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芯片背面共晶焊粘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5630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半导体芯片背面共晶焊粘贴方法属于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在现有技术中,蒸镀在芯片硅衬底背面的金属层要么为金系结构,要么为银系结构,材料成本较高;该金属层常常采用四层结构,在有些方案中,其中的某层或者某几层还采用混合层或者合金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造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该金属层确定为三层结构,均为单质层,自里向外依次为Cr、Ni、Sn,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
,进一步说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封装工艺中的芯片粘贴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半导体器件封装工艺中的芯片粘贴
中,与金属焊料粘贴、导电胶粘贴方法相比,共晶焊粘贴方法具有粘贴可靠、热阻低、压降低和不污染芯片等优点。目前使用的自动封装设备基本上都采用共晶焊粘贴方法,尤其对于小芯片T0-92这样的小封装形式。见图1所示,共晶焊粘贴方法是在芯片硅衬底1背面蒸镀金属层2,该金属层2与框架3表面镀层受压接触后,在一定温度下在接触面发生键合,形成共晶,从而实现共晶焊粘贴。金属层2的结构是共晶焊粘贴方法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与本专利技术较为接近的已知技术有四项,一、申请号为02114199.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该金属层2就是一层AuAs混合层,见图2所示。二、在目前广泛采用的共晶焊粘贴工艺中,金属层2可以采用自里向外为AuAs+Au的两层结构,见图3所示,其中AuAs层的厚度为几百埃(),而Au层为1~2μm厚,该Au层与框架3表面镀层键合。三、在目前广泛采用的共晶焊粘贴工艺中,还有一种方案见图4所示,其金属层2采用自里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芯片背面共晶焊粘贴方法,在芯片硅衬底(1)背面蒸镀金属层(2),在一定温度下,使金属层(2)与框架(3)表面受压接触,在接触面发生键合形成共晶,实现共晶焊粘贴,其特征在于,在半导体芯片硅衬底(1)背面自里向外依次蒸镀Cr、Ni、Sn,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金属层(2),其中Cr层厚度为300~1000*,Ni层厚度为3000~5000*,Sn层厚度为1.5~2.5μm,该Sn层与框架(3)表面的镀层形成共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芯片背面共晶焊粘贴方法,在芯片硅衬底(1)背面蒸镀金属层(2),在一定温度下,使金属层(2)与框架(3)表面受压接触,在接触面发生键合形成共晶,实现共晶焊粘贴,其特征在于,在半导体芯片硅衬底(1)背面自里向外依次蒸镀Cr、Ni、Sn,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金属层(2),其中Cr层厚度为300~1000,Ni层厚度为3000~5000,Sn层厚度为1.5~2.5μm,该Sn层与框架(3)表面的镀层形成共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晶焊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Cr层可以由V层、Ti层替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晶焊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Sn层可以有以Sn为主的SnSb、SnSbAg、SnAl、SnAu等合金层替换,所谓以Sn为主是指Sn含量在80%(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智刘利峰雷正龙屈世江姚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鹏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