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芯片背面共晶焊粘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5630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半导体芯片背面共晶焊粘贴方法属于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在现有技术中,蒸镀在芯片硅衬底背面的金属层要么为金系结构,要么为银系结构,材料成本较高;该金属层常常采用四层结构,在有些方案中,其中的某层或者某几层还采用混合层或者合金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造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该金属层确定为三层结构,均为单质层,自里向外依次为Cr、Ni、Sn,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
,进一步说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封装工艺中的芯片粘贴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半导体器件封装工艺中的芯片粘贴
中,与金属焊料粘贴、导电胶粘贴方法相比,共晶焊粘贴方法具有粘贴可靠、热阻低、压降低和不污染芯片等优点。目前使用的自动封装设备基本上都采用共晶焊粘贴方法,尤其对于小芯片T0-92这样的小封装形式。见图1所示,共晶焊粘贴方法是在芯片硅衬底1背面蒸镀金属层2,该金属层2与框架3表面镀层受压接触后,在一定温度下在接触面发生键合,形成共晶,从而实现共晶焊粘贴。金属层2的结构是共晶焊粘贴方法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与本专利技术较为接近的已知技术有四项,一、申请号为02114199.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该金属层2就是一层AuAs混合层,见图2所示。二、在目前广泛采用的共晶焊粘贴工艺中,金属层2可以采用自里向外为AuAs+Au的两层结构,见图3所示,其中AuAs层的厚度为几百埃(),而Au层为1~2μm厚,该Au层与框架3表面镀层键合。三、在目前广泛采用的共晶焊粘贴工艺中,还有一种方案见图4所示,其金属层2采用自里向外为V+Ni+AuGeSb+Au的四层结构,V层厚300~1200,Ni层厚3000,其中AuGeSb层为合金层,原子比(at%)为Au 87.8%,Ge 12.0%,Sb 0.2%,厚1.4~2.0μm,Au层厚1000。四、在一些进口的半导体器件中,还采用了这样一种技术方案,其金属层2采用自里向外为Cr+Ag+AgSn+SnAl的四层结构,见图5所示,Cr层为欧姆接触层,厚度约为2000;Ag层为阻挡层,厚度约为7000;AgSn层是一种合金层,作为中间过渡层,其厚度约为2700,原子比(at%)为Ag 66%,Sn 34%;SnAl层也是一种合金层,作为表面层,厚度约为2μm,原子比(at%)为Sn 95%,Al 5%。
技术实现思路
前三种已知技术都属于金系结构,因此,其材料成本较高。以已知技术二为例,对于直径为4英寸的芯片,就目前情况而言,其金属层材料成本为100元/片(RMB,以下同)以上。已知技术三的相应材料成本也在70~80元/片之间。虽然已知技术四为银系结构,其相应的材料成本也在40元/片以上。另外,已知技术三、四均为四层结构,也就是说在制作金属层2时要进行四次蒸镀,工序增加,制造成本也因此增加。再有,各项已知技术均含有混合层或者合金层,相对单质层来说,制造成本势必又有所增加。像节能灯一类的产品它要求所使用的分立半导体器件首先要价廉,其次电学性能要好,第三又要工作可靠。于是,为了在半导体器件的封装工艺中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器件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较高的可靠性,我们专利技术了本专利技术之。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见图6所示,在半导体芯片硅衬底1背面自里向外依次蒸镀Cr、Ni、Sn,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金属层2,其中Cr层厚度为300~1000,Ni层厚度为3000~5000,Sn层厚度为1.5~2.5μm,该Sn层与框架3表面的镀层键合,形成共晶合金。采用本专利技术之金属层结构进行共晶焊粘贴,由于在用料上既不用金(Au),也不用银(Ag),使得材料成本大为降低,在4英寸芯片上蒸镀,材料成本也就在10元/片以下,约是已知技术二的十分之一,约是已知技术四的五分之一。另外,本专利技术只有三层结构,而且均为单质层,使得制造成本也有所下降。同时,作为一种共晶焊粘贴方法,还具有其它两种芯片粘贴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如在热阻这一技术指标上,在同样测试条件下,采用本专利技术之方法封装之器件,其热阻值仅为采用银浆胶粘之器件热阻值的50%,压降可降低25%以上。在同样的应用条件下,采用本专利技术之方法制作之器件比采用银浆胶粘之器件,管壳温度明显降低。在可靠性上,作为共晶焊粘贴方法当然要比其它两种芯片粘贴方法高很多。附图说明图1是共晶焊粘贴方法示意图。图2~图5依次是已知技术一~四共晶焊粘贴方法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共晶焊粘贴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6所示,金属层2的三层结构其厚度分别定为Cr层500,Ni层5000,Sn层2.0μm。其中,Cr层可替换为V层或Ti层。蒸Sn层时的蒸发速率控制在12/min以下,其它两层按常规工艺处理。Sn层可以替换为以Sn为主的SnSb、SnSbAg、SnAl、SnAu等合金层,所谓以Sn为主是指Sn含量在80%(wt%)以上。该Sn层的熔点为230℃,粘贴温度可以在280~380℃范围内确定,留硅率都能超过80%。在该温度范围内粘贴温度定得高些,器件的热阻一般能够低些,如粘贴温度为370℃时,热阻为100.9mV,而当粘贴温度为350℃时,热阻则为101.4mV。压焊时框架3的温度为250℃,适当降低框架3温度,可以增加压焊强度,但是,不能低于230℃。在共晶焊粘贴过程中,Sn层与框架3表面镀层形成共晶,例如,当由层厚决定的两种金属的重量比(wt%)为Sn 96.5%,Ag 3.5%时,221℃的温度为它们的共晶温度。为了防止Sn层氧化,可以再在Sn层上蒸发一薄层Ag或者Au,其厚度以埃()计,所以没有明显增加材料成本。例如,根据Ag-Sn、Au-Sn相图,再根据Sn层厚度,可以计算出Ag层的厚度为487,Au层的厚度可以为786、1500或者48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芯片背面共晶焊粘贴方法,在芯片硅衬底(1)背面蒸镀金属层(2),在一定温度下,使金属层(2)与框架(3)表面受压接触,在接触面发生键合形成共晶,实现共晶焊粘贴,其特征在于,在半导体芯片硅衬底(1)背面自里向外依次蒸镀Cr、Ni、Sn,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金属层(2),其中Cr层厚度为300~1000*,Ni层厚度为3000~5000*,Sn层厚度为1.5~2.5μm,该Sn层与框架(3)表面的镀层形成共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芯片背面共晶焊粘贴方法,在芯片硅衬底(1)背面蒸镀金属层(2),在一定温度下,使金属层(2)与框架(3)表面受压接触,在接触面发生键合形成共晶,实现共晶焊粘贴,其特征在于,在半导体芯片硅衬底(1)背面自里向外依次蒸镀Cr、Ni、Sn,形成具有三层结构的金属层(2),其中Cr层厚度为300~1000,Ni层厚度为3000~5000,Sn层厚度为1.5~2.5μm,该Sn层与框架(3)表面的镀层形成共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晶焊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Cr层可以由V层、Ti层替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晶焊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Sn层可以有以Sn为主的SnSb、SnSbAg、SnAl、SnAu等合金层替换,所谓以Sn为主是指Sn含量在80%(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智刘利峰雷正龙屈世江姚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鹏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