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9639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连接器本体、插针,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腔室底部设有插口,所述插针包括U型部以及连接于U型部底部并呈弯折设置的连接部,所述U型部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插脚,所述插脚穿过插口至于连接器本体的腔室内,所述插脚与腔室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插口内设有抵触于插脚相对另一插脚另一侧的凸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于提高插入连接器本体内的插针的固定强度,使得该连接器在与插头插接时,插针不易被顶出,加强了连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插针连接器因连接方便广泛应用于电器的电连接,尤其是电器内部线路板之间的板对板连接。现有申请号为201420699015.7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上的接口内分布有接线端子,所述连接器本体上还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单向卡块,所述单向卡块设置在该通槽靠近接口的内壁上,所述接口处可拆卸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凸设有用于夹持连接器本体的两夹扣。类似的上述电连接器通常都包括有一个带腔室的连接器本体,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插口,用于起到电连接作用的插针从底部的插口插入腔室内。参照图1所示,上述连接器的插针插入腔室内的部分呈U型结构,至于外侧的引脚用于焊接于线路板上。当该连接器与插头插接时,插头的引脚插入上述U型的插针内起到接触导通的作用。为了保证充分接触,插头的引脚通常略微大于U型的开口,使得插针被略微撑开,起到接触更可靠的目的,因此上述连接器的插针插入腔室内时,插针相对U型口的另一侧与连接器本体间通常留有一定间隙,给予其撑开的空间,若没有该间隙,插头的引脚将无法插入插针内,强行插入则会导致插头的弓I脚与插针变形。上述电连接虽然能够达到很好的连接可靠性,但使用过程中也常容易出现一个问题,插头的引脚插入插针U型口时,对插针产生一定的压力,而上述连接器的插针通常仅为从连接器本体的底部插口插入,插针相对U型口的另一侧由于间隙存在缺乏固定,仅通过侧面与插口的摩擦力固定,插针的固定强度有限,插头在插入的过程中容易将插针向外推出,使得插针高度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连接器的连接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在于提高插入连接器本体内的插针的固定强度,使得该连接器在与插头插接时,插针不易被顶出,加强了连接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插针,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腔室底部设有插口,所述插针包括U型部以及连接于U型部底部并呈弯折设置的连接部,所述U型部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插脚,所述插脚穿过插口至于连接器本体的腔室内,所述插脚与腔室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插口内设有抵触于插脚相对另一插脚另一侧的凸块。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插脚平行设置的加固脚,所述连接器本体设有用于插设加固脚的插孔。所述连接器本体于腔室内设有用于固定插脚的定位槽。所述插口相对腔室的另一侧设有斜导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
技术介绍
中类似连接器,当插针的U型部插入腔室内时,为了保证U型部能够向外撑开起到加强连接可靠性的作用,U型部的两个插脚与腔室的侧壁间都留有间隙,但也由于该间隙的存在使得插脚于相对U型口的另一侧无法得到有效的固定。本技术通过在插口内设有抵触于插脚相对另一插脚另一侧的凸块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当插头插入该电连接器内时,插头的引脚插入两个插脚间的U型口,其对插脚产生一定向插口方向的推力的同时也对插脚产生相对U型口另一侧的力,该力作用于插脚上,将插脚抵压到凸块上,从而使得插脚要从插口脱出必须克服插脚与凸块间的摩擦力,而该摩擦力又主要来自于插头的引脚插入时的对插脚的作用力,插头的引脚对插脚的推力被分解,很大一部分作为插脚的固定用,从而有效的利用了外力作用加强了对插脚的固定效果,使得该插脚不易因插头的插入而被顶出,提高了该连接器的连接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图4的A部分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连接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6的B部分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连接器本体的背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器本体;2、插针;11、腔室;12、间隙;13、插口 ;14、凸块;15、定位槽;16、插孔;17、斜导面;21、U型部;22、连接部;23、插脚;24、加固脚。【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8对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如图3所示,包括连接器本体1、插针2,所述连接器本体I的腔室11底部设有插口 13,所述插针2包括U型部21以及连接于U型部21底部并呈弯折设置的连接部22,所述U型部21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插脚23,所述插脚23穿过插口 13至于连接器本体I的腔室11内,所述插脚23与腔室11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12,所述插口 13内设有抵触于插脚23相对另一插脚23另一侧的凸块14,凸块14的结构参照图4至图7。针对
技术介绍
中类似连接器,当插针2的U型部21插入腔室11内时,为了保证U型部21能够向外撑开起到加强连接可靠性的作用,U型部21的两个插脚23与腔室11的侧壁间都留有间隙12,但也由于该间隙12的存在使得插脚23于相对U型口的另一侧无法得到有效的固定。本技术通过在插口 13内设有抵触于插脚23相对另一插脚23另一侧的凸块14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当插头插入该电连接器内时,插头的引脚插入两个插脚23间的U型口,其对插脚23产生一定向插口 13方向的推力的同时也对插脚23产生相对U型口另一侧的力,该力作用于插脚23上,将插脚23抵压到凸块14上,从而使得插脚23要从插口 13脱出必须克服插脚23与凸块14间的摩擦力,而该摩擦力又主要来自于插头的引脚插入时的对插脚23的作用力,插头的引脚对插脚23的推力被分解,很大一部分作为插脚23的固定用,从而有效的利用了外力作用加强了对插脚23的固定效果,使得该插脚23不易因插头的插入而被顶出,提高了该连接器的连接效果。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部22设有与插脚23平行设置的加固脚24,所述连接器本体I设有用于插设加固脚24的插孔16。通过上述方案在连接部22设置加固脚24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至于腔室11内的插脚23的固定效果,防止其被顶出。加固脚24为直接插于连接器本体I内,当该连接器与插头配合时,没有物体会对加固脚24的固定效果产生影响,插头的引脚要将插脚23顶出还需要克服加固脚24于插孔16内的摩擦力。加固脚24的设置更进一步提高插脚23的固定效果。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器本体I于腔室11内设有用于固定插脚23的定位槽15。定位槽15用于夹持插脚23的侧面,防止插脚23产生偏移。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插口 13相对腔室11的另一侧设有斜导面17。更方便插脚23的插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插针,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腔室底部设有插口,其特征是:所述插针包括U型部以及连接于U型部底部并呈弯折设置的连接部,所述U型部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插脚,所述插脚穿过插口至于连接器本体的腔室内,所述插脚与腔室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插口内设有抵触于插脚相对另一插脚另一侧的凸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插脚平行设置的加固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插针,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腔室底部设有插口,其特征是:所述插针包括U型部以及连接于U型部底部并呈弯折设置的连接部,所述U型部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插脚,所述插脚穿过插口至于连接器本体的腔室内,所述插脚与腔室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插口内设有抵触于插脚相对另一插脚另一侧的凸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锡新林锡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捷仕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