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制的具有小平直度偏差引线的集成电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39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塑料模制IC组件中,在绝缘层(3)的第1表面上形成金属图形(2)的引线(1),在绝缘层的第2表面上,形成与半导体芯片(6)相连的导电图形(4)。穿过绝缘层的通孔,把导电图形连到引线上。(*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模制集成电路(IC)组件。在第1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中,把半导体芯片装配在岛上并用焊接引线连接到引线。用模制树脂密封半导体芯片、岛、焊接引线和引线。从模制树脂伸出的外引线部分被分段弯曲。以后详细解释它。但是,在第1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中,当半导体芯片引线数增加时,则减少引线间距,即,外引线间距,它使引线平直度产生偏差。于是,它难于可靠地处理外引线,热耗散效果不好。此外,从模制树脂伸出的外引线受到机械碰撞,容易变形。此外,由于他们的弹性特性和模制树脂的热膨胀和收缩,引线容易变形。在第2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中(见日本技术公开NO.2-95256),把绝缘带粘贴到外引线上,于是,保证了外引线的平直度。以后将详细解释。但是,在第2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中,绝缘带增加制造成本。并且引线容易变形。在第3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中,在中间绝缘衬底上形成导电图形。这样,导电图形有许多导电条,其外侧间距比内侧间距大。通过焊接引线把半导体芯片连接到导电图形的内侧上,通过焊接引线把引线连到导电图形的外侧。于是,可能增加半导体芯片导线数目。以后将详细解释它。但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组件,其包括:具有第1和第2表面的绝缘层(3);形成在所述绝缘层第1表面上的基底图形(2);形成在所述绝缘层第1表面上的引线(1);形成在所述绝缘层第2表面上的导电图形(4),穿过所述绝缘层的通孔(TH)和所述引线 相连;和所述导电层相连的半导体芯片(6);密封所述半导体芯片的模制树脂外壳(8)。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5-7-31 214035/951,一种半导体组件,其包括具有第1和第2表面的绝缘层(3);形成在所述绝缘层第1表面上的基底图形(2);形成在所述绝缘层第1表面上的引线(1);形成在所述绝缘层第2表面上的导电图形(4),穿过所述绝缘层的通孔(TH)和所述引线相连;和所述导电层相连的半导体芯片(6);密封所述半导体芯片的模制树脂外壳(8)。2,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件,其特征是,交错设置所述引线的外段。3,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件,还包括穿过所述绝缘层的器件孔形成在所述基底图形上的岛(5),形成在所述岛上的所述半导体芯片。4,按照权利要求3的组件,其特征是,利用焊接引线(7)把所述半导体芯片连到所述导电图形上。5,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件,其特征是,利用小凸块(10)把所述半导体芯片连到所述导电层上。6,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引线从所述绝缘层处伸出。7,按照权利要求6的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引线的外段制成鸥翼形状。8,按照权利要求6的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引线的外段形成丁字形状。9,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件,还包括环状图形(11),其形成在所述绝缘层第2表面的外部。10,按照权利要求4的组件,还包括另一绝缘层(3B),其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另一导电图形(4B),其形成在所述的其它绝缘层上;所述半导体芯片,其通过另一焊接引线(7B)和所述另一导电层相连。11,按照权利要求1的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导电图形相连的其它半导体芯片(6A,6B)。12,一种半导体组件,其包括有第1和第2表面的绝缘层(3);形成在所述绝缘层的第1表面上的隔离的第1和第2金属图形(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克信羽贺彰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