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俊甫专利>正文

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254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其中包括永磁式马达、马达驱动电路、减速行星齿轮模块。在马达本体一端面延伸、装置一驱动控制电路盒,另一端面延伸、装置一齿轮外壳内藏一减速行星齿轮模块,马达定子部的一端面设置一转子轴承下座,转子部的轴芯穿套出下座,轴芯的尾端设置一太阳齿轮并对应减速齿轮模块的行星齿轮而互相啮合减速运转;减速行星齿轮座、马达本体、驱动控制电路盒三者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因此共构成一体,并可有效解决驱动控制电路与马达内部的激磁电波干扰问题,且动力传动机构不易受环境污染,且无油漏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动力系统,尤指一种将马达、驱动控制电路和动力传递结构三者共构为一体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已知和传统马达和驱动控制电路以及动力传递结构是采各为独立个体,但在某些场合其放置、安装、操作确有不便之处,因此三者”三合一”确有需要,但以现有公知“三合一”的驱动控制马达尚有结构上的缺陷如下述(如美国专利第6,104,112号)1.驱动控制电路不能脱离定子部电枢效应激磁电波的干扰。2.马达雨伞形转子部的支撑强度不足,旋转时的同心度不易掌握,因此强力激磁旋转时马达的旋转稳定度有问题。3.马达定子部和驱动控制电路间的结合程序不顺畅,生产效率无法准确、快速。4.减速齿轮模块外露于马达本体的前缘端面,因此齿轮模块的润滑油容易流失,并且容易受环境污染,而导致齿轮间啮合运转的磨损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改善驱动控制电路内藏于马达内部的激磁电波干扰的问题,和马达转子支撑强度不足,以及动力传递机构油漏的问题,其目的是在提供一高动力传递效率、高电气特性、高稳定运转的一体构造的马达动力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包含有马达本体机构,包括有定子部、激磁线圈连接板、转子部、马达上盖、转子下轴承座,其中激磁线圈连接板是装置于定子部激磁线圈的上端面,定子部的进、出信号端头和该激磁线圈连接板的信号导针导通,所述信号导针绝缘贯穿马达上盖端面的贯穿孔,定子部的下端面设置一转子下轴承座,马达上盖内端设置一转子上轴承座,上、下轴承座同心夹持、支撑转子部的轴芯运转;驱动控制机构,包括有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盒,其中驱动控制盒设置于所述马达上盖的外端面,控制盒内置驱动控制电路于其中,上述绝缘贯穿马达上盖的导针传递定子部信号到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电路直接驱动马达运转;动力传递机构,包括有减速行星齿轮模块、齿轮模块座,其中上述转子部轴芯凸出于上述转子下轴承座的外端面,轴芯凸出部尾端设置一太阳齿轮,太阳齿轮和多个行星齿轮等角度互相啮合,多个行星齿轮再和外缘的内齿轮等角度互相啮合,多个行星齿轮也以等角度同心定位装置于一输出部端板形成动力传递机构最终扭力输出端,端板中心设有一扭力输出镶接孔端,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内齿轮三者各自等角度相互对应啮合减速旋转及放大马达扭力,整组减速行星齿轮模块收纳内置于齿轮模块座的凹陷同心定位孔内,齿轮模块座并和马达本体、转子下轴承座对应镶接合锁定。如上所述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其中,所述的扭力输出镶接孔端,包含一紧配合的单向旋转轴承,单向旋转轴承内径供最终的动力输出端,单向轴承仅供马达单一方向运转的动力转递输出,马达另一方向运转则单向轴承内径将处于空转以及不作马达运转动力输出的传递。如上所述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其中,所述的扭力输出镶接孔端,是不局限任何几何形状的结构成型并供最终的动力输出端。如上所述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其中,所述的扭力输出镶接孔端,是以圆孔或几何形状的结构成型,另对应该圆孔或几何形状的结构成形一镶接轴芯,两者互为套接并令镶接轴芯为最终的动力输出端。如上所述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其中,所述的转子部轴芯尾端的太阳齿轮是由轴芯尾端直接一体成型而成。如上所述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其中,所述的转子部轴芯尾端的太阳齿轮,是独立个体加工成形,成形后的太阳齿轮再以过盈套接的方式定位于转子部轴芯尾端。如上所述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其中,所述的减速齿轮模块是包含一定位轴承,输出部端板定位座供定位轴承内径穿套,定位轴承外径对应穿套于齿轮模块内凹的定位孔。如上所述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其中,所述的齿轮模块座的外侧端提供一凸圆同心定位座,提供外部承受本动力系统的部件作同心对位镶接端。如上所述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其中,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是指功率驱动电路并令功率驱动电路可直接驱动马达运转。如上所述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其中,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是指功率驱动电路以及马达运转控制电路,马达运转控制电路是输出指令,功率驱动电路依据该指令而驱动马达运转。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传统马达、驱动控制电路和动力传递结构采分离制造方式的复杂性及不便性,通过设置激磁线圈连接板及导针,改良了驱动控制电路内藏于马达内部两者间激磁电波干扰的问题,同时,上下轴承座同时作用于转子芯轴,增强转子的牢固性与旋转稳定性,更进一步马达轴芯直接驱动共构于机构体内的动力传递系统,因此马达动力传递的效率又可提升;因此三机一体共构的动力马达将令任何使用者得以容易按装及操控该动力马达,并因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其不论是生产组装的容易性以及马达运转的稳定性以及动力传递的效率得以提升,也能兼顾驱动控制电路的电气特性不受干扰。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其中减速齿轮模块的扭力输出部端板含有几何形状的输出镶接孔端;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其中减速齿轮模块的扭力输出部端板包含镶接轴芯;图4是本专利技术马达本体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马达本体和驱动控制机构、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6A和图6B是本专利技术马达本体、驱动控制机构组合后和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7A、图7B和图7C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例的一体构造的动力系统的立体侧视图。如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扭力输出镶接孔端417,还可以是几何形状的结构成型并形成最终的动力输出端。如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扭力输出镶接孔端417,是以圆孔或几何形状的结构成型,另对应该圆孔或几何形状的结构成形一镶接轴芯418,两者互为套接并令镶接轴芯418为最终的动力输出端。另外,转子部轴芯221尾端的太阳齿轮413可以是由轴芯221尾端直接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独立个体加工成形,再以过盈套接的方式定位于转子部轴芯221尾端。如图2和图3所示,减速齿轮模块411还可以包含一定位轴承420,输出部端板定位座422供定位轴承420内径穿套,定位轴承420外径对应穿套于齿轮模块41内凹的定位孔423。如图2所示,齿轮模块座412的外侧端提供一凸圆同心定位座421,是提供外部承受本动力系统10的部件作同心对位镶接端。驱动控制电路是指功率驱动电路311并令功率驱动电路311可直接驱动马达运转。驱动控制电路也指功率驱动电路311以及马达运转控制电路314,马达运转控制电路314输出指令,功率驱动电路311依据该指令而驱动马达运转。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所有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马达本体机构,包括有定子部、激磁线圈连接板、转子部、马达上盖、转子下轴承座,其中激磁线圈连接板是装置于定子部激磁线圈的上端面,定子部的进、出信号端头和该激磁线圈连接板的信号导针导通,所述信号导针绝缘贯穿马达上盖端面的贯穿孔,定子部的下端面设置一转子下轴承座,马达上盖内端设置一转子上轴承座,上、下轴承座同心夹持、支撑转子部的轴芯运转;驱动控制机构,包括有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盒,其中驱动控制盒设置于所述马达上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构造的永磁式马达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马达本体机构,包括有定子部、激磁线圈连接板、转子部、马达上盖、转子下轴承座,其中激磁线圈连接板是装置于定子部激磁线圈的上端面,定子部的进、出信号端头和该激磁线圈连接板的信号导针导通,所述 信号导针绝缘贯穿马达上盖端面的贯穿孔,定子部的下端面设置一转子下轴承座,马达上盖内端设置一转子上轴承座,上、下轴承座同心夹持、支撑转子部的轴芯运转;驱动控制机构,包括有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盒,其中驱动控制盒设置于所述马达上盖的外端面, 控制盒内置驱动控制电路于其中,上述绝缘贯穿马达上盖的导针传递定子部信号到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电路直接驱动马达运转;动力传递机构,包括有减速行星齿轮模块、齿轮模块座,其中上述转子部轴芯凸出于上述转子下轴承座的外端面,轴芯凸出部尾端设置一 太阳齿轮,太阳齿轮和多个行星齿轮等角度互相啮合,多个行星齿轮再和外缘的内齿轮等角度互相啮合,多个行星齿轮也以等角度同心定位装置于一输出部端板形成动力传递机构最终扭力输出端,端板中心设有一扭力输出镶接孔端,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内齿轮三者各自等角度相互对应啮合减速旋转及放大马达扭力,整组减速行星齿轮模块收纳内置于齿轮模块座的凹陷同心定位孔内,齿轮模块座并和马达本体、转子下轴承座对应镶接合锁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俊甫
申请(专利权)人:许俊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