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下及前后分别位移的车辆驾驶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94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上下及前后分别位移的车辆驾驶座椅,包括底座,座板与靠背组合件,两者之间的连接件。所述底座上设有座架、座撑、支架腿、止动杆、螺杆及工作螺母;座架为U形板式结构,座撑在座架下方,支架腿焊接在座撑上,螺杆、止动杆垂直穿过座撑与座架连接。用扳手旋转工作螺母,与螺杆连接的座架、座板与靠背组合件便上下位移。在座架U形结构两侧竖直边上有滑动槽,在座板两侧有螺纹孔;连接柱穿进此滑动槽和螺纹孔,用螺母将座板与靠背组合件固定在座架上;松开螺母,可将座板与靠背组合件沿座架滑槽滑移至需要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手动工具实现座椅上下、前后连续位移,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调位便捷,可用于中低档机动车辆。(*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专用座椅,具体是一种可上下及前后分别位移的车辆驾驶座椅,可用于一般汽车、工程车辆、农用车辆驾驶座椅的位置调节。
技术介绍
目前机动车辆中的驾驶座椅分为高档、中档和低档。机动车辆根据其档次、用途的不同,分别配备不同档次的驾驶座椅。如汽车可分别配置高档、中档和低档驾驶座椅。工程车辆一般配置中档、低档驾驶座椅。农用车辆一般配置低档驾驶座椅。目前,高、中档次驾驶座椅的位置是可以调节的。低档驾驶座椅的位置一般是固定、不能调节的,这无疑给驾驶员带来诸多的不便。高档座椅的位置调节一般采用液压或电动方式实现座椅位置的自动调节,其调节装置复杂且造价很高。中档座椅一般采用机械结构或机电结合的方式实现座椅位置调节。对于座椅的位置调节,有能够实现上下调节的,有能够进行前后调节的。如中国专利96223429.X“汽车驾驶座椅升降装置”和专利01251934.0“用于汽车驾驶座椅升降的控制装置”公开了对汽车驾驶座椅位置进行上下调节的技术方案。其中,专利96223429.X是采用机械结构方式实现汽车驾驶座椅上下位置调节;专利01251934.0为采用机电结合方式实现汽车驾驶座椅上下位置调节。这两项专利的位置调节技术方案构造均较为复杂,而且只能进行座椅位置的上下调节,不能调节其前后位置。也有能够进行上下和前后位移的座椅,如中国专利91204822.0“可升降和前后位移的汽车座椅支架”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但也存在着调节机构零件种类较多,零件形状比较复杂及由此造成的调节装置复杂、成本较高的不足之处。在该专利技术创造中,由于采用了齿条形定位件,还带来了位移调节不连续的弊端。可以看出,现有的位置可调式驾驶座椅普遍存在构造相对复杂、成本较高、调节功能不完善的缺点。目前还没有一种功能完善且成本低并能在各种机动车辆上普及使用的可调式驾驶座椅。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功能完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能在各种机动车辆上普及使用的可上下及前后分别位移的车辆驾驶座椅。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手动工具调节驾驶座椅的位置。其中,上下位置调节采用滑动螺旋副;前后位置调节采用座板与靠背组合件沿座架滑移实现。驾驶座椅的具体结构包括底座,座板与靠背组合件以及底座和组合件之间的连接件。连接件为配有螺母的连接柱。在底座上设有座架、座撑、支架腿、止动杆及套有工作螺母的螺杆。所述座架为U形板式结构,在U形结构的两侧竖直边上开设滑动槽,所述座板与靠背组合件装在此U形板的竖直边上。座撑设在座架的下方,支架腿就焊接在该座撑上,螺杆、止动杆则垂直穿过座撑与座架连接。所述座撑为长方体,其上分别开设有一通槽、两通孔。止动杆穿过一通孔与座架螺接,螺杆则穿过另一通孔与底架焊接;在螺杆上配置的工作螺母的位置正好处于座撑的通槽中,用以方便使用扳手旋拧。所述螺杆为柱状,其上制有梯形螺纹,下端设有限位销孔;所述工作螺母为六角螺母,内部制有梯形螺纹,工作螺母与螺杆配合成螺旋副,用以调节驾驶座椅在上下位置的移动。所述靠背和座板采用螺钉连接成座板与靠背组合件,靠背、座板上分别有卡槽,用于装、卸靠垫、座垫。在座板两侧的螺纹孔,与座架上的滑动槽相对应,连接柱的两端有螺纹,该连接柱的一端穿过滑动槽旋入座板两侧的螺纹孔,另一端则旋合螺母,将座板与靠背组合件安装在U形座架的两竖直边上。松开螺母,可将座板与靠背组合件在座架上进行前后滑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考虑到每一辆车的驾驶人员通常是固定的,驾驶座椅的位置调整不是频繁发生的,本技术采用手动工具如扳手调节驾驶座椅的位置。其上下位置的调节采用螺旋副,调节时只需旋转工作螺母,即可实现椅子的上下位移;前后位置调节采用滑槽滑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1.实现了上下位移及前后位移的连续调节。其上下调节幅度取决于螺杆及其上面螺纹的长度,前后调节幅度取决于滑槽的长度,调节后的座椅稳定可靠;2.座椅的位置调整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加工实现,可广泛用于中、低档汽车,工程车辆,农用车辆,改善驾驶座椅的人机功能。本技术的实施,也将改变目前低档车如农用车辆驾驶座椅位置不能调整的状况;3.由于座板和靠背上均有卡槽,座垫、靠垫的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因此,可按舒适性将座垫和靠垫设计成不同档次(如皮革面料、纤维面料等)或按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材料(如夏季用晾垫,冬季用暖垫);还可在座垫中加入减振弹簧使其成为减振座垫。其花费不多,但工作条件更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左视图图3是座撑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3,本技术由底座,座板与靠背组合件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件构成。底座部分设有座撑3、座架8、螺杆14及与螺杆14配合使用的工作螺母5、止动杆4、支架腿1。座架8为U形结构,该U形结构的两竖直边上开设有滑动槽18,支架腿1为弯板状,三个支架腿焊接在座撑3上,形成对驾驶座椅的平衡支撑。座撑3的外形为长方体形,内设有通槽15、通孔16、通孔17。螺杆14为柱状,其上制有梯形螺纹,下端有一销孔2,销孔2内插开口销,开口销为标准件。工作螺母5外形为六角形,内部制有梯形螺纹。止动杆4为柱状,一端制有螺纹,一端为方头。螺杆14垂直穿过座撑3的通孔17与座架8焊接固连。螺杆14和工作螺母5通过螺纹旋合实现连接,此工作螺母的位置正好在座撑3的通槽15中,可方便扳手的使用。当用扳手旋转工作螺母5时,与该螺母旋合的螺杆14、与螺杆连接的座架8以及安装其上的座板与靠背组合件便一同上下连续位移,从而可实现座椅位置的上下调节。座椅上下位移的调节幅度由螺杆的螺纹长度而定,一般可在150mm范围内调节为更好。为了保险,在螺杆14下端用开口销限定螺杆上移位置。此外,还用止动杆4防止座椅转动,它穿过座撑3上的通孔16,一端用螺纹与座架8垂直连接,另一端的方头用于安装该零件时配合扳手使用。参见图1、图2,本技术的座板与靠背组合件的座板9与靠背10采用螺钉13连接成一体。座垫12、靠垫11是座椅的配件,可设计成各种外形及档次或随季节的冷暖变换采用不同的材料。在座板9、靠背10上均有卡槽,座垫12、靠垫11分别通过卡槽可方便地在座板9、靠背10上装、卸。座板9的两侧分别开有两个螺纹孔,当座板与靠背组合件安装在座架8的U形竖直边上时,此螺纹孔与滑动槽18相对应。这样,连接柱6才能通过座板9上的螺纹孔将座板与靠背组合件用螺母7固定在滑动槽18上。所述连接柱6的两头都有螺纹,并且一端部做成方头。螺母7为标准件。当要调节座椅前后位置时,可用扳手松开螺母7,将座板与靠背组合件沿座架8上的滑动槽18滑移至需要位置后,再用双螺母7锁紧。座椅前后位置调节幅度取决于滑槽的长度,一般可在150mm范围内连续调节。座椅与车身之间采用焊接安装固定,焊接处为三个支架腿1的下端。座椅与车身之间也可采用螺柱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可上下及前后分别位移的车辆驾驶座椅,包括底座,座板与靠背组合件,底座与组合件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配有螺母的连接柱,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有座架(8)、座撑(3)、支架腿(1)、止动杆(4)、螺杆(14)及旋合其上的工作螺母(5);所述座架(8)为U形板式结构,座板与靠背组合件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上下及前后分别位移的车辆驾驶座椅,包括底座,座板与靠背组合件,底座与组合件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配有螺母的连接柱,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有座架(8)、座撑(3)、支架腿(1)、止动杆(4)、螺杆(14)及旋合其上的工作螺母(5);所述座架(8)为U形板式结构,座板与靠背组合件装于此U形板式结构上,所述座撑(3)设在座架(8)的下方,支架腿(1)焊接在座撑(3)上,螺杆(14)、止动杆(4)垂直穿过座撑(3)与座架(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社教杜美玲于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