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轴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82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马达的轴承构造,其中该轴承对应装设于该马达的一轴管内,该轴承包含一轴孔及至少一导引槽,该轴孔设置于该轴承的轴心位置,以供该马达的一轴杆对应穿设。该导引槽的一端贯穿该轴承的一端面,该导引槽的另一端则未贯穿该轴承的另一端面;该导引槽的底部形成有一沉积空间。这样,使一润滑液所产生的碳化物及杂质等可以积存于该沉积空间内,进而避免该碳化物及杂质影响该润滑液的润滑能力,并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的轴承构造,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在一轴 承的一轴孔的外周面设置至少一导引槽,且该导引槽贯穿该轴承的一端 面的轴7fl构造。
技术介绍
现有的马达的轴承构造,如中国台湾公告第542317号r含油轴承J 新型专利,请参照图1、 2所示,该含油轴承8包含一中心孔81及数个 延伸槽82,该中心孔81轴向贯穿形成于该含油轴承8的轴心位置,以供 一轴杆9穿设固定。该延伸槽82对应形成于该中心孔81的外周壁上, 且该延伸槽82沿着轴向贯穿该含油轴承8的顶面及底面,进而改变该中 心孔81的剖i见形状。请再参照图1、 2所示,该含油轴承8利用设置该数个延伸槽82,以 减少该轴杆9相对于该含油轴承8间的摩擦接触面积,进而降低该轴杆9 与含油轴承8间的摩擦阻力。同时,还可经由该延伸槽82降低摩擦时所 产生的高温,并同时增加该含油轴承8的含油量,进一步提高马达的使 用寿命。一般而言,上述现有的马达的轴承构造具有下列缺点,例如当该 轴杆9穿设于该含油轴承8的中心孔81内且进行转动时,由于该延伸槽 82的底部与该含油轴承8的底部相连通,导致蓄积于该延伸槽82内的润 滑油容易流失,而影响该含油轴承8的整体润滑效果。另外,外界杂质 (例如灰尘或砂、粒等)容易掉入该含油轴7K 8与该轴杆9间的空隙内, 且该含油轴承8内的一润滑油间也极易因该轴杆9旋转产生高温而生成 一碳化物,该碳化物及杂质会增加该含油轴承8与该轴杆9间的摩擦阻 力,进一步缩短马达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的轴承构造,其通过在一轴 承的一轴孔的外周面设置至少一导引槽,该导引槽的一端贯穿该轴承的 一端面,其另一端则未贯穿该轴承的另一端面,同时该导引槽的底部形 成一沉积空间,以积聚碳化物及杂质,使得本技术具有提高轴承润 滑能力及延长马达使用寿命的效果。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的轴承构造,其中该导引槽 径向设置一开口,该开口对应连通该轴孔,且该开口的口径小于该导引 槽径向的最大内径,使进入该导引槽内的碳化物或其它杂质不易再返回 该轴孔内,使得本技术具有提高整体润滑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马达的轴承构造,其中该导引槽的 顶部选择设置一导引部,以导引杂质进入该导引槽并蓄积于该沉积空间, 使得本技术具有提高整体润滑效率的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达的轴承构造,其包含 一个马达,该马达设有一个轴管、 一个转子、 一个定子及一个防尘组件,该轴管具有一个容置空间,该定 子结合于该轴管的外周面,且该转子具有一个轴杆;及一个轴承,该轴 承设有一个轴孔及至少一个导引槽,且该轴承另外具有一个第一端面及 一个第二端面,该轴孔设置于该轴承的轴心位置,该导引槽设置于该轴 孔的外周面,该导引槽的一端贯穿该第一端面,该导引槽的另一端则未 贯穿该第二端面,并且该导引槽的底部形成有一个沉积空间;其中该轴 承及防尘组件对应置入该轴管的容置空间,且该防尘组件邻接于该第一 端面的一侧。一种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第一端面,该第一端面 为该轴承的一端面; 一个第二端面,该第二端面相对该第一端面为该轴承的另一端面; 一个轴孔,该轴孔设置于该轴承的轴心位置,以供一个 轴杆穿设;及至少一个导引槽,该导引槽形成于该轴孔的外周面,该导 引槽的一端贯穿该第一端面,该导引槽的另一端未贯穿该第二端面,该 导引槽靠近该第二端面的 一端形成有一个沉积空间。一种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轴孔,该轴孔设置于该 轴承的轴心位置,以供一个轴杆穿设;及至少一个导引槽,该导引槽轴 向设置于该轴孔的外周面,该导引槽的一端贯穿该轴承的一端面,该导 引槽的另 一端则未贯穿该轴承的另 一端面,且该导引槽的深度超过该轴 承整体高度的二分之一。本技术改进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其通过在一轴承的一轴孔的外 周面设置至少一导引槽,该导引槽的一端贯穿该轴承的一端面,其另一 端则未贯穿该轴承的另 一端面,同时该导引槽的底部形成一沉积空间, 以便该润滑液产生的碳化物或其它杂质可沉淀收集于该沉积空间内,避 免该碳化物或杂质影响该润滑液相对一轴杆间的润滑效果,从而使本实 用新型能减少该轴承与该轴杆间的摩擦损耗,进而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l:现有的马达的轴承构造的分解立体及局部透^L图。 图2:现有的马达的轴承构造的组合上视图。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马达的轴承构造的分解立体及局部透视图。图4: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马达的轴承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5:本技术第 一 实施例的马达的轴承构造的組合上视图。图6: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马达的轴承构造的局部放大及使用示意图。图7: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的轴承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8: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的轴承构造的组合上视图。图9: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马达的轴承构造的局部放大及使用示意图。 图10: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马达的轴承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马达的轴承构造的组合剖视图。 图12: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马达的轴承构造的局部放大及使用示意图。主要标记符号说明<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9</formula>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3、 4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公开的马达的轴承构造 1较佳选自 一含油轴承或一流体动压轴承,该轴承1可选纟奪应用于散热风 扇或其它转动组件上的马达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轴承1对应组装于该马 达2的一轴管21内,并可供该马达2的一转子22穿设,该轴管21的外 周面设有一定子23。请再参照图3、 4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迷的轴承1包含一 轴孔IO及至少一导引槽11,且该轴承l具有两个端面,其分别为一第一 端面12及一第二端面13。该轴孔IO贯通于该轴承1的轴心位置,嘆用于穿设该转子22的一轴杆221。该导引槽11轴向设置于该轴孔10的外 周面,以-使该轴岸义1内含的一润滑液(未标示,例如油等)蓄积于该 导引槽11内,并形成一润滑液回路。该导引槽11的一端贯穿该第一端面 12;该导引槽11的另一端则朝该第二端面13延伸至超过一中线L的位 置,该中线L恰位于该轴承1整体高度的一半,以使该导引槽ll的深度 超过该轴承1整体高度的二分之一,同时在该导引槽11的底部形成一沉 积空间111,以沉淀积存该润滑液产生的一碳化物a或外界落入该轴承1 内的杂质,避免该碳化物a及杂质存留于该轴杆221与该轴孔10间的润 滑液中。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导引槽11的剖面形状选择略呈一圆形, 其还可以选自梯形、方形或其它几何形状。请参照图4、 5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引槽11径向 设置一开口 110,该开口 110径向连通该轴孔10。另外,该开口 110的口 径d小于该导引槽ll径向的最大内径D,以便该导引槽11自该开口 110 向内形成一扩径构造。该导引槽11邻接该第一端面12的一端设有一导 引部112,该导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的轴承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马达,该马达设有一个轴管、一个转子、一个定子及一个防尘组件,该轴管具有一个容置空间,该定子结合于该轴管的外周面,且该转子具有一个轴杆;及    一个轴承,该轴承设有一个轴孔及至少一个导引槽,且该轴承另外具有一个第一端面及一个第二端面,该轴孔设置于该轴承的轴心位置,该导引槽设置于该轴孔的外周面,该导引槽的一端贯穿该第一端面,该导引槽的另一端则未贯穿该第二端面,并且该导引槽的底部形成有一个沉积空间;    其中该轴承及防尘组件对应置入该轴管的容置空间,且该防尘组件邻接于该第一端面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