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16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有关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是由第一绝缘本体及复数第一端子所组成,该第一绝缘本体底部设有复数相对并列的第一嵌槽,该第一绝缘本体并朝第一嵌槽内延伸设有定位部,而每个第一端子分别具有基部、焊接部及两上接触部,该基部是向上延伸两上接触部,该两上接触部之间设有凹部,当第一端子由第一绝缘本体下方插置进入第一嵌槽内时,第一端子的基部是定位于第一嵌槽内,使得两上接触部之间的凹部顺势扣合于定位部上而形成稳固的结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对板连接器技术领球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使端子易于组装及稳固 定位的板对板连接器。背船术现今计算机及电子科技快速发展,而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已普及于社会中, 随着科技进一步发达,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已朝向小型化的方向前进。 为了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高度,研发出一种结合有复数端子的板对板连接器,让 两电路板可相互迭合且呈电性连接,其主要是在一 电路板上设置该板对板连接 器,在另一电路板上设置与该板对板连接器相对应的对接连接器,藉由将该对接 连接器插接于该板对板连接器,而让该两电路板可以电性连接。习知的板对板连接器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090215541号专利所示,是包 括相互插接的公座连接器及母座连接器,该公座连接器是具有公座本体及公座端 子,而母座连接器亦具有母座本体及母座端子,而公座端子是由上而下嵌设于公 座本体的端子嵌槽上,该母座端子则由母座本体底部向上插置母座本体的端子嵌槽上定位,最后将公座本体顶面朝下而插置于母座本体上,即可令公座端子与母 座端子接触并形成电性连接。但是,习知的公座端子在组装于端子嵌槽上时,仅仅将公端端子插置于端子 嵌槽上,并无任何的固定卡持,所以公座端子很容易脱离端子嵌槽,造成接触不 良的情形产生,再者,公座端子是由公座本体的上方组装于端子嵌槽内,因此在 组装的过程中,治具很容易不慎压坏公座本体顶部所凸设的嵌槽,而造成产品不 良率的增加。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研究改 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故,技术人鉴于上述各项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 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 种板对板连接器的新型专利诞生者。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藉由本技术的改良,使 得第一端子于组装过程中更加顺畅及稳固。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藉由本技术的改良,以 增加第一端子与第一绝缘本体的结合稳固性,进而使讯号传输更加顺畅稳定。为实现前列所述目的,本技术的板对板连接器是由第一绝缘本体及复数 第一端子所组成,该第一绝缘本体设有复数相对并列的第一嵌槽,该第一绝缘本 体设有朝向第一嵌槽内延伸的定位部,而每个第一端子分别具有基部、焊接部及 上接触部,该基部是定位于第一嵌槽内底部,而基部是向上延伸两上接触部,该 两上接触部之间设有凹部,当第一端子由第一绝缘本体下方插置进入第一嵌槽内 时,第一端子的两上接触部的两侧边是露出于第一嵌槽外,使得两上接触部的凹 部可与前述定位部扣合而形成稳固的结合,进而达到稳固定位及传输顺畅的功 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实质性特点和优点以增 加第一端子与第一绝缘本体的结合稳固性,进而使讯号传输更加顺畅稳定,且第 一端子在组装过程中更加顺畅及稳固。,綱图l是为本技术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为本技术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3是为本技术第一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为本技术第一连接器的组合剖视图。 图5是为本技术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为本技术第二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为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号说明I 第一连接器II 第一绝缘本体 111 第一嵌槽 112 定位部 12 第一端子 121 基部122 焊接部123上接触部1231凹部1232接触槽13插接空间14第一滑轨141凹槽15第一垫片151抵扣片2第二连接器21第二绝缘本体211第二嵌槽212贯穿槽22第二端子221下接触部2211接触凸部222定位部223焊接部23收容空间24第二滑轨241凹槽25第二垫片251抵扣片躺鄉就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 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 新型加以限制者。请同时参阅图l、图2、图3、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一连接器的立体 分解图、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剖视图、第一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及第—连接器的组 合剖视图,由图可知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1是由第一绝缘本体 11及复数第一端子12所构成,故就主要结构特征详述如后第一绝缘本体11是呈长矩形体,其内部设有复数相对的第一嵌槽111,该 第一绝缘本体II并朝第一嵌槽111内凸出设有定位部112,且于相对应的第一 嵌槽111间形成一插接空间13,并且在第一绝缘本体11两末端面的上、下缘处 设有第一滑轨14,该等第一滑轨14间并设有垂直于第一滑轨14的凹槽141,使 第一滑轨14 —口r供第一垫片15依循滑移并套设于第一绝缘本体11的末端面上, 且第一垫片15设有对应于凹槽141的抵扣片151,使得该抵扣片151可扣入凹 槽141内形成定位,以防止第一垫片15脱离。第一端子12,其是具有基部121、焊接部122及两上接触部123,该焊接部 122是由基部121 —侧边底部向外延伸,该两上接触部123是由基部121向上延 伸,且两上接触部123之间设有一凹部1231,而凹部1231是与前述的定位部112 相对应,并于两上接触部123的外侧边凹设有接触槽1232;藉由上述结构特征, 于组装时是将复数第一端子12分别由第一绝缘本体11的下方插置进入第一嵌槽 111内,第一端子12的基部121即定位于第一嵌槽111内的底部,使基部121 一侧的焊接部122延伸出第--嵌槽111夕卜,而基部121上方的两上接触部123 则位于第一嵌槽111内,同时两上接触部123之间的凹部1231可扣入定位部112 上而形成稳固的定位,并且上接触部123的两侧边是露出于第一嵌槽111外,以 利对接连接器插接使用。再请参阅图5、图6所示,是为本技术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及第二 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该第二连接器2是由第二绝缘本体21以及复数第二端子 22所组成。第二绝缘本体21是呈长矩形体,其具有一收容空间23及相对应设 置的第二嵌槽211,该第二嵌槽211的外侧并设有对应于第二嵌槽211的贯穿槽 212,并且在第二绝缘本体21两末端面的上、下缘处设有第二滑轨24,该等第 二滑轨24间并设有垂直于第二滑轨24的凹槽241,使第二滑轨24可供第二垫 片25依循滑移并套设于第二绝缘本体21的末端面上,且第二垫片25设有对应 于凹槽241的抵扣片251,使得该抵扣片251可扣入凹槽241内形成定位,以防 止第二垫片25脱离。第二端子22是具有U型的下接触部221、定位部222及焊 接部223,该定位部222是平行位于下接触部221的外侧,而焊接部223是由定 位部222底部向外延伸,且下接触部221的内侧面是凸设有接触凸部2211,于 组装时,第二端子22是由第二绝缘本体21的下方插置进入第二嵌槽211内,使 下接触部221嵌设于第二嵌槽211内,而下接触部221的内侧面是凸出于第二嵌 槽211内,同时定位部222即固定于贯穿槽212内,而焊接部223则延伸出第二 绝缘本体21的底部的外,如此即完成第二连接器2的组构。最后请参阅图7所示,是为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剖视图,如 图所示,当组构完成的第一连接器1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复数相对并列的第一嵌槽,该第一绝缘本体设有朝第一嵌槽内延伸的定位部;    复数第一端子,是分别具有基部、焊接部及两上接触部,该基部是定位于第一嵌槽内,该焊接部是由基部一侧边底部向外延伸而凸出于第一嵌槽外,该两上接触部是由基部向上延伸而插置于第一嵌槽内,使该两上接触部的两侧边露出于第一嵌槽外,该两上接触部之间设有与前述定位部相配合的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淳官东庆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