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快速移动式司机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9785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机车快速移动式司机座椅,该司机座椅包括一座椅本体,在该座椅本体与机车的地板之间设有一活动底座;该活动底座包括有固定设于地板上的底板,底板的前、后端分别枢接有平行设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该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上端分别与一顶板枢接,所述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构成一平行四杆机构;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初始位置处于与铅垂面呈一夹角的前倾状态;所述前侧板上设有一使其向后摆动的复位装置。当司机离开座椅时,可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使活动底座快速恢复到初始位置。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司机只需用手推一下操纵台,该活动底座可带动座椅本体向后平移,使司机方便迅捷的离开座椅,保证司机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逃生。(*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司机座椅,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司机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逃生的机车快速移动式司机座椅
技术介绍
为了使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不会因为长时间坐在座椅上而感到疲乏,现有的司机 座椅通常增加了多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调节功能,例如纵向移动及高度升降调节功能、旋 转功能、靠背转角及扶手转角调节功能、头枕转角调节功能和减震调节功能等,这些功能可 以通过调节相应的手柄而简单方便地实现。现有司机座椅在使用中发现还存在缺陷。例如,司机在乘坐座椅时,先要将座椅向后移动,留出适当距离以供司机进入座椅前侧;待司机在座椅上坐稳后再向前移动座椅,以使座椅处于正常的驾驶位置。但是,司机在正常驾驶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或紧急情况,司机可能不能快速和顺利地离开座椅,可能会使司机延误逃生的时间和机会。 鉴于现有司机座椅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的相关设计和制造经验,提出一种机车快速移动式司机座椅,以保证司机在出现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逃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快速移动式司机座椅,以保证司机在出现紧 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逃生。 本技术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快速移动式司机座椅,能够满足不同身 高、体重及其它人体尺寸的司机乘坐,并处于正常操作位置。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机车快速移动式司机座椅,所述司机座椅 包括一座椅本体,在所述座椅本体与机车的地板之间设有一活动底座;所述活动底座包括 有固定设于地板上的底板,底板的前、后端分别枢接有平行设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 侧板和后侧板的上端分别与一顶板枢接,所述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构成一平行四杆 机构;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初始位置处于与铅垂面呈一夹角的前倾状态;所述前侧板上 设有一使其向后摆动的复位装置。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中,所述复位装置由两条并列设置的拉簧构成,所 述各拉簧一端连接到底板的后端,另一端与前侧板的上端连接。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中,在所述底板上靠近其后端位置设有扭矩阻力 杆,所述扭矩阻力杆通过一扭簧支撑架固定于底板上;所述扭矩阻力杆与扭簧支撑架之间 连接有扭簧。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中,所述扭矩阻力杆在底板上前后设有两个。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中,所述扭矩阻力杆的自由端设有滚轮。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中,在所述底板上靠近其前端位置竖直设有阻力器。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中,所述阻力器为液压阻力器或弹簧阻力器。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中,所述阻力器的上端设有滚轮。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中,所述活动底座的底板上固定设有一限制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由初始位置向后摆动的限位构件。 由上所述,当司机离开座椅时,可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使活动底座快速恢复到初 始位置。由此,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司机只需用手推一下操纵台,该活动底座可带动座椅本 体向后平移,使司机方便迅捷的离开座椅,保证司机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逃生。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 围。其中, 图1 :为本技术司机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 :为本技术司机座椅中活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 :为本技术司机座椅中活动底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 :为本技术中活动底座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机车快速移动式司机座椅100,所述司机座 椅100包括一座椅本体l,在所述座椅本体1与机车的地板之间设有一活动底座2 ;所述活 动底座2包括有固定设于地板上的底板21,底板21的前、后端分别枢接有平行设置的前侧 板22和后侧板23,所述前侧板22和后侧板23的上端分别与一顶板24枢接,所述顶板24、 底板21、前侧板22和后侧板23构成一平行四杆机构;所述前侧板22和后侧板23的初始 位置处于与铅垂面3呈一夹角的前倾状态;所述前侧板22上设有一使前侧板22向后摆动 的复位装置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可设为l-5度左右,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 当司机就座时活动底座2无法向前运动的情况。 由上所述,使用本技术的机车快速移动式司机座椅100,当司机就座时,由司 机的体重作用驱使活动底座2向前摆动,以令司机恰好位于驾驶位置;而当司机离开座椅 时,活动底座2在复位装置4的作用下,使其退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座椅100前方位置将留 有较大的空间,以方便司机的移动。由此,本技术的司机座椅能够保证司机在出现紧急 情况下快速逃生。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复位装置4由两条并列设置的拉簧 41构成,所述各拉簧41一端连接到底板21的后端(本实施例中,该端连接于下述的扭簧支 撑架上),另一端与前侧板22的上端连接;当司机离开座椅时,所述两个拉簧41拉动前侧 板22向后摆动以恢复到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方中,如图3、图4所示,在所述底板21上靠近其后端位置前、后相错地设 有两个扭矩阻力杆51、52,所述扭矩阻力杆51、52通过一扭簧支撑架53固定于底板21上;所述各扭矩阻力杆51 、52与扭簧支撑架53之间连接有扭簧54。当司机乘坐该座椅时,活动 底座前、后侧板22、23将向前方摆动,此时,后侧板23将依序与扭矩阻力杆51和52的自由 端接触,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为了减小后侧板23与扭矩阻力杆自由端的摩擦,所述各扭矩 阻力杆51、52的自由端均设有滚轮55。 为了增加司机就座时的缓冲力度,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中,在所述底板21 上靠近其前端位置竖直设有阻力器6,所述阻力器6可为液压阻力器或弹簧阻力器。所述阻 力器6的上端设有滚轮61。当所述顶板24移动至与所述滚轮61接触时,所述该阻力器6 可对顶板24产生一向上的反力,以减缓顶板24的下移速度。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中,为了防止发生活动底座2由初始位置向后方转动的情况, 在所述活动底座的底板21上还固定设有一限制所述前侧板22和后侧板23由初始位置向 后摆动的限位构件7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构件7可为设置在扭簧支撑架53上的一 限位螺钉71,并在前、后侧板或顶板上固定有一挡块(图中未示出),在初始位置时,所述挡 块恰好抵顶于限位螺钉71上,以防止前、后侧板或顶板向后摆动或移动。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所述限位构件7还可以是设置在后侧板23后方的 限位块(未图示),当活动底座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后侧板23恰好抵靠在该限位块上,以 防止其向后摆动。 本技术司机座椅100的活动底座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5所示) 司机在位置1就座时,活动底座2在司机体重的作用下前趋,克服了拉簧41的拉 力并运动到位置2 ;此时,后侧板23依次接触到扭矩阻力杆51和扭矩阻力杆52,并受到扭 转阻力的缓冲作用;当继续前趋到位置3时顶板24碰撞到竖直的阻力器6并受到了更大的 阻力作用,所述活动底座2在受到逐渐加大的阻力作用下,运动到位置4。通过上述四级减 震(缓冲)阻力作用,能够满足不同身高、体重及其它人体尺寸的司机乘坐该司机座椅100, 并使司机就座时能够轻巧、平稳地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快速移动式司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座椅包括一座椅本体,在所述座椅本体与机车的地板之间设有一活动底座;所述活动底座包括有固定设于地板上的底板,底板的前、后端分别枢接有平行设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上端分别与一顶板枢接,所述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构成一平行四杆机构;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初始位置处于与铅垂面呈一夹角的前倾状态;所述前侧板上设有一使其向后摆动的复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芳李澍芩崔启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