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32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公母同体连接器,每一公母同体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公体部和一母体部。公体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公端子槽,该等公端子槽内分别收容有一个公端子;母体部上开设有一收容腔和与收容腔连通的若干个母端子槽,该等母端子槽内分别收容有一个母端子。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扣槽,该等卡扣槽内皆装设有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通过两公母同体连接器上的相扣合在一起的若干个卡扣提供扣持力,从而保持公端子与母端子的稳固可靠的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公母同体的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公元1996年3月12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498,167号揭示了一种公母同体的板对板连接器。请参阅图1,该板对板连接器具有两结构相同的绝缘本体50,每一绝缘本体50内设置有若干个公端子52和母端子54,公端子52与母端子54一端分别与一印刷电路板60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设置在另一绝缘本体50上的母端子54、公端子52相互嵌插而彼此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两印刷电路板60之间的电性连接。然而,上述板对板连接器是通过相互嵌插的公端子52与母端子54之间的接触来提供其保持力,由于公端子52与母端子54之间的接触力较弱,因此在受到碰撞或拉扯时,公端子52与母端子54容易产生滑脱,从而导致其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保持端子可靠连接的板对板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公母同体连接器,每一公母同体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若干个公端子、若干个母端子及若干个卡扣。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板及从该基板上凸伸出来的一公体部和一母体部。公体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公端子槽,母体部上开设有一收容腔和与收容腔连通的若干个母端子槽,该等公端子收容于公端子槽内,该等母端子收容-->于母端子槽内。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扣槽,且该等卡扣槽皆具有开设于母体部的朝向公体部的一侧壁上的并贯穿基板的第一卡扣槽、从母体部的顶面开设的贯穿该母体部和基板的第二卡扣槽及开设于基板的底面上并分别与第一卡扣槽和第二卡扣槽连通的第三卡扣槽,该等卡扣皆具有一呈条状的卡扣基部,卡扣基部的一端垂直向上凸伸形成有一扣合部,扣合部的末端向外凸伸有一扣合凸部,卡扣基部的另一端垂直向上凸伸形成一与扣合部平行的卡扣固持部。扣合部收容于第一卡扣槽内,扣合凸部凸伸出母体部的朝向公体部的侧壁并与另一公母同体连接器的卡扣的扣合凸部扣合,卡扣固持部收容于第二卡扣槽内,卡扣基部收容于第三卡扣槽内。如上所述,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通过两公母同体连接器上的相扣合在一起的若干个卡扣提供扣持力,使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保持稳固可靠的连接,从而避免了因受外力碰撞或拉扯而产生的滑脱,进而保持公端子及母端子稳固可靠的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公母同体连接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一公母同体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公母同体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处于分离状态的板对板连接器的一种剖视图。图6是图2沿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2沿VII-VII线的剖视图。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本技术]公母同体连接器    1      绝缘本体        10基板              11     公体部          12公端子槽          121    第一公端子槽    1211第二公端子槽      1212   第三公端子槽    1213母体部            13     收容腔          131母端子槽          132    第一母端子槽    1321-->第二母端子槽    1322  第三母端子槽    1323收容槽          14    卡扣槽          16第一卡扣槽      161   第二卡扣槽      162第三卡扣槽      163   公端子          20公端子基部      21    公端子接触部    22公端子凸部      221   公端子固持部    23公端子焊接部    24    母端子          30母端子基部      31    母端子接触部    32母端子凸部      321   母端子固持部    33母端子焊接部    34    卡扣            40卡扣基部        41    扣合部          42扣合凸部        421   卡扣固持部      43卡扣固定部      44[
技术介绍
]绝缘本体        50    公端子          52母端子          54    印刷电路板      60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举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2,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公母同体连接器1。请结合图3参阅图4和图5,每一公母同体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0,绝缘本体10具有一呈矩形的基板11,基板11顶面的左半部分向下开设有收容槽14。收容槽14的底壁上向上凸伸形成一前后延伸的呈矩形体状的公体部12。公体部1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公端子槽1211,公体部12的顶面上向下开设有与第一公端子槽1211等数量的第二公端子槽1212,基板11的底面上开设有横向延伸的分别与第一公端子槽1211和第二公端子槽1212连通的第三公端子槽1213。第一公端子槽1211、第二公端子槽1212和第三公端子槽1213组成公端子槽121。-->基板11顶面的右半部分向上凸伸有一前后延伸的大致呈矩形体状的母体部13,该母体部13上开设有一前后延伸的收容腔131。收容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母端子槽1321,母体部13的顶面上向下开设有与第一母端子槽1321等数量的第二母端子槽1322,基板11的底面上开设有横向延伸的分别与第一母端子槽1321、第二母端子槽1322和收容腔131连通的第三母端子槽1323。第一母端子槽1321、第二母端子槽1322和第三母端子槽1323组成母端子槽132。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每一公端子槽121内收容一公端子20,公端子20具有一呈条状的公端子基部21,公端子基部21一端垂直向上凸伸形成一公端子接触部22,公端子接触部22的末端凸伸有一公端子凸部221。公端子基部21的大致中部处垂直向上凸伸形成一与公端子接触部22平行的公端子固持部23。公端子基部21的靠近公端子固持部23的一端向下凸伸形成一公端子焊接部24。公端子接触部22收容于第一公端子槽1211内,公端子凸部221伸出公体部12的开设有第一公端子槽1211的侧壁,公端子固持部23收容于第二公端子槽1212内,公端子基部21收容于第三公端子槽1213内,公端子焊接部24用于与一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焊接。每一母端子槽132内收容一母端子30,母端子30具有一呈条状的母端子基部31,母端子基部31的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母端子接触部32,母端子接触部32的末端凸伸有一母端子凸部321。母端子基部31的另一端向上垂直凸伸形成一母端子固持部33,且该端向下凸伸形成有一母端子焊接部34。母端子接触部32收容于第一母端子槽1321内,母端子凸部321伸入收容腔131内,母端子固持部33收容于第二母端子槽1322内,母端子基部31收容于第三母端子槽1323内,母端子焊接部34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焊接。请参阅图4和图7,母体部13的朝向公体部12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卡扣槽161,该第一卡扣槽161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公母同体连接器,每一公母同体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若干个公端子和若干个母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板及从该基板上凸伸出来的一公体部和一母体部,公体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公端子槽,该等公端子收容于公端子槽内,母体部上开设有一收容腔和与该收容腔连通的若干个母端子槽,该等母端子收容于母端子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扣槽,且该等卡扣槽皆具有开设于母体部的朝向公体部的一侧壁上的并贯穿基板的第一卡扣槽、从母体部的顶面开设的贯穿该母体部和基板的第二卡扣槽及开设于基板的底面上并分别与第一卡扣槽和第二卡扣槽连通的第三卡扣槽;该等卡扣槽内收容有若干个卡扣,该等卡扣皆具有一呈条状的卡扣基部,卡扣基部的一端垂直向上凸伸有一扣合部,扣合部的末端向外凸伸有一扣合凸部,卡扣基部的另一端垂直向上凸伸形成一与扣合部平行的卡扣固持部,扣合部收容于第一卡扣槽内,扣合凸部凸伸出母体部的朝向公体部的侧壁并与另一公母同体连接器的卡扣的扣合凸部扣合,卡扣固持部收容于第二卡扣槽内,卡扣基部收容于第三卡扣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公母同体连接器,每一公母同体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若干个公端子和若干个母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板及从该基板上凸伸出来的一公体部和一母体部,公体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公端子槽,该等公端子收容于公端子槽内,母体部上开设有一收容腔和与该收容腔连通的若干个母端子槽,该等母端子收容于母端子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扣槽,且该等卡扣槽皆具有开设于母体部的朝向公体部的一侧壁上的并贯穿基板的第一卡扣槽、从母体部的顶面开设的贯穿该母体部和基板的第二卡扣槽及开设于基板的底面上并分别与第一卡扣槽和第二卡扣槽连通的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圣原黄仲信彭勇锜陈忠佑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