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散热组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558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CPU散热组件装置,其主要是将对接后其间夹置有散热片组的架、座体,于该架体与散热片组间另具设一概为跨设于散热片组上侧的受动件,使受动件一端与架体架接而另端则为自由端;架体并设(或不设)有一可因操控而行向下作用并恰与前述活动端对应的操控件,使受动件以架接端为轴而向下偏,而达在该架体与散热片组间产生相对撑移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架体与座体间、及散热片组与CPU本体间更为紧固、散热效果更佳及拆装操作均极简易的功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使而使架体与座体间、及散热片组与CPU本体问更为紧固、无空隙、散热效果更佳,拆装与操作均极简易的CPU散热组件装置。此外,当欲拆下架体时,则又由于倒扣因素,而必须利用人手强力外翻,方能拆下架体,操作上颇为不便。此外,风扇仍必须通过麻烦的螺丝来螺锁,不利于组装。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PU散热组件装置,其中将一架体与一座体上下对接,架、座体间夹置散热片组,于该架体与散热片组的间另具设有一概为跨设于散热片组上侧的受动件,使该受动件一端与架体架接,而另端则为自由端;所述架体具有设有一可因人为操控而行向下作用的向下手段的操控件,该向下手段并适与受动件的活动端相对应,使受动件以架接端为轴而位移一适当角度,而达到在该架体与散热片组间产生相对撑移的效果,架体倒扣于座体、及散热片组与CPU本体间的邻接,使得更为紧固。本技术的第二目是提供一种藉由固定唇,连设于两第二脚问的活动唇及其它相关构件,而可轻易地将架体倒扣于座体的状态予以脱离的CPU散热组件装置。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PU散热组件装置,用以与座体上下对接而夹置散热片组的架体一侧的壁体两端,其各具有一可倒扣于座体的第一脚,另侧壁体的两端则各枢接有一亦可倒扣于座体的第二脚;另侧壁体是具设有一固定唇,而该两第二脚的间则接设有活动唇;前述固定唇与活动唇间并具设有弹性撑持手段,使可藉由外力的相对抿合该二唇,而使两第二脚同以各该枢接处为轴,进行可使其倒扣状态得能被卸脱的外翻行为。本技术的第三目的乃系在提供一种仅须使用受动件,即可在架体与散热片组间产生相对撑效果,使架体与座体间、及散热片组与CPU本体间,均更为紧固,因而大幅提升散热效率的CPU散热组件装置。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PU散热组件装置,其中将一架体与一座体上下对接,架、座体间夹置散热片组,于该架体与散热片组的间另具设有一为跨设于散热片组上侧的受动件,使该受动件一端与架体架接而另端则在架体另侧处为自由端;仅利用该受动件即可在架体与散热片组间产生相对撑移的效果,架体的倒扣于座体、及散热片组与CPU本体间的邻接,使其更为紧固。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图3为本技术依据图2的分离状态倒视图。图4为本技术依据图2的组合状态倒视图。图5为本技术依据附图说明图1于组接后的架体的右半断面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依据图5的操作前的倒视图。图7为本技术依据图5的操作后的倒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架体与第二脚间的接组前示意图。图8a为本技术的架体与第二脚间的接组后示意图。图8b为本技术第二脚使用另一弹性元件53的分解图。图8c为本技术依据图8b的组合图。图9为本技术依据图8的接组后再与座体组合前的示意图,并揭示二唇间的另一种定位手段。图10为本技术依据图9的与座体的组合图,并揭示同于图9的另一种定位手段。图11为本技术依据图1的完全组合前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12为本技术依据图1的完全组合后立体图。图13为本技术依据图12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14为本技术处于紧扣状态下的动作示意图(未含风扇6)。图15为本技术依据图14的动作示意图一图16为本技术依据图14的动作示意图二,显示因固定唇与活动唇已相对靠合而使第二脚脱离。图17为本技术针对受动件2的一种实施例分解图。图18为本技术对于固定风扇的另一实施例的动作前立体图。图19为本技术依据图18的动作后立体图。图20为本技术受动件的第一实施例倒视图。图21为本技术受动件的第二实施例倒视图。图22为本技术受动件的第三实施例倒视图。图23为本技术受动件的第四实施例倒视图。图24为本技术受动件的第五实施例倒视图。图25为本技术依据图23的使用状态部分剖视图。图26为本技术依据图廿五的断面图。附图标号说明1操控件;11操控段;12作用段;121偏心部;2受动件;21架接端;211穿孔;22活动端;221嵌槽;23梁臂;231凸部;232垂片;24横底面;25中界面;26架接端;261穿孔;27活动端;28框体;281衔肋;29中界下凸体;3架体;301凸壁;301a伏突部;301b通道;302凸壁;302a伏突部;302b通道;303壁体;304壁体;304 a斜凸体;304b凸伸体;305插孔;306受接部;307缺凹;31中置板;311衔接面;312孔体;32开孔;321伸臂;322凸体;323推拔面;33穿插缝;34罩体;341活动空间;35撑体;36限位槽;37第一脚;371扣勾;38固定唇;381定位框;382凸肋;383侧隔板;4座体;41立柱;411受勾部;42侧壁;421排气孔;5第二脚;501轴接部;502扣勾;51活动唇;511定位框;512凸肋;513嵌缝;52弹性元件;53弹性元件;6风扇;61螺孔;62螺丝;7散热片组;71凹陷部;8电路板;81CPU本体;9弹扣件;91凸部。如图1所示,CPU本体81插置于CPU座上,而CPU座则固置于电路板8的上。风扇6被固置于中空架体3内部的中置板31上,可藉螺丝62或其它方式予以两相固定架体3藉其第一、二脚37、5而倒扣于中空座体4,架、座体3、4间则夹置有散热片组7,散热片组7的下缘借助座体4的中空形态而与CPU本体81邻接,以进行导热座体4则以图未示的方式而被固置于电路板8上,并使其中空处对正于CPU本体81,使风扇6所吹送的风可透过架体3中空处及散热片组7,而对收集热能的散热片组吹送、进行散热。首先,参阅揭示分解状态的图1及揭示组合状态的图11至图13所示的主要部分一。架体3由两相对壁体303、304及两相对凸壁301、302而构成框围状,且各凸壁301、302各为两相邻对称凸壁301、302所构成的双层形式,该双层式凸壁301、302间形成通道301b、302b。架体3内缘形成有一中具大开口的中置板31,中置板31四角各具一用以螺组风扇6的孔体32,而中置板31所延伸到前述通道301b、302 b内的部分则成为如图2、图5或图6所示的衔接面311。位于壁体304处的两个双层式凸壁301、302的该端,则各向下延伸有一第一脚37,第一、二脚37、5的末端相邻侧则各相对凸伸有扣勾371、502。而位于壁体303处的两个双层式凸壁301、302的该端上缘,则以缺凹状而各形成有两个受接部306。图2至图4揭示受动件2架接端21与相应架体3部分。如图1、图3及图20所示,其中的受动件2,可为一梁臂2 3两端各再形成有架接端21与活动端22的梁体型式,梁臂23中央下缘再下凸有凸部231;受动件2的梁臂23以凸部231为分界,使凸部231以次的两段梁臂23底缘部分并分别略为相对的递渐上斜;而前述的架接端21为一具有穿孔211的片状型式,活动端22则藉由梁臂所弯折而出。具体地说,如图20所示的倒视图,其为一种梁臂23的断面概为马蹄形(∏状)的受动件2;受动件2的一端凸伸有一片状且具穿孔211的架接端21,而另端则为弯折状侧向延伸而出的活动端22,该活动端22与梁臂23的相邻端间则形成嵌槽221;该梁臂23断面概为马蹄形,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PU散热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一架体与一座体上下对接,架、座体间夹置散热片组,于该架体与散热片组的间另具设有一概为跨设于散热片组上侧的受动件,使该受动件一端与架体架接,而另端则为自由端;所述架体具有设有一可因人为操控而行向下作用的向下手段的操控件,该向下手段并适与受动件的活动端相对应,使受动件以架接端为轴而位移一适当角度,而达到在该架体与散热片组间产生相对撑移的效果,架体倒扣于座体、及散热片组与CPU本体间的邻接,使得更为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和
申请(专利权)人:艾奎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