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座连接器及一插头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本体及若干母端子,插座本体开设有若干母端子插槽及至少一扣接槽,所述母端子插设在母端子插槽内;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本体及若干公端子,插头本体至少一侧设置有一凸肋及若干贯穿凸肋的公端子插槽,公端子插设在公端子插槽内,该插头连接器插设在所述插座连接器上,公端子分别电性连接到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凸肋扣接在所述扣接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不仅结合稳定,而且公端子的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表面容易共面,便于焊接。(*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5及图6,目前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座连接器 10'及插头连接器2(T。插座连接器l(T具有若干母端子ir,插头 连接器20'具有若干公端子2r。插座连接器l(T与插头连接器20'分别通过母端子ir及公端子2r焯接在一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上,从而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的插接配合可使两印刷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然而,上述目前的插座连接器l(T与插头连接器20'组装在一起时不仅稳定性差,而且公端子2r的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表面很难共面,从而不便于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提供 一种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不仅稳定结合,而且公端子的与印刷 电路板连接的表面容易共面,便于焊接的板对板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插 座连接器及一插头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本体及若干母 端子,插座本体开设有若干母端子插槽及至少一扣接槽,所述母端子插设在母端子插槽内;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本体及若干公端 子,插头本体至少一侧设置有一凸肋及若干贯穿凸肋的公端子插 槽,公端子插设在公端子插槽内,该插头连接器插设在所述插座连 接器上,公端子分别电性连接到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凸肋扣 接在所述扣接槽内。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本体的凸 肋扣接在所述插座本体的扣接槽内,凸肋固持所述公端子,从而不 仅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结合稳定,而且公端子与印刷电路板 连接的表面容易共面,便于焊接。附图说明在说明书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板对板连接器沿A-A线剖开后视角方向由后 向前的剖视图。图5为现有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6为与图5所示插座连接器配合的现有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插座连接器10、母端子11、插头连接器20、公端子21、板对板连接器100插座连接器10插座本体11基板110第一侧壁111引导块112第二侧壁113扣接槽114收容槽115固定槽116卡固槽117母端子插槽118固定柱119母端子12基部121固持部122焊接脚123接触部124插头连接器20插头本体21底壁210凸块2115引导槽212定位块213弹性柱2131容纳槽214固持槽215凸肋216固定腔217公端子插槽218固定体219公端子22基体221接触臂222第一焊接部223固定臂224第二焊接部22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 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l,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100包括插座连接器10 和插头连接器20。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分别焊接在一 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上,从而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的 插接配合可使两印刷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请参阅图1及图2,插座连接器10包括插座本体11及插设在 插座本体11内的若干母端子12。插座本体11为塑胶材质并大致 呈长方体状,其具有一扁平的基板110。基板110的前后两端都向 上凸伸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1,第一侧壁111的中部向上凸 伸有一大致呈直角梯形的引导块112,引导块112的内侧面与第一 侧壁111的内侧面在同一平面上。基板110的左右两侧缘向上凸伸出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 113,第二侧壁113的前后两端与所述第一侧壁111相连。第二侧 壁11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一横截面大致呈梯形的扣接槽 114,扣接槽114贯穿第二侧壁113的前表面及后表面。第二侧壁 113的上表面两侧向下凹陷形成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收容槽115及 固定槽116,收容槽115及固定槽116都贯穿第二侧壁113的前表 面及后表面,其中,收容槽115贯穿第二侧壁113的内壁。基板110下表面的左右两侧都向上凹陷形成有与所述收容槽 115及固定槽116相互连通的若干卡固槽117。所述收容槽115、固定槽116及卡固槽117共同组成母端子插槽118。基板IIO下表 面两端都向下凸伸形成有一圆柱形的固定柱119,固定柱119固定 在印刷电路板上。所述母端子12具有一条形的基部121。基部121的中部向上 延伸有一垂直于基部121的固持部122,基部121的一端延伸出一 焊接脚123,另外一端延伸出一与该基部121垂直的接触部124。 母端子12插设在母端子插槽118内,基部121对应插设在卡固槽 117内,固持部122固定在固定槽116内,接触部124插设在收容 槽115内并延伸到第一侧壁111与第二侧壁113围成的空间内,焊 接脚123裸露在插座本体11外表面并焊接在一印刷电路板上。请参阅图1及图3,插头连接器20包括插头本体21及若干公 端子22。插头本体21为塑胶材质并大致呈长方体形,其具有一底 壁210。底壁210前后两端都向上凸伸出两相对设置的凸块211, 凸块211的中部向下凹陷出一大致呈方形的引导槽212,引导槽212 贯穿凸块211的内壁。底壁210的中部向上凸伸有一连接在两凸块211之间的长方体 状的定位块213,定位块213的前后两表面都设置有一半圆柱体状 的弹性柱2131,弹性柱2131与定位槽212相对。定位块213的左 右两侧缘都向下凹陷形成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容纳槽214,容纳槽 214贯穿到底壁210的下表面。定位块21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 有两排等间距排列的若干固持槽215,固持槽215贯穿到底壁210 的下表面。底壁210的左右两侧缘都向上凸伸有两相对设置的条形的凸 肋216,凸肋216的前后两端与所述凸块211相连。底壁210下表 面两侧向上凹陷形成有若干贯穿底壁210及凸肋216下部的等间距 排列的固定腔217。所述容纳槽214、固持槽215及固定腔217共 同组成公端子插槽218。底壁210的下表面两端都向下凸伸有一圆 柱形的固定体219,固定体219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所述公端子22具有一条形的基体221,该基体221的中部上 表面向上延伸出一条形的接触臂222,基体221的中部下表面向下 凸伸有一第一焊接部223。基体221的一端向上延伸有一固定臂224,另一端延伸出一条形的第二焊接部225。所述公端子22插设 在公端子插槽218内,基体221对应插设在固定腔217内,凸肋 216固持基体221,接触臂222插设在容纳槽214内并延伸到定位 块213外,固定臂224固定在固持槽215内;第一焊接部223及第 二焊接部225都延伸到插头本体21外并焊接在外部相应的印刷电 路板上。请参阅图1及图4,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1的插头连接器 20组装在所述插座连接器10上,插座连接器10的引导部112对 应收容在插头连接器20的引导槽212内,定位块213对应收容在 插座连接器10的第一侧壁111及第二侧壁113围成的空间内,弹 性柱2131抵压在引导块112的一侧,插座连接器10的母端子12 的接触部124与插头连接器20的公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插座连接器及一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本体及若干母端子,插座本体开设有若干母端子插槽及至少一扣接槽,所述母端子插设在母端子插槽内;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本体及若干公端子,插头本体至少一侧设置有一凸肋及若干贯穿凸肋的公端子插槽,公端子插设在公端子插槽内,该插头连接器插设在所述插座连接器上,公端子分别电性连接到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凸肋扣接在所述扣接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圣原,袁圣宗,彭勇锜,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