载处理器将其分析处理得到的相关数据通过车载发射器发送到公交中心监控平台。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能够检测上下双层公交车的乘客人数以及双层公交车上下层的乘客人数,实时显示双层公交车上下层的空余座位数,及时提醒司机和乘客注意超载,减少安全隐患,同时能够为公交中心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参数,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对公交系统运力的调节、线路的安排具有指导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包括车载处理器1、车载存储器2、车载显示器3、车载发射器4、设置在上车门处的第一感光传感器5、设置在下车门处的第二感光传感器6、设置在车内楼梯下部的第三感光传感器7和设置在车内楼梯上部的第四感光传感器8,第一感光传感器5、第二感光传感器6、第三感光传感器7和第四感光传感器8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车载处理器I的信号输入端,车载处理器I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车载存储器2和车载显示器3的信号输入端,车载处理器I的信号输出端通过车载发射器4与公交中心监控平台9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一种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的计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上车门处设置第一感光传感器5,当有乘客经过上车门上车时,第一感光传感器5将其检测到的上车乘客的感光信号发送给车载处理器1,车载处理器I根据其接收到的上车乘客的感光信号,对上车乘客人数进行累加计算,得到实时的上车乘客总人数A。S2、在下车门处设置第二感光传感器6,当有乘客经过下车门下车时,第二感光传感器6将其检测到的下车乘客的感光信号发送给车载处理器1,车载处理器I根据其接收到的下车乘客的感光信号,对下车乘客人数进行累加计算,得到实时的下车乘客总人数B。S3、在车内楼梯下部设置第三感光传感器7,在车内楼梯上部设置第四感光传感器8,当有乘客经过楼梯时,第三感光传感器7和第四感光传感器8将各自检测到的乘客的感光信号发送给车载处理器1,车载处理器I对接收到的乘客的感光信号进行分析,若第三感光传感器7先于第四感光传感器8检测到同一乘客的感光信号,则判定该乘客为上楼,对上楼乘客人数进行累加计算,得到实时的上楼乘客总人数C,若第四感光传感器8先于第三感光传感器7检测到同一乘客的感光信号,则判定该乘客为下楼,对下楼乘客人数进行累加计算, 得到实时的下楼乘客总人数D。S4、车载处理器I根据实时的上车乘客总人数A、实时的下车乘客总人数B、实时的上楼乘客总人数C和实时的下楼乘客总人数D,计算得到实时的上层座位空余数E和实时的下层允许增加乘客人数F分别为:E=EO- (C-D); F=FO- (A-B)+ (C-D); 其中,EO表示上层座位总数,H)表示下层核载乘客总人数;A-B表示实时的车载乘客总人数,C-D表示实时的上层乘客总人数。当上层超员或存在站立乘客时,车载处理器I通过车载显示器3发出报警信息,提示司乘人员。S5、车载处理器I将其分析处理得到的相关数据存储到车载存储器2,并在车载显示器3上显示。S6、车载处理器I将其分析处理得到的相关数据通过车载发射器4发送到公交中心监控平台9。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乘客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能够实现乘客累积人次的统计、存储、显示和传输,能够实现某时间段内和/或某区间段内乘客流量的采集、存储、显示和传输,能够实现上下车乘客数量的采集、存储、显示和传输,能够实现上下层乘客数量的采集、存储、显示和传输,能够实现上层乘客超员报警。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车载处理器、车载存储器、车载显示器、设置在上车门处的第一感光传感器、设置在下车门处的第二感光传感器、设置在车内楼梯下部的第三感光传感器和设置在车内楼梯上部的第四感光传感器,所述第一感光传感器、第二感光传感器、第三感光传感器和第四感光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车载处理器的输入端,车载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车载存储器和车载显示器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车载处理器、车载存储器、车载显示器、设置在上车门处的第一感光传感器、设置在下车门处的第二感光传感器、设置在车内楼梯下部的第三感光传感器和设置在车内楼梯上部的第四感光传感器,所述第一感光传感器、第二感光传感器、第三感光传感器和第四感光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车载处理器的输入端,车载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车载存储器和车载显示器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车载发射器,所述车载发射器的输入端与车载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车载发射器的输出端与监控平台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层公交车的乘客计数系统的计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上车门处设置第一感光传感器,当有乘客经过上车门上车时,第一感光传感器将其检测到的上车乘客的感光信号发送给车载处理器,车载处理器根据其接收到的上车乘客的感光信号,对上车乘客人数进行累加计算,得到实时的上车乘客总人数A ; (2)在下车门处设置第二感光传感器,当有乘客经过下车门下车时,第二感光传感器将其检测到的下车乘客的感光信号发送给车载处理器,车载处理器根据其接收到的下车乘客的感光信号,对下车乘客人数进行累加计算,得到实时的下车乘客总人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平赵理想张立辉唐伟孙波甘大利方维圆赵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