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功率半导体组件,具有—带壳壁的外壳,—其上固定有多个半导体芯片的基板,—布设在壳壁内的引线,每一引线有一个从壳壁向上伸出的部份,—引线有一个从壳壁向内伸出的下部,—引线的上部构成管脚,—引线的下部与半导体管芯片电连接。这种大功率半导体组件已行销市场,如,可见于产品目录《SIPMOS-Katalog》1993/94第35页。借助引线管脚用波峰焊法将大功率半导体组件焊在线路板上。在已知大功率半导体组件的结构中,每一个引线末端为一个单个的管脚。较大电流时,这种引线的电流承载能力不足以承受负载电流。因此,必须采用较大横截面积的引线。然而,这种较大的引线不再可能采用波峰焊法将其焊接在线路板上。而且,线路板上单一的孔不再够用了,而必须冲出与引线截面相应的槽孔。此外,采用波峰焊将大截面积管脚与线路板焊接相连的研究指出,焊接点非常不均匀。这会导致引线电流承载能力不能被充分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面所提到的大功率半导体组件,即使对于高电流大功率半导体组件,还可能采用波峰焊法将其与线路板相连。此目的是这样来解决的a)每一引线的上部至少由两个管脚构成 ...
【技术保护点】
大功率半导体组件,具有—带壳壁(2)的外壳,—其上固定有多个半导体芯片(5,6)的基板(1),—布设在壳壁(2)内的引线(7),每一引线有一个从壳壁向上伸出的部分(9),—引线有一个从壳壁(2)向内伸出的下部(10),—引线(7)的上部构成管脚,—引线(7)的下部与半导体芯片电连接,其特征在于:a)每一引线(7)的上部(9)至少由两个管脚组成,b)引线(7)在壳壁(2)内的部分和下部的横截面为矩形,其横截面积大于管脚横截面积之和。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半导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引线(7,17)的管脚彼此之间有一个与给定光栅尺寸(Rastermass)相应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95-6-19 19522172.91.大功率半导体组件,具有—带壳壁(2)的外壳,—其上固定有多个半导体芯片(5,6)的基板(1),—布设在壳壁(2)内的引线(7),每一引线有一个从壳壁向上伸出的部分(9),—引线有一个从壳壁(2)向内伸出的下部(10),—引线(7)的上部构成管脚,—引线(7)的下部与半导体芯片电连接,其特征在于a)每一引线(7)的上部(9)至少由两个管脚组成,b)引线(7)在壳壁(2)内的部分和下部的横截面为矩形,其横截面积大于管脚横截面积之和。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半导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引线(7,17)的管脚彼此之间有一个与给定光栅尺寸(Rastermass)相应的间距。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功率半导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引线(7,17)的下部(10)有一个与半导体芯片表面平行的连接面(11,21)。4.按照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米勒,M费尔沃斯,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