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0247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该操纵装置包括主离合踏板(10)、副离合踏板(20)和离合器的分离叉(50),其中,所述操纵装置还包括主液压机构(30)和副液压机构(40),所述主离合踏板(10)和副离合踏板(20)分别通过所述主液压机构(30)和副液压机构(40)与所述分离叉(50)联动。通过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学员和教练可以分别通过主离合踏板和副离合踏板控制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所述主液压机构和副液压机构可以独立、可靠地通过分离叉和分离轴承实现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合操纵装置。
技术介绍
近些年,我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屡创新高,人均汽车拥有量 也在快速提升,人们对驾驶技术的学习需求也在增加,教练车市场也在快速发展。在此情况 下,人们对教练车性能要求也在提高。教练车一般都有副制动操纵装置,但通常不具有副离 合操纵装置。虽然部分教练车使用了拉线式副离合操纵装置,即通过钢丝拉索等部件使主 离合踏板和副离合踏板联动,从而使副离合踏板的动作带动主离合踏板,以间接通过主离 合踏板实现离合器的接合和分离。但使用钢丝连接主副离合,容易因钢丝的磨损而造成疲 劳断裂,可靠性不高。因此,需要一种性能可靠的离合操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实现离合器的接合和分离的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包括主离合踏板、副离合踏板和离合器的分离叉, 其中,所述操纵装置还包括主液压机构和副液压机构,所述主离合踏板和副离合踏板分别 通过所述主液压机构和副液压机构与所述分离叉联动。优选地,所述分离叉在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设置有主插槽和副插槽,所述主液 压机构和副液压机构分别包括主离合顶杆和副离合顶杆并分别通过主离合顶杆和副离合 顶杆连接到所述主插槽和副插槽中。更优选地,所述主液压机构包括主离合总泵、主液压油管和主离合分泵,所述主离 合分泵包括主工作缸和主工作缸活塞,所述主离合总泵通过所述主液压油管连接到所述主 工作缸,所述主工作缸活塞位于所述主工作缸内,所述主离合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工作 缸活塞,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主插槽中;所述副液压机构包括副离合主泵、副液压油管和副离合分泵,所述副离合分泵包 括副工作缸和副工作缸活塞,所述副离合总泵通过所述副液压油管连接到所述副工作缸, 所述副工作缸活塞位于所述副工作缸内,所述副离合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副工作缸活塞, 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副插槽中;所述主离合总泵和副离合总泵分别响应于所述主离合踏板和副离合踏板的踩踏 力而分别对所述主离合分泵和副离合分泵提供液压。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学员和教练可以分别通过主离合踏板和 副离合踏板控制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所述主液压机构和副液压机构可以独立、可靠地通 过分离叉和分离轴承实现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控制离合器的本专利技术的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是显示控制离合器分离时的本专利技术的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显示控制离合器接合时的本专利技术的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包括主离合踏板10、副离合踏板20和离合器的分 离叉50,其中,所述操纵装置还包括主液压机构30和副液压机构40,主离合踏板10和副离 合踏板20分别通过主液压机构30和副液压机构40与分离叉50联动。为了便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首先说明离合器60的主要结构。离合器60可以采 用各种形式,优选是能够通过分离轴承61实现分离和接合的形式。离合器60包括主动部 分和从动部分,离合器60通过主动部分与从动部分接合联动而传递动力,也就是实现离合 器60的接合;离合器60通过主动部分与从动部分的分离而断开传动,也就是实现离合器 60的分离。离合器60的接合和分离通常依靠分离轴承61实现。根据离合器60的结构不 同,分离轴承61可以与离合器60的分离杠杆或膜片弹簧等部件连接。下面以具有膜片弹 簧的离合器60为例进行说明。膜片弹簧的一端与分离轴承61连接,另一端与从动部分连 接并在离合器60接合时使从动部分与主动部分压紧连接。分离轴承61的移动会使得膜片 弹簧绕其固定支点旋转,从而使膜片弹簧松开对从动部分的压紧,以使离合器60分离。离 合器60中还设置有使分离轴承61回复到接合状态的位置的回复部件,从而在通常情况下 保持离合器60的接合。在具有膜片弹簧的离合器60中,膜片弹簧本身既可以起到分离杠 杆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回复作用。由于分离轴承61、膜片弹簧和分离杠杆等部件是本领域公 知的部件,本文对此不做详细说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时,学员和教练可以分别通过踩踏和松开主离 合踏板10和副离合踏板20来控制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具体地,由于主液压机构30实现 了主离合踏板10与分离叉50的联动,学员对主离合踏板10施加的踩踏动作会使得分离叉 50发生相应移动,从而带动与分离叉50连接的离合器60的分离轴承61,以达到使离合器 分离的目的。同样地,由于副液压机构40实现了副离合踏板20与分离叉50的联动,教练 对副离合踏板20施加的踩踏动作会使得分离叉50发生相应移动,从而带动与分离叉50连 接的离合器60的分离轴承61,以达到使离合器分离的目的。如上所述,学员和教练可以分别通过踩踏和松开主离合踏板10和副离合踏板20 来控制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也就是由主离合踏板10、主液压机构30和分离叉50构成的 离合操纵机构以及由副离合踏板20、副液压机构40和分离叉50构成的离合操纵机构是两 套独立的离合操纵机构,有利于学员和教练对离合器60进行独立、迅速的操纵。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分离叉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设置有主插槽51 和副插槽52。主液压机构30和副液压机构40分别包括主离合顶杆34和副离合顶杆44 并分别通过主离合顶杆34和副离合顶杆44连接到主插槽51和副插槽52中。通过这种结 构,主离合踏板10和副离合踏板20的踩踏力分别通过主离合顶杆34和副离合顶杆44作 用在分离叉50的不同位置上,使得分离叉50发生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操纵装置可以包括支撑 件70,用于固定和支撑分离叉50,当主离合踏板10和副离合踏板20的踩踏力分别通过主 离合顶杆34和副离合顶杆44作用在分离叉50上时,分离叉50能够绕分离叉50与支撑件 70连接的位置枢转。为了保证分离叉50在主离合顶杆34和副离合顶杆44的作用下枢转并在枢转过程中与主离合顶杆34和副离合顶杆44保持连接,可以使主离合顶杆34和副离 合顶杆44各自通过球窝接头等适当的连接件与分离叉50的主插槽51和副插槽52形成可 转动的固定连接。优选地,主插槽51和副插槽52位于分离叉50的一端,分离叉50的另一端连接到 离合器60的分离轴承61。例如分离叉50的另一端与分离轴承61接触,只要分离叉50的 枢转能够推动分离轴承61即可。在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分离叉50绕其与支撑 件70连接的位置发生的枢转对应于分离轴承61沿图中水平方向的线性移动,继而通过膜 片弹簧实现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更优选地,可以使副插槽52位于主插槽51的外侧。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也就是使副插槽52更靠近分离叉50的一端,从而在主离合顶杆34和副离合顶杆44对分 离叉50施加同样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副离合顶杆44对分离叉50施加更大的力矩,以在紧 急情况下更快速地实现离合器60的分离。为了使所述操纵装置的结构合理,节省空间,可 以使支撑件70位于主插槽51与离合器60的分离轴承61之间,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分 离叉50。其中,主离合顶杆34的行程小于副离合顶杆44的行程。这里“行程”即为主离合 顶杆34和副离合顶杆44各自在图2中的位置和图3中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该操纵装置包括主离合踏板(10)、副离合踏板(20)和离合器的分离叉(50),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装置还包括主液压机构(30)和副液压机构(40),所述主离合踏板(10)和副离合踏板(20)分别通过所述主液压机构(30)和副液压机构(40)与所述分离叉(50)联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教练车离合操纵装置,该操纵装置包括主离合踏板(10)、副离合踏板(20)和离合器的分离叉(50),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装置还包括主液压机构(30)和副液压机构(40),所述主离合踏板(10)和副离合踏板(20)分别通过所述主液压机构(30)和副液压机构(40)与所述分离叉(50)联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装置,其中,所述分离叉(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设置有主插槽(51)和副插槽(52),所述主液压机构(30)和副液压机构(40)分别包括主离 合顶杆(34)和副离合顶杆(44)并分别通过主离合顶杆(34)和副离合顶杆(44)连接到所 述主插槽(51)和副插槽(52)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纵装置,其中,所述主液压机构(30)包括主离合总泵(31)、主液压油管(32)和主离合分泵(33),所 述主离合分泵(33)包括主工作缸(33a)和主工作缸活塞(33b),所述主离合总泵(31)通过 所述主液压油管(32)连接到所述主工作缸(33a),所述主工作缸活塞(33b)位于所述主工 作缸(33a)内,所述主离合顶杆(34)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工作缸活塞(33b),另一端连接到所 述主插槽(51)中;所述副液压机构(40)包括副离合主泵(41)、副液压油管(42)和副离合分泵(43),所 述副离合分泵(43)包括副工作缸(43a)和副工作缸活塞(43b),所述副离合总泵(41)通过 所述副液压油管(42)连接到所述副工作缸(43a),所述副工作缸活塞(43b)位于所述副工 作缸(43a)内,所述副离合顶杆(44)的一端连接所述副工作缸活塞(43b),另一端连接到所 述副插槽(52)中;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在斌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