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833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包括:    一硅基板;    至少一电路,形成于该硅基板上,该电路具有至少一输出/输入垫(input/output  pad,I/O  pad);    一固定封环(seal  ring),形成于该硅基板上,并围绕该电路及该输出/输入垫;    一接地环(ground  ring),形成于该硅基板及该输出/输入垫之间,并与该固定封环电连接;以及    至少一防护环(guard  ring),设置于该硅基板之上,并围绕该输出/输入垫,用以与该固定封环电连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芯片(chip),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固定封环(seal ring)、接地环(ground ring)及防护环(guardring)的集成电路芯片
技术介绍
半导体晶片(wafer)经由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而形成数个集成电路芯片,每一颗集成电路芯片上包含多个电路,如数字(digital)电路、模拟(analog)电路及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任意相邻之二集成电路芯片之间具有一切割线(scribe),以利于集成电路芯片被切开。在切割集成电路芯片的过程中,所产生之切割应力会造成集成电路芯片中的电路遭到破坏。因此,在集成电路芯片与切割线之间通常设计有一固定封环(seal ring),以保护集成电路芯片之结构,免于集成电路芯片在被切割的过程中受到破坏。请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图1A表示传统的集成电路芯片的俯视图,图1B表示沿着图1A的剖面线1B-1B’所视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在图1A及图1B中,集成电路芯片10包括硅基板14、数字电路12、射频电路13、固定封环11和输出/输入垫(input/output pad,I/O pad)12a及13a,数字电路12、射频电路13、固定封环11和输出/输入垫12a及13a皆形成硅基板14上。其中,输出/输入垫12a及13a分别和数字电路12及射频电路13电连接。固定封环11围绕在集成电路芯片10之周围,并包围数字电路12、射频电路13和输出/输入垫12a及13a。如图1B所示,固定封环11包括P型阱(pwell)15、P型重掺杂层(P+)16、金属层17a、17b及17c、介电层18a、18b及18c、贯孔19a、19b及19c、护层18d及氮化物18e,P型阱15形成于硅基板14上。P型重掺杂层(P+)16形成于P型阱15中,且P型重掺杂层(P+)16的表面与P型阱15的表面共平面。介电层18a~18c、护层18d及氮化物层18e由下而上依序形成于P型阱15及P型重掺杂层(P+)16的表面上,金属层17a~17c分别形成于介电层18a~18c上,并分别被介电层18b、18c及护层18d覆盖。贯孔19a~19c分别形成于介电层18a~18c中,贯孔19a~19c分别用以电连接P型重掺杂层(P+)16及金属层17a、金属层17a及17b和金属层17b及17c。由于固定封环11为连续的环状结构,数字电路12是一容易产生噪声之电路,且射频电路13是一容易被噪声干扰之电路,导致数字电路12或输出/输入垫12a所产生的噪声将会非常容易经由固定封环11传给射频电路13或输出/输入垫13a,造成所谓的噪声耦合(noise coupling)现象,而影响射频电路13的正常操作。为了解决上述的噪声耦合之现象,传统已有多种解决方式提出。请参照图2A及图2B,图2A表示美国专利公开案号US 2003/0122235 A1所揭露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部分俯视图,图2B表示沿着图2A的剖面线2B-2B’所视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在图2A及图2B中,集成电路芯片20包括硅基板25、数字电路的输出/输入垫22、接地垫24、射频电路23和固定封环21a及21b。数字电路的输出/输入垫22、接地垫24、射频电路23和固定封环21a及21b皆形成于硅基板25上,固定封环21a及21b围绕在集成电路芯片20之周围,并包围数字电路的输出/输入垫22、接地垫24及射频电路23。其中,固定封环21a及21b为非连续的环状结构,固定封环21b比固定封环21a更靠近数字电路的输出/输入垫22、接地垫24及射频电路23。为了使数字电路的输出/输入垫22所产生的噪声无法经由固定封环21a及21b传给射频电路23,固定封环21a及21b之缺口交错排列,数字电路的输出/输入垫22及射频电路23经由固定封环21a之二缺口对应于固定封环21a,接地垫24邻近于固定封环21b。固定封环21a及21b的剖面结构相同,在此以固定封环21b的剖面结构为例作说明。如图2B所示,固定封环21b包括N型阱26、P型重掺杂层(P+)27、硅化金属层(salicide)28、浅沟槽隔离层(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29、介电层30a~30f、金属层34a~34f、接触层35a~35f、护层31、氮化物层32及聚亚酰胺层(polyimide,PI)33。N型阱26形成于硅基板25上,P型重掺杂层(P+)27及浅沟槽隔离层29形成于N型阱26中,P型重掺杂层(P+)27及浅沟槽隔离层29的表面与N型阱26的表面共平面。其中,浅沟槽隔离层29用以使得固定封环21b与数字电路的输出/输入垫22、接地垫24及射频电路23电隔离。硅化金属层28形成于P型重掺杂层(P+)27中,硅化金属层28的表面与P型重掺杂层(P+)27的表面共平面。介电层30a~30f、护层31、氮化物层32及聚亚酰胺层33是由下而上依序形成于N型阱26、硅化金属层28及浅沟槽隔离层29的表面上,金属层34a~34f分别形成于介电层30a~30f上,并分别被介电层30b~30f及护层31覆盖。接触层35a~35f分别形成于介电层30a~30f中,接触层35a用以电连接金属层30a及硅化金属层28,接触层35b~35f由下而上依序用以电连接金属层30b~30f之相邻二金属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N型阱26与硅基板25之间形成一PN结(PNjunction),导致在以等离子蚀刻法制造固定封环21a及21b的过程中所产生之电荷无法经由硅基板25导出,电荷将会累积于固定封环21a及21b上,严重影响集成电路芯片20的电品质。此外,由于固定封环21a及21b之缺口之下方的N型阱26并没有被切开,导致数字电路的输出/输入垫22所产生的噪声仍然可能经由N型阱26传给射频电路23,产生噪声耦合的现象。另外,固定封环21a及21b之双环设计将会增加集成电路芯片20之尺寸。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表示美国专利案号6,492,716所揭露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部分俯视图,图3B表示沿着图3A的剖面线3B-3B’所视的集成电路芯片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在图3A及图3B中,集成电路芯片40包括P型硅基板44、数字电路42、射频电路43和固定封环41。数字电路42、射频电路43和固定封环41皆形成于P型硅基板45上,固定封环41围绕在集成电路芯片40之周围,并包围数字电路42及射频电路43。其中,固定封环41为非连续的环状结构,并具有数个缺口,如2个缺口,使得部分之固定封环41邻近于数字电路42、且另一部分的固定封环41邻近于射频电路43。如图4B所示,固定封环41包括N型阱45、硅化金属层46、栅氧化层(gate oxide)47、浅沟槽隔离层48、多晶硅层(polysilicon)49、介电层50a~50f、金属层53a~53f、贯孔54a~54f、氧化物层51及氮化物层52。N型阱45及浅沟槽隔离层48形成于P型硅基板44中,硅化金属层46形成于N型阱45中,栅氧化层47形成于硅化金属层46中。其中,栅氧化层47的表面与浅沟槽隔离层48的表面共平面。介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包括一硅基板;至少一电路,形成于该硅基板上,该电路具有至少一输出/输入垫(input/output pad,I/O pad);一固定封环(seal ring),形成于该硅基板上,并围绕该电路及该输出/输入垫;一接地环(ground ring),形成于该硅基板及该输出/输入垫之间,并与该固定封环电连接;以及至少一防护环(guard ring),设置于该硅基板之上,并围绕该输出/输入垫,用以与该固定封环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该防护环为一P型重掺杂层(P+)及一金属层所电连接而成之防护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该电路为数字电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该电路为模拟电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芯片,其中该电路为射频电路。6.一种固定封环,延伸在一硅基板之周围,该固定封环包括一P型阱(Pwell),形成于该硅基板上,并具有一第一开口;一N型掺杂层,形成于该第一开口中,并位于该硅基板上;一P型重掺杂层(P+),形成于该P型阱上,并具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对应于该N型掺杂层;一隔离层,形成该第二开口中,并位于该N型掺杂层上;多个介电层,形成于该P型重掺杂层(P+)上;以及多个金属层,各该金属层形成于对应之各该介电层上,并与该P型重掺杂层(P+)电连接,该些金属层具有一缺口,该缺口暴露部分之该隔离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封环,其中该固定封环还包括多个接触层,各该接触层形成于对应之各该介电层中,一接触层用以电连接该P型重掺杂层(P+)及邻近于该P型重掺杂层(P+)之该金属层,其余该些接触层之各该接触层用以电连接相邻之二该金属层。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封环,其中该些接触层为多个贯孔(via)。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封环,其中该些接触层为多个插塞(plug)。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封环,其中该第二开口之大小大于或等于该N型掺杂层的表面积。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封环,其中该N型掺杂层的表面与该P型阱的表面共平面。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封环,其中该隔离层的表面与该P型重掺杂层(P+)的表面共平面。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封环,其中该N型掺杂层为N型阱(Nwell)。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封环,其中该N型掺杂层为N型外延层(N-epi)。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封环,其中该隔离层为浅沟槽隔离层(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升祐
申请(专利权)人: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