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前体胶束制剂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242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前体胶束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含有10%至60%的主药、0至69%的溶剂、8%至60%的表面活性剂和0至50%的辅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前体胶束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的前体胶束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是一种新型前体胶束制剂及其生产方法和使用方法,特别适用于在水及大多数有机溶剂都难以溶解的药物的体内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技术介绍
一些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的药物,给其制剂制备过程和临床应用造成困难,而使这些药物剂型单一,也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专利技术了新型前体胶束制剂。表面活性剂是典型的两亲分子,其分子中含有亲油性的碳氢链和亲水性的官能团。若纯水中加入极少量表面活性剂,它被吸附在水相表面定向排列形成薄膜。当进入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量时(临界胶束浓度),在分子表面膜形成的同时,表面活性剂也逐渐聚集起来,互相把疏水基靠在一起,形成亲水基朝向水而疏水基在内的直径在胶体分散相粒子大小范围的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束(或反相胶束),由胶束形成的溶液称为缔合胶体。当表面活性剂分子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会在溶液中形成微乳或囊泡胶束。缔合胶体是热力学稳定系统并可使许多难溶药物增溶。胶束、微乳或囊泡胶束和缔合胶体,其内部的有限区域限制药物成核的位置和空间,控制了药物微粒的大小,药物粒子或包裹于胶束(或反相胶束)微乳或囊泡胶束之中,或表面吸附了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微胞状态,产生粒子间的排斥力,防止粒子的团聚、长大,有助于生成纳米粒子。采用表面活性剂在临界胶束浓度形成胶束用于难溶药物的增溶及形成的纳米级微粒并且其独特的空间结构都将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稳定性。目前含药胶束研究较多的为聚合胶束,其制备方法和技术主要有以下几大类:最简单方法是物理包埋法,将固体药物用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溶解,取少量注入含有胶束的水溶液中。通常,处方中所需的药物浓度较高,因此可先将药物和聚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然后缓慢加水(相反转),残留有机溶剂可通过透析或挥发法除去;也可将药物和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蒸除溶剂后将形成的混合物薄膜重新分散在水性介质中;还有直接将药物通过适当的方法溶入表面活性剂中。公开号为CN1307866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生产聚合胶束的方法以及包含这种聚合胶束的组合物(专利技术人为横山昌幸、本泽荣一、小-->川泰亮),该聚合胶束的组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药物和特定的共聚物溶解于水不混溶性有机溶剂中,制成溶液;制成的溶液与水混合形成O/W型乳液,然后从该溶液中缓慢挥发有机溶剂。还公开了可通过上述制备方法获得的其中注入水难溶性药物的聚合胶束组合物。公开呈为CN1283106A的专利文献(G·舍奎斯特)公开了通过将亲脂性糖皮质备类溶解在表面活性剂,优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得到该糖皮质甾类的稳定组合物;然后将含水介质加入到上达糖皮质甾类?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且剧烈搅拌该混合物,得到稳定和均匀以胶束形式存在的糖皮质甾类的组合物的溶液。物理包埋法现有技术由于需经胶束化过程,因而存在制备方法复杂、浓度低以及成本高且难以得到固体粉末等不足。即使有人进一步将分散于水中的胶束冷冻干燥制备冻干粉备用。由于这种方法操作复杂,而且进行冻结干燥时,仍不能避免上述高分子胶束粒子之间的缔合以至凝聚。而直接将药物溶入表面活性剂中制备胶束的方法也具有很大局限性,对于难溶于表面活性剂的药物则无能为力。化学结合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药物连接到嵌段共聚物的疏水性(或亲水性)片段上,在水溶液中疏水性部分会自动聚集形成胶束。使药物与胶束疏水嵌段中的特定基团形成化学键,然后用直接溶解法或透析法制备。前法是将键合了药物的共聚物直接加入水或其它水性介质如磷酸盐缓冲液中形成胶束。后法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含药共聚物,先将含药共聚物溶于有机溶剂,在搅拌下用水透析,除去有机溶剂而得。公开号为CN1429120A的专利文献(专利技术为徐敏孝、李一雄、刘在源)公开了一种生物相容的、稳定的组合物,其包含一种疏水药物如紫衫醇;在水溶液或体液中形成一种可注射的聚合胶束溶液的该组合物是一种冻干产品,其包含一种疏水药物即紫衫醇,并且在它的末端结合一种两亲嵌段共聚物,其中疏水基团对疏水药物如紫衫醇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此专利技术提供了在已灭菌的容器内长于三年的保存期,在灌输液中长于三天的稳定性,具有最小的副作用和显示改良的生物药效率。如果从理论上讲,由化学方法制备的胶束在药物缓释方面的效果应该比由物理方法制备的胶束要好,但结合在共聚物上的药物也可能因为难以解离,造成其难以释放,从而无法达到药效;另外,化学制备法经历了化学反应过程,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改变药物本身的药理活性。公开号为CN1223591A的专利文献(专利技术人为山平智浩等)公开了一种涉及由聚氨基葡糖衍生物和疏水药物组成的胶束化含水组合物,其中聚氨基葡糖衍生物已引入作为亲水基的羧基-C#-[1-5]烷基和作为疏水基的具有9到21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9到21个碳原子的脂族酰基,和一种溶解疏水药物的方法,其中包括将聚氨基葡糖衍生物和疏水药物加入含水溶剂形成胶束化含水组合物;根据此专利技术,可将由于不溶于水而不能用于注射的药物配制成注射剂,也能有效地提高由于溶解性差而导致口服吸收不佳的药物的吸收度。-->另外有报道,中性表面活性剂1,12-二氨基十二烷含有由疏水烷基连接起来的两个极性头基,它在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多层囊泡。向该基质溶液中加入原硅酸四乙酯(TEOS),可以在囊泡的中间层区域形成具有囊泡形态的多孔层状SiO2(MSU-V)。此外,CnH2n+1NH(CH2)2NH2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也可以形成囊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niosome)随着膜模拟化学的发展,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司盘类)、胆固醇和十六烷基磷酸为材料,采用醚注入法、逆相蒸发法、超声法等方法可获得双分子层囊泡一般称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给药系统[8]。如喜树碱囊泡,加入司盘,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得,包封率较高(61%),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而且能显著降低喜树碱的毒性。刘云清、刘西瑛、刘炜、刘彤(中国专利02128845)专利技术了一种药物输送系统,以羟丙基倍他环糊精与磷脂为基质,方法依超分子化学胶束、囊泡等分子聚集体的特性,以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为条件,在加温和减压下将难溶性药物制备为固体纳米药物。该纳米药物为疏松、多孔的无菌颗粒或粉末,直接供静脉输注制剂,具靶向性、一定的缓释性和长循环性。作口服固体制剂,可口融,具速释性,速效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目前已经发表的制备胶束系统的方法中各有优缺点,但普遍存在载药量低,制作工艺复杂,中间环节较多,不利于工业生产的规模化控制,再就是辅料中含有磷脂等性质不稳定物质,因而稳定性差,不利于灭菌处理的种种问题。同时以上方法多适用于只难溶于水的药物,而对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的药物,使用以上方法就难以制成胶束溶液或前体胶束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前体胶束制剂,其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较有利于体内吸收和药效的发挥,有效地解决了微粒给药剂型普遍存在的物理稳定性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型前体胶束制剂的生产方法,其简单易实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型前体胶束制剂的使用方法,其也便于使用。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新型前体胶束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含有10%至60%的主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前体胶束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含有10%至60%的主药、0至69%的溶剂、8%至60%的表面活性剂和0至50%的辅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前体胶束制剂,其特征在于主药为难溶性药物或在体内难吸收的药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前体胶束制剂,其特征在于主药为阿苯达唑、甲苯咪唑、氧苯达唑、奥苯达唑、替加氟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前体胶束制剂,其特征在于溶剂为乳酸、油酸、丙酸、丙二醇、聚乙二醇、冰醋酸、乙醇、甲醇、乙醚、植物油、甘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前体胶束制剂,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为泊咯沙姆、聚氧乙烯烷基醚类、聚氧乙烯硬脂酸酯、聚氧乙烯二醇、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前体胶束制剂,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为泊咯沙姆188、泊咯沙姆124、聚烃氧基10硬脂基醚、聚烃氧基12硬脂基醚、聚烃氧基8硬脂酸酯、聚烃氧基12硬脂酸酯、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浩王建华陈迹林筱琦孙殿甲高晓黎牛若觉陈启龙徐志新陈雪鸿苗玉清潘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虫病临床研究所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