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线型电子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29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不形成镀层、并具有与现有的Ag端电极相同的剥离强度的端电极的卷线型电子部件。卷线型电子部件(10),具备铁氧体磁芯(11),所述铁氧体磁芯(11)由铁氧体构成,具有柱状卷芯部(11a)及在其两端上形成的凸缘部(11b)、(11c);卷绕在铁氧体磁芯的卷芯部上的线圈导线(12);设置在凸缘部的外表面上的具有Cu导电层(16a)的至少一对端电极(16A)、(16B),卷绕在卷芯部上的线圈导线的两端部电连接在端电极上,端电极通过将含有Cu粉末和玻璃料的电极糊料涂布在铁氧体磁芯的外表面上后,将铁氧体磁芯进行热处理而形成,在铁氧体磁芯和Cu导电层的界面上具有铁氧体磁芯的一部分和玻璃料的反应层(16d)。由此具备与现有的Ag端电极相同的剥离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便携型电子仪器或薄型电子仪器等中的巻线型电子部件。
技术介绍
作为便携型电话机或数码静物相机等便携型电子仪器中的DC / DC 电源的升降压电路用线圈或各种平板显示器的外围电路的抗流圈(choke coil)等,使用巻线型电子部件。特别是针对上述用途,要求电子部件 能确保所希望的电感特性,同时具有能进行高密度安装或薄型(low profile)安装的小且薄的外形尺寸。专利文献l中记载了上述巻线型电子部件之一例。巻线型电子部件 具有例如铁氧体;兹芯(ferrite core) 、 i殳置在该4失氧体石兹芯上的一对端电 极(terminal electrode)、和线圏导线,所述线圏导线巻绕在所述铁氧体 磁芯上,同时其端部连接在所述端电极上。所述铁氧体磁芯由巻芯部、 设置在该巻芯部上端的上凸缘部和设置在所述巻芯部下端的下凸缘部 构成。所述一对端电极形成在所述铁氧体磁芯的下凸缘部的底面。该端 电极通过将以Ag为主体的电极糊料涂布在所述铁氧体磁芯的下凸缘部 的底面后,将该铁氧体磁芯在例如大气中于65(TC下进行热处理而形成, 具有Ag导电层。另夕卜,所述端电极例如在所述Ag导电层的表面进一步 形成Ni镀层、焊锡镀敷(Sn镀敷)层而形成。所述线圈导线在金属线 的外周形成绝缘被膜,并巻绕在所述铁氧体磁芯的巻芯部的周围。然后, 所述线圈导线的一个端部及另一个端部被除去所述绝缘被膜,同时分别 通过焊锡连接在形成有所述镀层的端电极上。图6及图7是表示上述巻线型电子部件之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所 述巻线型电子部件110的内部结构的穿过巻芯部11 la的中心轴的纵剖面图。另外,图7是从底面111B侧观察用于所述巻线型电子部件110的 铁氧体》兹芯111的下凸缘部lllc的外观斜视图。具体而言,公开了下述巻线型电子部件110,如图6所示,具备下 述部分具有柱状巻芯部llla及形成在该巻芯部的上下端的凸缘部 111b、lllc的铁氧体i兹芯lll;和巻绕在该铁氧体石兹芯111的巻芯部llla 上的线圈导线112;和所述凸缘部lllc的与所述巻芯部llla互相垂直 的底面111B上设置的端电极116A、 116B,巻绕在所述巻芯部llla上 的线圈导线112的两端部113A、 113B使用焊锡117、 117电连接在所述 端电才及116A、 116B上。然后,如图7所示,所述《失氧体》兹芯111的凸纟彖部lllc在底面111B 上设置有一对槽115、 115,该槽115具有底部115a和相对于该底部115a 倾斜设置在该底部115a的宽度方向的两肋上的緩斜面115b、 115b。所 述端电极116A、 116B从所述槽115的一个緩斜面115b上经槽115的底 部115a覆盖另一个緩斜面115b上而形成。如图6所示,该端电极116A、 116B具有Ag导电层116a、形成在 该Ag导电层116a的表面的Ni镀层116b及Sn镀层116c,所述Ag导 电层如下形成将以Ag为主体的电极糊料涂布在所述铁氧体磁芯111 的下凸缘部111c的底面上后,将该4失氧体石兹芯111在例如大气中进行热 处理,形成Ag导电层。途的复合电子部件中采用Cu导电层代替现有的Ag导电层。具体而言,提出了一种芯片型LR过滤器的制造方法,即将磁芯在 空气中或氧气氛中烧成,在该经烧成的磁芯的边缘外面涂布以银、银 钯或铜为主体的导电糊料,形成一对引线引出用电极,然后将所述磁 芯在H2、 CO气体等还原性气氛或N2、 Ar气体等中性气氛中于氧浓度 0.1%以下进行烧成,由此在磁芯上形成所述引线引出用电极,同时使 磁芯进行低电阻化,进而在所述巻线部实施巻线。在上述现有的巻线型电子部件中,如果为了将铁氧体磁芯薄型化 而减少凸缘的厚度尺寸,则在上述Ag导电层上形成Ni镀层及Sn镀层时,可能发生凸缘折断。为了省略上述镀层,优选采用Ag-Pd导电层或Cu导电层代替Ag导电层。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例如在i兹芯的边^Jf面涂布以铜为 主体的导电糊料形成一对引线引出用电极,然后,将所述磁芯在H2、 CO 气体等还原性气氛或N2、 Ar气体等中性气氛中于氧浓度0.1 %以下进行 烧成,由此在磁芯上形成所述引线引出用电极,同时使磁芯低电阻化, 进行上述操作时, 一对端电极间的绝缘性降低。因此,存在不能用于本 专利技术的产品的用途即电源用抗流圏等问题。专利文献1特开2007-214521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3 - 1060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得到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剥离强度 与现有端电极同等的端电极的巻线型电子部件,该电子部件不形成镀 层,能与在Ag导电层上依次设置Ni镀层、Sn镀层的现有的端电极相 同地焊锡连接线圏导线的端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通过反复 研究电极糊料和热处理条件,发现了不形成镀层、并能与现有的Ag电 极相同地焊锡连接线圏导线的端部的新型端电极结构,该电极结构具有 与现有端电极相同的剥离强度,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巻线型电子部件U)具备以下部分具有柱状巻芯部及 形成在其两端的凸缘部的铁氧体磁芯;巻绕在该铁氧体磁芯的巻芯部上 的线圈导线;和设置在所述凸缘部的外表面的具有Cu导电层的至少一 对端电极,其中,巻绕在所述巻芯部的线圈导线的两端部电连接在所述 端电纟及上。所述端电极通过将含有Cu粉末和玻璃料的电极糊料涂布在所述铁 氧体磁芯的外表面上后,将该铁氧体磁芯进行热处理而形成,上述铁氧 体磁芯和Cu导电层的界面上具有所述铁氧体磁芯的一部分和玻璃料的反应层。由此,达到了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巻线型电子部件中,所述端电极是将含有Cu粉末和玻璃料的电极糊料涂布在所述铁氧体磁芯的外 表面上后,将该铁氧体磁芯进行热处理而形成的,在上述铁氧体磁芯和 Cu导电层的界面上具有所述铁氧体^f兹芯的一部分和玻璃料的反应层。因 此,可以提供下述巻线型电子部件至少一对端电极不设置镀层,能与 现有的Ag端电极相同地焊锡连接线圏导线的端部,并具有与现有的Ag 端电极相同程度的剥离强度。另外,上述巻线型电子部件的主要方案之一除具有上述(1)之外, 还具有(2)上述反应层是上述电极糊料中所含的玻璃料、和铁氧体磁 芯的一部分发生化学反应,相互混杂而存在的层,主要由铁氧体和玻璃 构成。因此,Cu导电层和铁氧体磁芯被牢固地粘接。上述巻线型电子部件的方案之一除具有上述(2)之外,还具有(3) 上述反应层具有用铁氧体结合上述铁氧体磁芯和上述Cu导电层的区域。 因此,可以不添加大量玻璃而更牢固地粘接上述Cu导电层和铁氧体^兹 芯。由此,端电极可以获得良好的焊锡润湿性。上述巻线型电子部件的其他主要方案之一除具有上述(1 )之外, 还具有(4 )构成上述铁氧体磁芯的铁氧体为Ni - Zn类铁氧体,上述玻 璃料为含有硼及锌的玻璃料。因此,上述电极糊料中所含的玻璃料、和 铁氧体磁芯的一部分发生化学反应,相互混杂,由此易生成主要由铁氧 体和玻璃构成的反应层。上述巻线型电子部件的方案之一除具有上述(1 ) ~ (4)中任一项 之外,还具有(5)在上述外表面涂布电极糊料后的《失氧体》兹芯的热处 理是在氧浓度10ppm以下的N2气气氛中于8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线型电子部件,具备铁氧体磁芯,所述铁氧体磁芯具有柱状卷芯部及形成在其两端的凸缘部;卷绕在该铁氧体磁芯的卷芯部上的线圈导线;和设置在所述凸缘部的外表面上的具有Cu导电层的至少一对端电极,卷绕在所述卷芯部的线圈导线的两端部电连接在所述端电极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电极是通过将含有Cu粉末和玻璃料的电极糊料涂布在所述铁氧体磁芯的外表面上后,将该铁氧体磁芯进行热处理而形成的,所述铁氧体磁芯和Cu导电层的界面上具有所述铁氧体磁芯的一部分和玻璃料的反应层。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9-5 2007-2303031、一种卷线型电子部件,具备铁氧体磁芯,所述铁氧体磁芯具有柱状卷芯部及形成在其两端的凸缘部;卷绕在该铁氧体磁芯的卷芯部上的线圈导线;和设置在所述凸缘部的外表面上的具有Cu导电层的至少一对端电极,卷绕在所述卷芯部的线圈导线的两端部电连接在所述端电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电极是通过将含有Cu粉末和玻璃料的电极糊料涂布在所述铁氧体磁芯的外表面上后,将该铁氧体磁芯进行热处理而形成的,所述铁氧体磁芯和Cu导电层的界面上具有所述铁氧体磁芯的一部分和玻璃料的反应层。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巻线型电子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佳成丸山尊之铃木秀治井口巧一佐复高弘木村悟士
申请(专利权)人: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