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8641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驾驶室前悬装置,包括用于连接驾驶室前悬支架总成与车架纵梁的左翻转支撑轴和与该支撑轴轴线一致的右支撑轴,所述左翻转支撑轴和右翻转支撑轴的座同固定于一防护板上。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驾驶室前悬装置可以增强驾驶室的抗扭性及平稳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用于驾驶室前悬支架总成与车架纵梁 的连接。
技术介绍
现有驾驶室前悬装置包括用于驾驶室前悬支架总成与车架纵梁连接的两个左右 分开的轴线一致的螺栓,其不足之处在于车辆在路面不平的道路行驶或急转弯时,所述螺 栓易松动,造成安全事故。即便是采用放松螺栓,也很难保证在这种使用状态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针对目前驾驶室前悬装置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驾驶 室前悬装置,其可以增强驾驶室的抗扭性及平稳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包括用于连接驾驶室前悬支架总成与车架纵梁的左翻转 支撑轴和与该支撑轴轴线一致的右支撑轴,所述左翻转支撑轴和右翻转支撑轴的座同固定 于一防护板上。本技术驾驶室前悬装置把左翻转支撑轴和右翻转支撑轴的底座固定在一个 防护板上,防护板可以大大增强驾驶室翻转轴的抗扭性能,且能够增加其平稳性。同时防护 板的存在能够对中冷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上述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所述防护板向下探出所述车架纵梁下侧。上述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所述防护板中部设有条形通孔。上述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所述防护板具有外翻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驾驶室前悬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前悬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翻转支撑轴,2、驾驶室,3、车架纵梁,4、防护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说明附图1和2,该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包括用于连接驾驶室前悬支架总成 与车架纵梁3的左翻转支撑轴1”和与该支撑轴轴线一致的右支撑轴1 ‘,所述左翻转支撑 轴和右翻转支撑轴的座同固定于一防护板4上。为了提高防护板的防护性能,所述防护板向下探出所述车架纵梁下侧,可以对其 后部的部件形成较大面积的防护。为了减轻重量,所述防护板中部设有条形通孔。为了更好的对中冷器起到保护作用,所述防护板具有外翻边。权利要求一种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包括用于连接驾驶室前悬支架总成与车架纵梁(3)的左翻转支撑轴(1”)和与该支撑轴轴线一致的右支撑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翻转支撑轴和右翻转支撑轴的座同固定于一防护板(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向下探出所 述车架纵梁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中部设有条 形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具 有外翻边。专利摘要本技术驾驶室前悬装置,包括用于连接驾驶室前悬支架总成与车架纵梁的左翻转支撑轴和与该支撑轴轴线一致的右支撑轴,所述左翻转支撑轴和右翻转支撑轴的座同固定于一防护板上。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驾驶室前悬装置可以增强驾驶室的抗扭性及平稳性。文档编号B62D33/077GK201573707SQ200920253460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7日专利技术者焦明明, 苑辉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驾驶室前悬装置,包括用于连接驾驶室前悬支架总成与车架纵梁(3)的左翻转支撑轴(1”)和与该支撑轴轴线一致的右支撑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翻转支撑轴和右翻转支撑轴的座同固定于一防护板(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辉焦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