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击穿电压MOS晶体管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3690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提高了高击穿电压MOS晶体管的工作击穿电压,同时抑制热载流子造成的饱和电流Idsat的变动。其在P型半导体衬底(1)上形成栅极绝缘膜(2)。在栅极绝缘膜(2)上形成栅电极(3)。通过将栅电极(3)作为掩模,将双电荷磷离子([31]↑P↑[++])进行倾斜离子注入,形成第一低浓度源极层(4a)和第一低浓度漏极层(5a)。另外,通过将磷离子([31]↑P↑[++])进行倾斜离子注入,形成第二低浓度源极层(4b)和第二低浓度漏极层(5b)。进而,为提高形成有第一低浓度源极层(4a)和第一低浓度漏极层(5a)、第二低浓度源极层(4b)和第二低浓度漏极层(5b)的P型半导体衬底(1)的最表面浓度,较浅地注入砷离子([75]↑As↑[+]),形成表面注入层(4c、5c)。(*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涉及高击穿电压MOS晶体管的结构导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图5是表示现有例的N沟道型高击穿电压MOS晶体管的结构的剖面图。在P型硅衬底50上介由栅极绝缘膜51形成栅电极52。在栅电极52的侧壁形成由绝缘膜构成的侧壁隔层53。另外,形成由N-型源极层54a和N+型源极层54b构成的源极层54,由N-型漏极层55a和N+型漏极层55b构成的漏极层55。在该高击穿电压MOS晶体管中,通过与栅电极52邻接而设置N-型漏极层55a,在离开栅电极52的位置设置N+型漏极层55b,而减缓漏极电场,得到高的漏极击穿电压。另外,这种高击穿电压MOS晶体管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专利文献1特开平5-2180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为提高漏极击穿电压,必须减少N-型漏极层55a的形成用离子注入的剂量,降低N-型漏极层55a的杂质浓度。但是,单纯地降低N-型漏极层55a的杂质浓度,会使N-型漏极层55a的最表面的浓度变得过稀。若这样过度地降低N-型漏极层55a的杂质浓度,向其高击穿电压MOS晶体管流通沟道电流,发生热载流子(HC),则在热载流子注入栅极绝缘膜2前后,存在高击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半导体衬底;在上述半导体衬底上介由栅极绝缘膜形成的栅电极;形成于上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延伸至上述栅电极下面的第一低浓度漏极层;形成于上述第一低浓度漏极层上的上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具有比该第一低浓度漏极层浓度高的杂质的表面注入层;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形成的高浓度漏极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部荣次八柳俊佑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