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文三专利>正文

马达的散热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8819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8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达的散热构造,尤指一种装设在马达一侧的散热叶扇于运转时所产生的回旋气流能快速被引导进入马达壳体内部发挥散热作用,达到让马达内部不容易积热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在马达壳体的前向开口端设置一具有多个导风片及引流口的前盖,于散热叶扇旋转时所产生的圆形回旋前进气流可直接被前盖的导风片阻挡而由引流口直接进入马达的壳体内部,且圆形回旋前进气流的外围部分亦可由壳体外围吹过壳体的外表面,让外部壳体亦同时被散热,形成多重散热途径而能发挥更有效的散热作用,使马达的壳体内部因不易积热而可发挥马达运转的最高输出功率,进而提升马达的运转效率,同时也可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的散热构造
技术介绍
在现今科技工业领域中,马达为相当普遍被应用的动力物件,然不论是提供大功率的大马达,或是提供小功率的小马达,在马达启动转子运转后,在马达壳体内非常容易累积高热,由于缺乏能适时将马达运转所产生的高温予以消除的散热构造,造成马达内部所累积的高热会导致磁石的磁力产生衰降,连带地亦造成马达的运转效率逐渐降低,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后,电枢中的漆包线圈的绝缘物更会被破坏,进而造成漆包线圈的短路而烧毁整个马达,乃至于衍生其它的危险。为了防范此种缺失,目前普遍使用的技术均会在马达中心转动轴的一端附设一散热叶扇,借以抑制马达在运转中所急速提升的温度,然此种技术仅是让散热叶扇的前进气流经由马达的壳体外围表面吹过,实际上并无法将前进气流直接输送进入马达壳体内部,其无法有效地让马达内部被适时地散热,因此现阶段所使用的马达的壳体内部非常容易积热的弊端缺失仍是无法克服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多重散热途径而能发挥更有效的散热作用,使马达的壳体内部因不易积热而可发挥马达运转的最高输出功率,进而提升马达的运转效率,同时也可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的马达的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马达的散热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内部空间的壳体,该壳体的一端形成有一前向开口,另一端则形成一封闭性的后向壁,该后向壁穿设有多个相隔离的出风口,该壳体的环周面上设有至少一完全贯穿的对流孔,使马达壳体的内部及马达壳体的外部,产生气流流通;一转动轴,其可转动地装设于壳体内,其一端为出力端,伸出后向壁,另一端为连结端;一散热叶扇,其嵌固于转动轴的连结端上,与转动轴同步转动;一前盖,其为片体状态,于片体中央轴点处形成一具有轴孔的中心轴座,转动轴穿伸中心轴座的轴孔,前盖于中心轴座的外围成型有多个相间隔且其实体在三个周边与片体相分离的导风片及与该导风片相称对应的引流口,使散热叶扇旋转时所产生的圆...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02 TW 1041215651.一种马达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内部空间的壳体,该壳体的一端形成有一前向开口,另一端则形成一封闭性的后向壁,该后向壁穿设有多个相隔离的出风口,该壳体的环周面上设有至少一完全贯穿的对流孔,使马达壳体的内部及马达壳体的外部,产生气流流通;一转动轴,其可转动地装设于壳体内,其一端为出力端,伸出后向壁,另一端为连结端;一散热叶扇,其嵌固于转动轴的连结端上,与转动轴同步转动;一前盖,其为片体状态,于片体中央轴点处形成一具有轴孔的中心轴座,转动轴穿伸中心轴座的轴孔,前盖于中心轴座的外围成型有多个相间隔且其实体在三个周边与片体相分离的导风片及与该导风片相称对应的引流口,使散热叶扇旋转时所产生的圆形回旋前进气流直接被前盖的导风片阻挡而由引流口直接进入马达的壳体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散热构造,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三
申请(专利权)人:周文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