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055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10:59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座、及插置于所述插座内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插座电源端子,所述插座电源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若干接触臂,所述接触臂包括朝向相反的两排触点,所述插头包括插头电源端子,所述插头电源端子包括相对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插置所述插座电源端子的若干接触臂的插置空间,所述插座电源端子朝向相反的两排触点分别紧密接触所述插头电源端子的插置空间两侧的第一、第二接触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大电流通过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对板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当前,智能手机在大屏化、功能集成化的趋势下,电池续航能力备受质疑,同时智能手机充电速度也不尽人意,多数产品在手机充电时一般仅支持1A的额定电流,充电时间较长。且不少手机功能的应用,如照相闪光灯等,要求瞬时电流很大,部分客户要求电池板对板连接器的电源端子能够通过的电流达到9A,传统电池用板对板连接器已经不适应市场趋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插头、插座的装配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插头、插座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插座电源端子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插头电源端子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电源端子、插座电源端子、及固定片的接触配合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电源端子、插座电源端子分拆立体图;图11为沿图2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展示插座电源端子与插头电源端子的接触结构图;图12为沿图2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展示插座信号端子与插头信号端子的接触结构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大电流通过的板对板连接器。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座、及插置于所述插座内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及设于所述插座本体上的插座电源端子,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及设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插头电源端子,所述插座电源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若干接触臂,所述接触臂包括朝向相反的两排触点,所述插头电源端子包括露出于所述插头本体外的焊接部、自所述焊接部垂直折弯向上延伸形成的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末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第一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一接触部末端再次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插置所述插座电源端子的若干接触臂的插置空间,所述插座电源端子朝向相反的两排触点分别紧密接触所述插头电源端子的插置空间两侧的第一、第二接触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座电源端子的接触臂设计成朝向相反的两排触点,所述插头电源端子形成接纳所述两排触点的插置空间,所述朝向相反的两排触点分别紧密接触位于所述插置空间两侧的第一、第二接触部,使接触稳定可靠,同时增大了接触空间,电流通过性得到提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座5、及插置于所述插座5内的插头1。所述插座5包括插座本体50、安装于所述插座本体50上的若干插座信号端子60、及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50上的若干插座电源端子70。所述插头1包括插头本体10、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10上的若干插头信号端子20、插头电源端子30、及固定片40。所述插座本体50呈矩形结构,包括插座本体外围壁51、位于所述插座本体外围壁51中间的凸台52、及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外围壁51与所述凸台52之间的装配槽53。所述插座本体外围壁51包括横向外围壁511、及纵向外围壁512,所述凸台52与所述横向外围壁511之间形成有若干安装收容所述插座信号端子60的插座信号端子槽54,所述插座电源端子70一体成型于所述凸台52的横向两侧。四个插座电源端子70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50的四个边角位置。所述插头本体10包括装配于所述插座本体50的装配槽53内的插头本体外围壁11、及位于所述插头本体外围壁11内容纳所述插头本体50的凸台52的收容腔12。所述插头本体外围壁11包括横向外围壁111、及纵向外围壁112,所述插头信号端子20一体成型于所述横向外围壁111对应所述插座信号端子60位置处,所述插头电源端子30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10的插头信号端子20的两侧,所述固定片40一体成型于所述纵向外围壁112上。重点参阅图7所示,所述插座电源端子70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50底部的主体部71、自所述主体部71在横向方向上向上延伸形成的若干接触臂74、自所述主体部71在纵向方向上向上延伸形成的扣持臂75。所述若干接触臂74包括朝向相反的两组触点741,742,所述扣持臂75位于所述插座本体50的纵向外围壁512上,所述扣持臂75的触点751露出于所述纵向外围壁512的内侧。所述扣持臂75与所述接触臂74垂直,所述主体部71上形成有焊接部73。重点参阅图8、图9所示,所述插头电源端子30包括露出于所述插头本体10的横向外围壁111外的两个焊脚31、自所述焊脚31垂直折弯向上延伸并成型于所述横向外围壁111内的延伸部32、自所述延伸部32末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33、自所述第一接触部33末端反向折弯后延伸形成第二接触部34、及连接两个第二接触部34的连接部35。所述第一接触部33与第二接触部34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插座电源端子70的若干接触臂74插入的插置空间36。所述两个第二接触部34之间,即位于所述连接部35下方形成有成型空间37,在所述插头本体10一体成型时,在所述成型空间37内成型有塑胶体以支撑所述插头电源端子30。所述插头电源端子30大致呈方波结构延伸。所述固定片40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10的纵向侧壁112上,包括焊接部41、及自所述焊接部41垂直折弯延伸形成的包覆于所述纵向外围壁112的包覆部42。所述包覆部42露出于所述纵向外围壁112处形成有接触槽43,所述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插座电源端子70的扣持臂75扣持接触于所述接触槽43内。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申请板对板连接器插头信号端子20与插座信号端子60之间的配合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请参阅图7至图11所示,当所述插头1插入所述插座5时,所述插头本体外围壁11装配入所述插座本体50的装配槽53内,所述插座5的凸台52收容入所述插头1的收容腔12内,所述位于插头本体10的横向外围壁111上的插头信号端子20进入所述装配槽53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60接触配合,所述插头电源端子30与固定片40接触配合所述插座电源端子70。重点参阅图11所示,所述插座电源端子70的若干接触臂74配合入所述插头电源端子30的插置空间36内,所述插座电源端子70的接触臂74的朝向相反的两组触点741,742分别接触所述插置空间36两侧的第一、第二接触部33,34,所述插座电源端子70位于插座本体50的纵向外围壁512处的扣持臂75扣入所述插头1的固定片40的接触槽43内增加扣持力。其中,一个插头电源端子30在纵向方向的两个插置空间36对应插接两个插座电源端子70的接触臂74,插头1的一个固定片40对应接触两个插座电源端子70的扣持臂75,所述固定片40的接触槽43在纵向方向的空间足够容纳两个扣持臂75,所述固定片40在固持插头1、插座5的同时,还作为导电端子进行分流以提升连接器的通过电流。本申请的插座电源端子70的接触臂74设计成朝向相反的两排触点741,742,所述插头电源端子30呈方波结构,并形成接纳所述两排触点741,742的插置空间36,所述朝向相反的两排触点741,742分别紧密接触位于所述插置空间36两侧的第一、第二接触部33,34,使接触稳定可靠,同时增大了接触空间,电流通过性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座、及插置于所述插座内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及设于所述插座本体上的插座电源端子,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及设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插头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电源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若干接触臂,所述接触臂包括朝向相反的两排触点,所述插头电源端子包括露出于所述插头本体外的焊接部、自所述焊接部垂直折弯向上延伸形成的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末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第一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一接触部末端再次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插置所述插座电源端子的若干接触臂的插置空间,所述插座电源端子朝向相反的两排触点分别紧密接触所述插头电源端子的插置空间两侧的第一、第二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座、及插置于所述插座内的插头,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及设于所述插座本体上的插座电源端子,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及设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插头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电源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若干接触臂,所述接触臂包括朝向相反的两排触点,所述插头电源端子包括露出于所述插头本体外的焊接部、自所述焊接部垂直折弯向上延伸形成的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末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第一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一接触部末端再次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插置所述插座电源端子的若干接触臂的插置空间,所述插座电源端子朝向相反的两排触点分别紧密接触所述插头电源端子的插置空间两侧的第一、第二接触部,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插座本体外围壁、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外围壁中间的凸台、及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外围壁与所述凸台之间的装配槽,四个插座电源端子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四个边角处,每两个插座电源端子的接触臂在纵向方向排列于所述凸台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外围壁包括横向外围壁、及纵向外围壁,所述插座电源端子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折弯向上延伸形成的成形于所述纵向外围壁内侧的扣持臂,所述主体部上形成有焊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臂与所述接触臂相互垂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