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65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该车辆前端框架包括依次连接成矩形框架的上横梁、左立柱、下横梁和右立柱,还包括第一Y形支架和第二Y形支架:第一Y形支架设置在矩形框架内部的左侧,第一Y形支架中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上横梁的下侧抵接,第一Y形支架中的另一个端部与左立柱的右侧抵接;第二Y形支架设置在矩形框架内部的右侧,第二Y形支架中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上横梁的下侧抵接,第二Y形支架中的另一个端部与右立柱的左侧抵接。上横梁、左立柱、下横梁、右立柱、第一Y形支架和第二Y形支架均为增强塑料件且一体成型。该车辆前端框架的整体刚度较高且尺寸较大,能够满足较大载荷和较多零件的承载需求。够满足较大载荷和较多零件的承载需求。够满足较大载荷和较多零件的承载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的车身结构中,前端框架通常由若干个钣金冲压件焊接而成,其一般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其中,左立柱和右立柱用于连接车身,上横梁和下横梁用于固定前端冷却模块,同时上横梁还需要固定发动机罩锁。但此种金属结构的前端框架的重量一般较大,如果需要固定前大灯、前雾灯、喇叭、冷却管路、线束、发动机罩缓冲块、护板等其他零件,还需要相应增加钣金件的数量,会造成整体重量进一步提高,难以满足车辆的轻量化需求,不利于降低车辆能耗。
[0003]目前,采用增强塑料(多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造前端框架已成为实现车辆轻量化的有效手段。与钣金冲压件相比,增强塑料具有更轻的质量,尤其对于电动车,其能够在提升车辆续航方面提供较大的贡献。然而,对于电动车,其不仅需要轻量化来提高续航里程,由于其电机和电池的冷却要求较高,且前端外饰件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所以还需要前端框架能够承载更大更重的冷却模块及更多的零件。但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前端框架而言,其刚度一般较低,尺寸一般较小,通常都固定在车身左右纵梁之间或固定在前防撞梁上,即前端框架的宽度小于车身上左右纵梁整体的横向宽度,无法满足上述承载需求。
[0004]基于此,亟需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车辆前端框架的整体刚度较高且尺寸较大,能够满足较大载荷和较多零件的承载需求。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包括依次连接成矩形框架的上横梁、左立柱、下横梁和右立柱,所述车辆前端框架还包括第一Y形支架和第二Y形支架;
[0008]所述第一Y形支架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内部的左侧,所述第一Y形支架中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下侧抵接,所述第一Y形支架中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左立柱的右侧抵接;
[0009]所述第二Y形支架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内部的右侧,所述第二Y形支架中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下侧抵接,所述第二Y形支架中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右立柱的左侧抵接;
[0010]所述上横梁、所述左立柱、所述下横梁、所述右立柱、所述第一Y形支架和所述第二Y形支架均为增强塑料件且一体成型。
[0011]可选地,所述上横梁的内部嵌设有第一金属加强板,且所述第一金属加强板沿所述上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形成上横梁加强段。
[0012]可选地,所述左立柱的内部嵌设有第二金属加强板,且所述第二金属加强板沿所
述左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形成左立柱加强段;
[0013]所述右立柱的内部嵌设有第三金属加强板,且所述第三金属加强板沿所述右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形成右立柱加强段。
[0014]可选地,所述车辆前端框架还包括发动机罩缓冲支撑件,所述发动机罩缓冲支撑件安装在所述上横梁的顶部。
[0015]可选地,所述左立柱上部的左侧连接有向左延伸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左大灯固定孔;
[0016]所述右立柱上部的右侧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右大灯固定孔。
[0017]可选地,所述车辆前端框架还包括第一加强梁和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梁均由上到下倾斜设置;
[0018]所述第一加强梁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下侧抵接,所述第一加强梁的下端与所述左立柱的左侧抵接;
[0019]所述第二加强梁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的下侧抵接,所述第二加强梁的下端与所述右立柱的右侧抵接。
[0020]可选地,所述左立柱下部的左侧连接有向左延伸的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上设置有左雾灯固定孔;
[0021]所述右立柱下部的右侧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四横梁,所述第四横梁上设置有右雾灯固定孔。
[0022]可选地,所述上横梁上设置有冷却模块上固定孔,以固定所述车辆前端框架所在车辆中冷却模块的上部;
[0023]所述下横梁上设置有冷却模块下固定孔,以固定所述冷却模块的下部。
[0024]可选地,所述左立柱下部的右侧设置有向左凹陷的第一避让槽,以避让所述冷却模块;
[0025]所述右立柱下部的左侧设置有向右凹陷的第二避让槽,以避让所述冷却模块。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及车辆,组成该车辆前端框架的上横梁、左立柱、下横梁、右立柱、第一Y形支架和第二Y形支架均为增强塑料件且一体成型,从而可保证整体结构的质量较轻。在此基础上,当上横梁承载时,可以通过第一Y形支架从两个不同位置将上横梁所承受的载荷传递到左立柱上,并通过第二Y形支架从两个不同位置将上横梁所受的载荷有效传递到右立柱上,从而有效提高了上横梁的承载能力,提升了车辆前端框架的整体刚度,提升了车辆前端框架整体的抗弯和抗扭能力。
[0029]进一步地,由于该车辆前端框架的整体刚度较高,所以能够设计成更大尺寸的前端框架,车辆前端框架的整体宽度可以与车身前端左右侧纵梁整体的横向宽度一致,从而同时满足较大载荷和较多零件的承载需求。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端框架的第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端框架的第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前端框架的第二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上横梁;11、冷却模块上固定孔;2、左立柱;21、第一避让槽;3、下横梁;31、冷却模块下固定孔;4、右立柱;41、第二避让槽;5、第一Y形支架;6、第二Y形支架;
[0035]7、第一金属加强板;8、第二金属加强板;9、第三金属加强板;10、发动机罩锁安装孔;12、左纵梁连接孔;13、右纵梁连接孔;14、发动机罩缓冲支撑件;
[0036]15、第一横梁;151、左大灯固定孔;152、左车身连接孔;16、第一加强梁;17、第二横梁;171、右大灯固定孔;172、右车身连接孔;18、第二加强梁;19、第三横梁;191、左雾灯固定孔;20、第四横梁;201、右雾灯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端框架,包括依次连接成矩形框架的上横梁(1)、左立柱(2)、下横梁(3)和右立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端框架还包括第一Y形支架(5)和第二Y形支架(6);所述第一Y形支架(5)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内部的左侧,所述第一Y形支架(5)中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上横梁(1)的下侧抵接,所述第一Y形支架(5)中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左立柱(2)的右侧抵接;所述第二Y形支架(6)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内部的右侧,所述第二Y形支架(6)中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上横梁(1)的下侧抵接,所述第二Y形支架(6)中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右立柱(4)的左侧抵接;所述上横梁(1)、所述左立柱(2)、所述下横梁(3)、所述右立柱(4)、所述第一Y形支架(5)和所述第二Y形支架(6)均为增强塑料件且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的内部嵌设有第一金属加强板(7),且所述第一金属加强板(7)沿所述上横梁(1)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形成上横梁加强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柱(2)的内部嵌设有第二金属加强板(8),且所述第二金属加强板(8)沿所述左立柱(2)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形成左立柱加强段;所述右立柱(4)的内部嵌设有第三金属加强板(9),且所述第三金属加强板(9)沿所述右立柱(4)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形成右立柱加强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端框架还包括发动机罩缓冲支撑件(14),所述发动机罩缓冲支撑件(14)安装在所述上横梁(1)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端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柱(2)上部的左侧连接有向左延伸的第一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波海范晓松元燚李志平陈才宋子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