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利专利>正文

一种空气压缩车辆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360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车辆减振器,包括上气缸、下气缸和上下两气缸之间的隔板,在上、下气缸内的中心各固定有一个空气压缩筒,在空气压缩筒内设有一根活塞杆,该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气活塞,活塞杆在空气压缩筒内可以作上下往返运动。在两空气压缩筒的底壁上各设有一个空气压缩的能量转换阀。本减振器体积小、可节省安装空间,它不用油,只用空气,既可节约大量液压油资源,又可减少维修时液压油对环境的污染,该减振器为两级独立的空气压缩减振,两级减振器各自的独立性好,还可相互补偿,克服了以往单级空气减振或液压减振只能吸振不能减振的缺陷,减振效果好,行车更平稳,适合各种车辆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压縮车辆减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一种减振器,具体说是一种空气 压缩车辆减振器。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机动车减振器,比较先进的是液压減振结 构,它是通过一根耐磨耐压的橡胶活塞在油缸内作上下运动,推动油缸 内的液压油经一 个压力緩解装置,使液压油在一 定压力下起到减振效 果。但现在的液压减振器主要有以下缺陷 一是单级减振效果不理想, 当车辆行驶时遇到 一个凸出的高点时,减振器就会受外部的冲击力把它 挤压到一个最低点,而减振器处在低点时,它自身的反弹力就会加大, 会把车辆抛到一个更高的高点,由于其本身的重量又无意的产生了一次 车辆振动;二是现有液压油减振器是利用重力把液压油通过緩解装置来 减压时,高压油缸里面没有多少液压油,当车辆再次遇到凹凸不平的路 面时,由于液压油不能及时回补,这样就让车辆失去了减振保护。三是 现有的空气压缩减振器,在理论上和实际使用中都证明,它只能起吸振 的作用,不能起到减振的作用。因此造成现有汽车行进中的减振效果仍 不十分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单级液压减振器和空气压缩减振器只能吸 振,不能减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新的空气压缩减振器。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由上气缸、下 气缸和连接上、下气缸的连接螺母组成,它的特点是①在上、下气缸内 的中心各固定有一个空气压缩筒,在空气压缩筒内"i更有一才艮活塞杆,该活 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气活塞,活塞杆在空气压缩筒内可以作上下往返运动。 在两空气压缩筒的底壁上各设有一个空气压缩的能量转换阀。②所述空气压缩筒的直径小于气缸的直径,在气缸内壁与空气压缩筒外壁之间,形成 一个储气空间,该空间通过空气压缩筒底部的能量转换岡与空气压缩筒相 贯通。③所述能量转换阀为圆盘形,圆盘上设有多个通气孔。④所述气活 塞的直径略小于空气压缩筒的内径,活塞边缘与空气压缩筒内壁接触并密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单级空气或液压车辆减振器相比有如下优点①因本 专利技术采用上、下两级独立的空气压缩进行减振,当车辆受到上、下外力冲 击时,外力会推动各压缩筒内带有气活塞的活塞杆,向压缩筒底部挤压, 把压缩筒内的空气压缩,当空气压缩时会把能量吸收,吸收后的能量会通 过能量转换阀进入储气筒时把能量转换成热量释放一部分,当空气減振器 复原时,被压缩的空气从储气筒通过能量转换阀返回压缩筒时,能量转换 会再次把吸收的动能转换成热能释放,这样本减振器就能做到第 一步把能 量吸收,第二步把吸收能量转换成热量释放,就解决了以往压缩空气只吸 振而不减振的问题。这样两级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的装置其减振效果明优 于现有只有一个气缸或油缸的单级减振装置。即当车4仑受到路面冲击力 时,它会利用下部的一级独立的气缸来减振,当车辆受到自身重力冲击力 时,它会利用上部的一级独立的气缸来减振,要是整车承受到上、下的冲 击力时,因为上力和下力本身的不同,就会利用本减振器的上下气缸调节 来自上下不同的振动力,使其得以化解,让车轮和车身始终保持上下各自 独立与自由,又能整体协调的减振,使车辆更加安全、平稳,使乘车人感 到舒适和环保。②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可节省空间,又因不用油 只用空气,因此可省略大量油资源。还能减少油污染环境。③由于本专利技术 减振器的车身和车轮能自由活动,整体协调,在运行时,能大大降低车轮 与地面的石並撞力,可以大大减少行车的噪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剖视图。图中1活塞杆,2导向套,3空气压缩筒,4气缸,5气活塞,6 能量转换间,7堵头,8连接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在钢质的连接螺母8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圆筒形的气缸4, 每个气缸的外端设有导向套2,在每个气缸4内均固定有一个空气压缩 筒3,空气压缩筒的一端为敞口,该敞口内设有一根活塞杆1,该活塞 杆的外端穿过导向套伸出,作为对外的连接端,活塞杆的另一端设有气 活塞5,活塞杆连同气活塞可在空气压缩筒内作往返运动;在空气压缩 筒的另一端设有堵头7,该堵头上设有多个通孔的能量转换阀6,空气 压缩筒内腔通过该能量转换阀与气缸内壁与空气压缩筒外壁之间形成 的储气空间相贯通。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压缩车辆减振器,包括上气缸、下气缸和上下两气缸之间的连接螺母,其特征是在上、下气缸内的中心各固定有一个空气压缩筒,在空气压缩筒内设有一根活塞杆,该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气活塞,活塞杆在空气压缩筒内可以作上下往返运动,在两空气压缩筒的底壁上各设有一个空气压缩的能量转换阀。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气压缩车辆减振器,其特征是所述空气 压缩筒的直径小于气缸的直径,在气缸内壁与空气压缩筒外壁之间,形成 一个储气空间,该空间通过空气压缩筒底部的能量转换阀与空气压缩筒相 贯通。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空气压缩车辆减振器,其特征是所述能 量转换阀为圆盘形,圆盘上设有多个通气孔。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空气压缩车辆减振器,其特征是所述气活塞 的直径略小于空气压缩筒的内径,活塞边缘与空气压缩筒内壁接触并密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车辆减振器,包括上气缸、下气缸和上下两气缸之间的隔板,在上、下气缸内的中心各固定有一个空气压缩筒,在空气压缩筒内设有一根活塞杆,该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气活塞,活塞杆在空气压缩筒内可以作上下往返运动。在两空气压缩筒的底壁上各设有一个空气压缩的能量转换阀。本减振器体积小、可节省安装空间,它不用油,只用空气,既可节约大量液压油资源,又可减少维修时液压油对环境的污染,该减振器为两级独立的空气压缩减振,两级减振器各自的独立性好,还可相互补偿,克服了以往单级空气减振或液压减振只能吸振不能减振的缺陷,减振效果好,行车更平稳,适合各种车辆使用。文档编号F16F9/02GK101586638SQ20081014360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者利 江 申请人:利 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压缩车辆减振器,包括上气缸、下气缸和上下两气缸之间的连接螺母,其特征是:在上、下气缸内的中心各固定有一个空气压缩筒,在空气压缩筒内设有一根活塞杆,该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气活塞,活塞杆在空气压缩筒内可以作上下往返运动,在两空气压缩筒的底壁上各设有一个空气压缩的能量转换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利
申请(专利权)人:江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