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的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13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的封装结构,散热铜柱的顶面上固定蓝光芯片,金线焊接于蓝光芯片,蓝光芯片上覆盖荧光粉,塑料壳体的下半部分固定于散热铜柱两侧,引线支架的一端固定于塑料壳体的下半部内;散热铜柱的下底面低于塑料壳体的下底面,塑料壳体的上半部分为中心对称的圆形凹槽结构,该圆形凹槽底面低于散热铜柱的上表面,该圆形凹槽的直径大于散热铜柱相应位置的直径,该圆形凹槽内具有体积与圆形凹槽体积相同的硅胶,硅胶的出光面为平面型出光面;或该圆形凹槽内具有体积大于圆形凹槽体积的硅胶,硅胶的出光面为凸球型出光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艺简单、良率高、耐温能力强,可制作多种发光面形状,半峰值光强角可在60~75℃间选择。(*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光源,特别涉及高功率白光 LED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新型光源,和传统光源相比它具有很多优点长寿、节 能、低电压、体积小、无污染。LED发光效率在不断提高,白光LED的发光效率已经超过了普 通荧光灯。目前,照明用高功率1W、3W的LED封装结构主要以朗伯型仿流明结构为主,采用蓝 光芯片,芯片上覆盖有可激发出黄光的荧光粉,芯片下有一个散热底座,散热底座上盖有一 个半球型PC(聚碳酸酯)透镜,在PC透镜内灌封有填充硅胶,填充硅胶包裹住芯片。在PC 透镜旁设有塑胶壳体,这种结构的缺陷是1、在透镜内灌封硅胶,工艺复杂且容易产生气 泡,良品率低;2、PC的耐高温能力差,一般不能超过130摄氏度,不能使用250摄氏度的回 流焊工艺焊接;3、发光角度不大,照度不均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现有LED封装结构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封装工艺简单、耐温能 力强、发光角度大的照明用高功率LED封装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散热铜柱的顶面上固定蓝光芯片,金线焊接于蓝 光芯片,蓝光芯片上覆盖荧光粉,塑料壳体的下半部分固定于散热铜柱两侧,引线支架的一 端固定于塑料壳体的下半部内;散热铜柱的下底面低于塑料壳体的下底面,塑料壳体的上 半部分为中心对称的圆形凹槽结构,该圆形凹槽底面低于散热铜柱的上表面,该圆形凹槽 的直径大于散热铜柱相应位置的直径,该圆形凹槽内具有体积与圆形凹槽体积相同的硅 胶,硅胶的出光面为平面型出光面;或该圆形凹槽内具有体积大于圆形凹槽体积的硅胶,硅 胶的出光面为凸球型出光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可不采用PC透镜硅胶灌封工艺,而采用直接覆盖硅胶的工艺,工艺简单,良率尚o2、由于不采用耐高温能力低的PC材料,整个产品的耐温能力强,可采用回流焊工 艺焊接。3、可制作多种发光面形状,从而调节出光角度,半峰值光强角可在60 75°C间选 择。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出光面为平面型出光面8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出光面为凸球型出光面9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线支架;2、塑料壳体;3、硅胶;4、散热铜柱;5、荧光粉;6、蓝光芯片;7、 金线;8、平面型出光面;9、凸球型出光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在散热铜柱4的顶面上固定蓝光芯片6,金线7焊接在蓝光芯片6 上,使电路联通。蓝光芯片6上覆盖有可激发出黄光的荧光粉5。塑料壳体2的下半部分 固定在散热铜柱4的两侧,引线支架1的一端固定在塑料壳体2的下半部内。散热铜柱4 的下底面低于塑料壳体2的下底面,即散热铜柱4下底面从塑料壳体2中露出。塑料壳体 2的上半部分形成中心对称的圆形凹槽结构,该圆形凹槽底面低于散热铜柱4的上表面,该 圆形凹槽的直径大于散热铜柱4相应位置的直径。如图1,在该圆形凹槽内可填充液态的硅 胶3,硅胶3的体积与圆形凹槽体积相同,这样,硅胶3的出光面形成如图1所示的平面型出 光面8。如图2,在该圆形凹槽内填充的硅胶3的体积可大于圆形凹槽的体积,这样,硅胶3 的出光面形成凸球型出光面9,填充时,由于表面张力,硅胶不会从圆形凹槽的上口溢出,而 会形成向上拱起的凸球型。由于上述平面型出光面8、凸球型出光面9的高度都高于散热铜柱4上表面,所以 封胶时可直接在圆形凹槽内填充硅胶3,填充时,控制胶水的重量可对LED出光面形状进行 调节,当出光面为平面型出光面8时,发光角度较大,半峰值光强角为75°C左右;当出光面 为凸球型出光面9时,发光角度较小,半峰值光强角为60°C左右。权利要求一种LED的封装结构,散热铜柱(4)的顶面上固定蓝光芯片(6),金线(7)焊接于蓝光芯片(6),蓝光芯片(6)上覆盖荧光粉(5),其特征是塑料壳体(2)的下半部分固定于散热铜柱(4)两侧,引线支架(1)的一端固定于塑料壳体(2)下半部内;散热铜柱(4)的下底面低于塑料壳体(2)的下底面,塑料壳体(2)的上半部分为中心对称的圆形凹槽结构,该圆形凹槽底面低于散热铜柱(4)的上表面,该圆形凹槽的直径大于散热铜柱(4)相应位置的直径,该圆形凹槽内具有体积与圆形凹槽体积相同的硅胶(3),硅胶(3)的出光面为平面型出光面(8)。2.—种LED的封装结构,散热铜柱(4)的顶面上固定蓝光芯片(6),金线(7)焊接于蓝 光芯片(6),蓝光芯片(6)上覆盖荧光粉(5),其特征是塑料壳体(2)的下半部分固定于散 热铜柱(4)两侧,引线支架(1)的一端固定于塑料壳体(2)的下半部内;散热铜柱(4)的下 底面低于塑料壳体(2)的下底面,塑料壳体(2)的上半部分为中心对称的圆形凹槽结构,该 圆形凹槽底面低于散热铜柱(4)的上表面,该圆形凹槽的直径大于散热铜柱(4)相应位置 的直径,该圆形凹槽内具有体积大于圆形凹槽体积的硅胶(3),硅胶(3)的出光面为凸球型 出光面(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的封装结构,散热铜柱的顶面上固定蓝光芯片,金线焊接于蓝光芯片,蓝光芯片上覆盖荧光粉,塑料壳体的下半部分固定于散热铜柱两侧,引线支架的一端固定于塑料壳体的下半部内;散热铜柱的下底面低于塑料壳体的下底面,塑料壳体的上半部分为中心对称的圆形凹槽结构,该圆形凹槽底面低于散热铜柱的上表面,该圆形凹槽的直径大于散热铜柱相应位置的直径,该圆形凹槽内具有体积与圆形凹槽体积相同的硅胶,硅胶的出光面为平面型出光面;或该圆形凹槽内具有体积大于圆形凹槽体积的硅胶,硅胶的出光面为凸球型出光面。本技术工艺简单、良率高、耐温能力强,可制作多种发光面形状,半峰值光强角可在60~75℃间选择。文档编号H01L33/62GK201590435SQ201020022840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8日专利技术者李明, 洪从胜 申请人: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的封装结构,散热铜柱(4)的顶面上固定蓝光芯片(6),金线(7)焊接于蓝光芯片(6),蓝光芯片(6)上覆盖荧光粉(5),其特征是:塑料壳体(2)的下半部分固定于散热铜柱(4)两侧,引线支架(1)的一端固定于塑料壳体(2)下半部内;散热铜柱(4)的下底面低于塑料壳体(2)的下底面,塑料壳体(2)的上半部分为中心对称的圆形凹槽结构,该圆形凹槽底面低于散热铜柱(4)的上表面,该圆形凹槽的直径大于散热铜柱(4)相应位置的直径,该圆形凹槽内具有体积与圆形凹槽体积相同的硅胶(3),硅胶(3)的出光面为平面型出光面(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从胜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