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汽车防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614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汽车防晃装置,其中自卸车设置车厢和副车架;车厢的底板设置与副车架分别相配合的纵梁和横梁,其中副车架和车厢底板分别设置左右两个平行的纵梁;其特征是,所述车厢底板和副车架之间设置起防晃作用的3组互相配合“V”字形座;此3组“V”字形座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的接触面上呈三角形布置。该装置根据三角形最为稳定的原理,实践证明此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行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并且此防晃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卸汽车的辅助装置,特别公开了一种防止自卸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箱晃动的机械装置。
技术介绍
自卸车的应用工况比较广,部分行驶路况非常恶劣,运输物品形状也不规则,为此对汽车自身的性能要求比较高。通过对现有自卸车的运输情况调查发现,自卸车的晃动问题是影响自卸车行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严重时会造成翻车事故,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车体晃动被提上研究日程。经过分析自卸车晃动的原因可以看出,汽车在运行时的晃动主要体现为自卸车车厢的横向晃动。横向晃动是导致车厢后回转机构的变形、举升机构的变形、底盘的扭曲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卸汽车防晃装置,该防晃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晃效果明显。以下详细介绍本技术的构造, 一种自卸汽车防晃装置,其中自卸车设置车厢和副车架;车厢的底板设置与副车架分别相配合的纵梁和横梁,其中副车架和车厢底板分别设置左右两个平行的纵梁;所述车厢底板和副车架之间设置起防晃作用的3组互相配合"V"字形座;此3组"V"字形座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的接触面上呈三角形布置。优化地,所述每组"V"字形座包括一个上"V"字形座和一个与其配合的下"V"字形座;其中下"V"字形座固定安装于副车架,上"V"字形座则固定安装于车厢底板相对应的位置。优化地,所述3组"V"字形座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的接触面上呈等腰三角形布3置。优化地,所述3组"V"字形座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的接触面上最佳方案是呈等边三角形布置。优化地,所述3组"V"字形座包括左"V"字形座、右"V"字形座和限位"V"字形座;左"V"字形座、右"V"字形座设置于车厢底板和副车架对应的横梁上;限位"V"字形座则设置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对应的左右纵梁之间。本技术的优点是自卸车的防晃装置根据三角形最为稳定的原理,采用布置成三角形的3组"V"字形座配合来减轻自卸车车厢的晃动。实践证明此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行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了企业售后服务费用,提高了企业利润。并且此防晃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1为本技术防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2为图1配合后的主视图;说明书附图3为图1中副车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披露。实施例1:请参阅说明书附图, 一种自卸汽车防晃装置,其中自卸车设置车厢和副车架;车厢的底板设置纵梁1和横梁9;副车架也对应的设置纵梁2和横梁10;它们分别互相配合,其中副车架和车厢底板分别设置两个平行的左右纵梁;车厢底板和副车架之间设置起防晃作用的3组互相配合"V"字形座;此3组"V"字形座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的接触面上呈三角形布置。所述每组"V"字形座包括一个上"V"字形座和一个与其配合的下"V"字形座;其中下"V"字形座固定安装于副车架,上"V"字形座则固定安装于车厢底板相对应的位置。3组"V"字形座包括左"V"字形座、右"V"字形座和限位"V"字形座。4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和说明书附图2;其中左"V"字形座包括左下"V"字形座5,它焊接在副车架横10梁的左侧和左上"V"字形座6,它焊接在车厢底板横梁9左侧的对应位置。右"V"字形座包括右下"V"字形座3,它焊接在副车架横梁10的右侧和右上"V"字形座4,它焊接在车厢底板横梁9右侧的对应位置。限位"V"字形座包括下限位"V"字形座8,它焊接在副车架左右纵梁2之间和上限位"V"字形座7,它焊接在车厢底板左右纵梁1之间对应的位置。请参阅说明书附图3,为了取得防晃效果左"V"字形座、右"V"字形座和限位"V"字形座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的接触面上呈三角形布置;防晃效果更加优化的方案是3组"V"字形座呈等腰三角形布置;防晃效果最为好方案是3组"V"字形座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自卸汽车防晃装置,其中自卸车设置车厢和副车架;车厢的底板设置与副车架分别相配合的纵梁和横梁,其中副车架和车厢底板分别设置左右两个平行的纵梁;其特征是,所述车厢底板和副车架之间设置起防晃作用的3组互相配合“V”字形座;此3组“V”字形座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的接触面上呈三角形布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汽车防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每组"V"字形座包括一个上"V"字形座和一个与其配合的下"V"字形座;其中下"V"字形座固定安装于副车架,上"v"字形座则固定安装于车厢底板相对应的位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卸汽车防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3组"V" 字形座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的接触面上呈等腰三角形布置。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卸汽车防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3组"V"字 形座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的接触面上最佳方案是呈等边三角形布置。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汽车防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3组"V"字 形座包括左"V"字形座、右"V"字形座和限位"V"字形座;左"V"字形座、 右"V"字形座设置于车厢底板和副车架对应的横梁上;限位"V"字形座则设置 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对应的左右纵梁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汽车防晃装置,其中自卸车设置车厢和副车架;车厢的底板设置与副车架分别相配合的纵梁和横梁,其中副车架和车厢底板分别设置左右两个平行的纵梁;其特征是,所述车厢底板和副车架之间设置起防晃作用的3组互相配合“V”字形座;此3组“V”字形座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的接触面上呈三角形布置。该装置根据三角形最为稳定的原理,实践证明此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行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并且此防晃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文档编号B62D33/077GK201272412SQ200820078288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9日专利技术者琦 曹, 李守欣, 纪建奕, 永 谢 申请人:青特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卸汽车防晃装置,其中自卸车设置车厢和副车架;车厢的底板设置与副车架分别相配合的纵梁和横梁,其中副车架和车厢底板分别设置左右两个平行的纵梁;其特征是,所述车厢底板和副车架之间设置起防晃作用的3组互相配合“V”字形座;此3组“V”字形座在车厢底板和副车架的接触面上呈三角形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琦纪建奕李守欣谢永
申请(专利权)人: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