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05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包括贯穿形成有极柱孔的盖板、组装于所述极柱孔内的极柱、压装于所述盖板的下侧面与极柱的底部之间下塑胶件以及隔离于所述极柱与极柱孔之间的上塑胶件,还包括绕所述极柱孔的边缘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侧面的卡环以及环套在所述卡环外并支撑于所述极柱和上塑胶件上的压环,当所述极柱组装后,所述极柱的顶部与所述压环固定连接;所述卡环与所述压环、极柱和极柱孔之间形成有连通的隔离腔,所述上塑胶件隔离于所述隔离腔内并包覆于所述压环的外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卡环和压环的配合,能够对极柱在周向上进行限位,并通过与上塑胶件的配合,增加极柱轴向的抗推拉能力,结构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1、在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电力存储系统等领域中,二次电池作为一种能源存储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设备中。二次电池包括若干电池单体、将所述电池单体并联在一起的汇流组件及电连接所述汇流组件并将电能传输至用电设备的极柱。为保持二次电池内部的密封性,二次电池还包括有外壳、封闭所述外壳的顶盖,极柱固定于顶盖上并通过上塑胶件及下塑胶件与顶盖的盖板保持电隔离。

2、现有的顶盖为了保证极柱的固定,通常是在盖板上形成一个铝环,并通过在铝环上设置与极柱配合的卡扣和避让缺口配合实现极柱在轴向上的防脱,如公开号为cn217468605u的中国技术专利,通过在盖板上形成极柱压环,在组装时,通过极柱与压环在特定方向上配合将极柱从上至下装入盖板内,由于极柱在装入盖板上时具有特定的方向,组装效率极低,并且通常极柱的上端会高出铝环一定高度,使得极柱在受到推拉力时将作用力直接传递到上塑胶件上,导致上塑胶件容易磨损,进而导致顶盖的结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顶盖,包括贯穿形成有极柱孔的盖板、组装于所述极柱孔内的极柱、压装于所述盖板的下侧面与极柱的底部之间下塑胶件、以及隔离于所述极柱与极柱孔之间的上塑胶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绕所述极柱孔的边缘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侧面的卡环以及环套在所述卡环外并支撑于所述极柱和上塑胶件上的压环,当所述极柱组装后,所述极柱的顶部与所述压环固定连接;所述卡环与所述压环、极柱和极柱孔之间形成有连通的隔离腔,所述上塑胶件隔离于所述隔离腔内并包覆于所述压环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包括绕所述极柱孔的边缘设置的卡扣部以及绕所述极柱孔的边缘设置在所述卡扣部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顶盖,包括贯穿形成有极柱孔的盖板、组装于所述极柱孔内的极柱、压装于所述盖板的下侧面与极柱的底部之间下塑胶件、以及隔离于所述极柱与极柱孔之间的上塑胶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绕所述极柱孔的边缘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侧面的卡环以及环套在所述卡环外并支撑于所述极柱和上塑胶件上的压环,当所述极柱组装后,所述极柱的顶部与所述压环固定连接;所述卡环与所述压环、极柱和极柱孔之间形成有连通的隔离腔,所述上塑胶件隔离于所述隔离腔内并包覆于所述压环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包括绕所述极柱孔的边缘设置的卡扣部以及绕所述极柱孔的边缘设置在所述卡扣部旁侧的第一避让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包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极柱孔的边缘若干第一防转块,所述防转块包括自极柱孔的边缘一体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撑片体以及自所述第一支撑片体的顶部向外翻折形成的压持翻边,所述第一避让部包括形成于每相邻两第一防转块之间的若干第一避让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的底部与所述盖板的上侧面间隔形成有一连通槽,所述隔离腔通过所述连通槽与所述压环的外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件上对应所述极柱孔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鑫王理栋刘潇龙李明峰肖康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